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又一大突破,提前十年測出老年癡呆症

目前,全世界可能有數千萬人遭受阿爾茨海默病(也稱老年癡呆症)的折磨。我國也有超過500萬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占全世界患病人數的四分之一。據報導,阿爾茨海默病在美國之成人死因排名第四位,

僅次於心臟病、癌症及腦中風。阿爾茨海默病已被認為是一種主要的社會大眾健康問題。

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開發早期檢測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畢竟,如果能早期發現,人們可以尋求治療方法,減緩病情影響,有足夠的時間理順法律和財務事宜。有些研究專注於血液和腦脊髓液檢測,有些研究則開發可以尋找早期跡象的小工具。而義大利巴里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認為,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於人工智慧。

據engadget網站報導,巴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演算法,可以在症狀出現之前十年就發現由疾病引起的微小結構變化。

研究人員提供了67例核磁共振資料來訓練人工智慧,其中包括38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29例健康比對者的資料。

研究人員將掃描部位劃分為小區域,讓人工智慧分析各個區域之間的連接神經元。

訓練完成後,他們對148名受試者進行腦部掃描來測試演算法,其中48人是患有該疾病的人,還有48人目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

最終會發展成為阿爾茨海默氏症。

目前,人工智慧可以檢測出86%的阿爾茨海默病和84%的輕度認知障礙,有可能成為早期診斷該病的有效工具。

不幸的是,研究人員現在僅限於使用洛杉磯南加州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影像學計畫資料庫的掃描資料。

如果能獲得更多的標本和進一步的發展,人工智慧就可以更加準確地進行預測,最終發展成為非侵入性早期檢測系統。

我們期盼研究人員早日取得突破,儘快讓這個早期檢測系統投入臨床使用。

資訊FUN起來,你也可以談時政。

關注微信公眾號【GET資訊】,上癮全世界的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