華文網

二戰日本“騎”兵不騎馬 騎啥都敢撞坦克 最後被碾壓成碎片

無論是“抗日神劇”還是“正劇”,那裡面“偵緝隊”、“夜襲隊”都有兩樣標配武器:駁殼槍和自行車,

至於穿戴,都是白襯衫、黑外套,一般小嘍囉帶著黑呢子禮帽,小頭目可能會弄一頂帶著“屁股簾”的綠帽子(日本軍帽)。

您還別說,“偵緝隊”、“夜襲隊”的雜碎們還真是像電影電視劇演的那樣,真有那麼一身行頭,而這套行頭,還是跟他們的主子日本人學來的。

當年日軍軍官的王八盒子真正的名字叫“十四式手槍”,連八路軍繳獲之後都不屑於使用,

因為那槍毛病太多,不但容易走火,彈匣也經常莫名其妙地掉下來,與其說是裝備,還不如說是證明軍官身份的擺設,所以偽軍、漢奸、甚至連日本侵華的特務、員警都不用,那些被紀律約束不嚴的武裝人員,更願意用歐美的“勃朗寧”和德國的毛瑟手槍,也就是駁殼槍。

而“偵緝隊”、“夜襲隊”真正與日軍保持一致的裝備,就是自行車。是的,我沒寫錯,您也沒看錯,在二戰期間,自行車是日軍最重要的裝備之一,而且還曾發揮過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日本和德國是盟友,但是這倆盟友卻是離心離德,且不說雙方互不信任甚至互相拆臺,比如說日本不過德國警告而去招惹了美國,當年最先進的“零式戰機”的技術也沒透露給德國一點,

而德國也看不起矮小猥瑣的日本人,不要說向日本輸送技術,就是鐵沙子也不肯賣給日本一粒,美國斷了鐵礦供應,就等於把日本軍工企業掐死了一半。

但是日本人卻想學德國人的閃電戰,日本的“馬來之虎”山下奉文還專門去向德國“閃電戰”之父、“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請教閃電戰的秘訣。

可是地窄國窮的日本造不起也不會造那麼多坦克,他們只會用鐵皮和鉚釘弄些裝甲車冒充坦克。用坦克集群來打閃電戰,日本人也就能在夢裡想想。

可是日本人就是日本人,他們的大腦裡雖然人類的正常思維,但是花花腸子卻不少:造不起坦克,我們可以造自行車,造不起,我們還能從民間徵用呢,自行車還不用燒油,

可謂物美價廉。

於是山下奉文弄了一萬兩千多輛自行車,組織了“騎兵”快速反應部隊,現在看來,那些自行車屬於“二八加重”,屁股後頭的貨架子克制攜帶給養,車把上甚至可以架設歪把子輕機槍。

就是這樣奇葩的“騎兵部隊”,居然還能再新加坡真的來了一場“閃電戰”,打得英國那些少爺兵狼狽逃竄,兩個月之內,十三萬英軍及其附庸國部隊向四萬日軍投降,數萬英軍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夾道歡迎騎著自行車的“銀輪部隊”,歡迎儀式後,日軍把戰俘當活靶子練槍法,剩下的送去修鐵路了。

在菲律賓,騎著自行車的日本“騎兵”打得麥克亞瑟隻身逃跑,手下七萬八千美軍投降後在“死亡行軍”中虐死了兩萬多。

日本的“自行車騎兵”對付當慣了“太上皇”而且毫無鬥志的英軍美軍還行,後來碰到真正有戰鬥力的盟軍,就都變成了活靶子。

重新裝備了坦克等重型武器,換上了有作戰經驗的老兵之後,美軍開始復仇。

在麥克亞瑟的復仇之戰中,屬於防守方的日軍,自行車騎兵再也沒了用武之地,鐵架子連當掩體都是四面漏風,八方挨打,被一通炮彈炸得軲轆滿天飛。

要說日軍還是有點戰鬥力的,他們倖存的自行車還能馱著機槍逃跑,甚至還能向美軍那數十噸重的美軍M系列坦克發起衝鋒,結果可想而知,我們閉著眼睛也能想像到那畫面:日軍一手扶著車把,一手舉著東洋刀,砍得坦克裝甲火星四濺,然後就被碾壓成了一灘肉泥,那自行車也在履帶下變成了鐵絲麻花。

菲律賓一戰,日軍連家屬被美軍幹掉了五十一萬八千多,也有個叫大岡升平的日本人寫了一本書,說當時是被美軍幹掉了五十五萬日軍和四萬家屬。

自行車成了日本“騎兵”最後的殉葬品。

打得英國那些少爺兵狼狽逃竄,兩個月之內,十三萬英軍及其附庸國部隊向四萬日軍投降,數萬英軍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夾道歡迎騎著自行車的“銀輪部隊”,歡迎儀式後,日軍把戰俘當活靶子練槍法,剩下的送去修鐵路了。

在菲律賓,騎著自行車的日本“騎兵”打得麥克亞瑟隻身逃跑,手下七萬八千美軍投降後在“死亡行軍”中虐死了兩萬多。

日本的“自行車騎兵”對付當慣了“太上皇”而且毫無鬥志的英軍美軍還行,後來碰到真正有戰鬥力的盟軍,就都變成了活靶子。

重新裝備了坦克等重型武器,換上了有作戰經驗的老兵之後,美軍開始復仇。

在麥克亞瑟的復仇之戰中,屬於防守方的日軍,自行車騎兵再也沒了用武之地,鐵架子連當掩體都是四面漏風,八方挨打,被一通炮彈炸得軲轆滿天飛。

要說日軍還是有點戰鬥力的,他們倖存的自行車還能馱著機槍逃跑,甚至還能向美軍那數十噸重的美軍M系列坦克發起衝鋒,結果可想而知,我們閉著眼睛也能想像到那畫面:日軍一手扶著車把,一手舉著東洋刀,砍得坦克裝甲火星四濺,然後就被碾壓成了一灘肉泥,那自行車也在履帶下變成了鐵絲麻花。

菲律賓一戰,日軍連家屬被美軍幹掉了五十一萬八千多,也有個叫大岡升平的日本人寫了一本書,說當時是被美軍幹掉了五十五萬日軍和四萬家屬。

自行車成了日本“騎兵”最後的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