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火箭軍曾經的心酸歲月,只能用紙糊設備練習發射導彈

在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由火箭軍組成的戰略打擊集群以“東風浩蕩、雷霆萬鈞”之勢接受了全國人民的檢閱,多型先進導彈沙場點兵,令人目不暇接、振奮不已。如今,火箭軍可謂兵強馬壯、裝備精良,

但曾經走過的那一段崎嶇坎坷的艱辛發展之路,又有多少人知曉呢。

火箭軍方陣震撼亮相建軍90周年閱兵式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世界進入了美國一家獨大的格局,中國面臨的國際安全環境驟然惡化,以海灣戰爭為標誌的新軍事革命浪潮嚴峻地考驗著正在經歷痛苦轉型的中國軍隊,

在這場戰爭中美國所展示出的遠端精確常規打擊能力震撼了所有的中國人。差距是驚人的,落後就意味著挨打,我們必須奮起直追,儘快趕上世界先進水準。誰知,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家當,才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90年代初中國的海空力量可謂是“一窮二白”,空軍靠殲6挑大樑,海軍靠旅大級撐門面,
指望這兩個軍種在短時間內具備遠端精確常規打擊能力顯然是不現實的,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重擔就壓在了當時被稱為“第二炮兵”的火箭軍肩上。

這一時期的火箭軍還是一支只能執行單純核打擊任務的戰略導彈部隊,全部的14個導彈旅均為核導彈發射旅,並無遂行常規作戰任務的能力。可是形勢逼人時不我待,只能另起爐灶從零開始。1993年,火箭軍的第一支常規導彈發射旅正式成立(也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815旅),

十幾名年輕軍官作為這支部隊的第一批種子,拎著背包走進深山,開始了艱苦卓絕的第二次創業。

簡陋的營房和設施難當官兵們刻苦訓練的熱情

導彈旅組建初期,各方面的條件都極其簡陋,

一無技術資料,二無訓練規範,營區甚至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更重要的是原計劃裝備的東風15常規彈道導彈由於研發進度的問題遲遲不能到位,部隊面臨無彈可用無彈可練的尷尬境地。官兵們卻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大家群策群力土法上馬,用紙箱子畫出導彈操作面板,拉草繩模擬電纜線路,拿竹竿標定發射車尺寸,用桌椅板凳代替發射陣位,讓導彈號手們模擬導彈發射,
熟悉操作流程,提前完成了導彈的全部訓練科目。

火箭軍官兵用紙箱模擬導彈操作面板

在1996年兩岸軍事危機中,該旅成功向東海預定海域發射6枚東風15導彈,給對手造成了重大威懾,從此一鳴驚人聞名世界。雖然這種早期型的東風15導彈射程較近精度較差,實戰效果比較有限,至少需要幾十枚導彈才能勉強暫時癱瘓一座空軍機場,打擊範圍也只能覆蓋韓國、臺灣等少數地區,但是卻實現了中國軍隊遠端精確打擊零的突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作戰模式。

訓練一絲不苟、毫釐不差

二十多年彈指一揮間,如今的火箭軍早已鳥槍換炮、非昨日吳下阿蒙了。導彈發射旅的數量擴充到了40多個,一大批多用途、高精度、遠中近程全覆蓋的新型導彈紛紛列裝,達到了國際先進乃至國際領先水準,更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反艦彈道導彈。部隊的訓練條件同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第一代簡易的範本化器材,到第二代能通電路的模擬裝備,再到第三代集聲、光、電、磁為一體的多維模擬綜合類比系統,完全實現了數位化的模擬訓練,大大提高了訓練品質、縮短了訓練週期、降低了訓練成本。

如今火箭軍的訓練條件早已今非昔比

儘管時代進步了,條件改善了,但是艱苦奮鬥的傳統不能丟,迎難而上的精神不能忘。這些簡陋原始的教學工具直到今天仍然被精心地保存著,並擺在了火箭軍的展覽館裡供後人瞻仰,好讓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們牢記前輩創業的艱難,奮發圖強再攀新的高峰。

作者:利刃/晨言無語

實戰效果比較有限,至少需要幾十枚導彈才能勉強暫時癱瘓一座空軍機場,打擊範圍也只能覆蓋韓國、臺灣等少數地區,但是卻實現了中國軍隊遠端精確打擊零的突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作戰模式。

訓練一絲不苟、毫釐不差

二十多年彈指一揮間,如今的火箭軍早已鳥槍換炮、非昨日吳下阿蒙了。導彈發射旅的數量擴充到了40多個,一大批多用途、高精度、遠中近程全覆蓋的新型導彈紛紛列裝,達到了國際先進乃至國際領先水準,更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反艦彈道導彈。部隊的訓練條件同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第一代簡易的範本化器材,到第二代能通電路的模擬裝備,再到第三代集聲、光、電、磁為一體的多維模擬綜合類比系統,完全實現了數位化的模擬訓練,大大提高了訓練品質、縮短了訓練週期、降低了訓練成本。

如今火箭軍的訓練條件早已今非昔比

儘管時代進步了,條件改善了,但是艱苦奮鬥的傳統不能丟,迎難而上的精神不能忘。這些簡陋原始的教學工具直到今天仍然被精心地保存著,並擺在了火箭軍的展覽館裡供後人瞻仰,好讓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們牢記前輩創業的艱難,奮發圖強再攀新的高峰。

作者:利刃/晨言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