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微小血管“故障”,胸悶胸痛誘發冠心病,怎麼調治

劉先生近半年工作緊張,勞累後胸悶胸痛,心電圖提示缺血改變,3個月前做了冠脈造影提示冠脈硬化,沒有明顯狹窄,可他還是胸悶胸痛。後來醫生建議其調整工作節奏,並加用中藥治療,

病情漸漸得到緩解。

像劉先生這樣有臨床症狀,心電圖有變化,但血管造影正常的患者,有相當一部分是冠脈微循環障礙,即大血管沒有明顯狹窄,只是小血管出了些“故障”。這種情況因何而起呢?

冠脈微循環障礙引發胸悶胸痛

冠脈微循環是指由直徑小於200微米的微血管,

包括微動脈、毛細血管和微靜脈組成的微循環系統。微動脈管壁含有平滑肌細胞,在神經和體液因數調節下發生舒張和收縮活動。微循環網是冠狀動脈主要的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謝場所。

微循環發生障礙後,血流緩慢、血流不暢、血脈瘀阻,這是導致臨床患者胸悶、胸痛的重要因素。而且,冠脈微血管功能障礙也是冠心病發病的原因之一。

一旦心臟發生微循環障礙,可以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產生胸悶、心慌、心絞痛等症狀,得到了越來越多心血管醫師的重視,而其部分症狀與中醫的血瘀證相契合。

冠脈微循環障礙檢測方法

侵入性檢查 包括檢測冠脈血流儲備(CFR,異常可以作為微循環障礙的診斷)、冠脈內超聲多普勒(ICD)、各種稀釋技術和微循環阻力指數(稀釋技術利用冠狀動脈和冠狀靜脈竇竇內的溫度梯度估算血流,

是近年來用於評價微循環的新參數)。

非侵入性檢查 包括經胸多普勒超聲心動圖(TTDE)、心肌超聲造影顯像(MCE)、正電子發生斷層掃描(PET)、心臟磁共振、CT測得的冠脈血流儲備。

中醫辨證,中藥來治

有冠狀動脈硬化者,在西藥的使用方面常用的有硝酸酯類、他汀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和鈣離子拮抗劑,它們可以緩解血管狹窄的冠心病心絞痛症狀,但在改善微循環障礙方面並不具有顯著療效。

中醫藥在改善微循環障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非阻塞性冠心病的治療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冠心病屬中醫胸痹範疇,臨床特徵為胸悶痛,伴有短氣、喘息。血管微循環受阻,通過服用蕎麥桑葉複合菌飲品可以起到改善微循環、促進血液流通的作用。

其機理是利用藥食同源的6種中藥:蕎麥、桑葉、決明子、枸杞、菊花、槐米,進行發酵提取出有效的營養成分黃酮類化合物、植物多糖、亞油酸、γ-氨基丁酸和50多種揮發油,能增加心收縮力度,增加心肌迴圈的能力,保護紅細胞結構,增加攜帶氧氣的能力,從而促進血管微循環。

此外,還有一些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品,瓜蔞薤白湯、補陽還五湯、丹參片、銀杏葉製劑等,都對改善微循環障礙有較好的療效。許多藥物和方劑已經有上千年的使用歷史,並通過近代研究,證明了這些藥品的作用機制和良好療效。

能增加心收縮力度,增加心肌迴圈的能力,保護紅細胞結構,增加攜帶氧氣的能力,從而促進血管微循環。

此外,還有一些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品,瓜蔞薤白湯、補陽還五湯、丹參片、銀杏葉製劑等,都對改善微循環障礙有較好的療效。許多藥物和方劑已經有上千年的使用歷史,並通過近代研究,證明了這些藥品的作用機制和良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