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厚積薄發?威馬電動汽車發展戰略解讀

[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 原創]

對於發展已經很成熟的傳統汽車行業來說,新品牌的融入過程是異常艱難的。而未來汽車重要發展趨勢——電動化,讓不少新興的汽車企業看到了希望。

在過去的幾年中,諸如Faraday Future、樂視汽車、車和家、蔚來汽車和威馬電動等一批新興汽車企業無一不以電動汽車作為切入點,大張旗鼓進入汽車行業。

在上面羅列的新興汽車企業中,似乎只有車和家以及威馬電動顯得有些低調,以我個人經驗來看,一家企業表面無動靜,背後必定有“大動作”,不張揚,只是時機未到而已。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其中的威馬電動,看看其背後有著怎樣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

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12月,致力於生產電動汽車和提供出行方案。威馬汽車WM縮寫來源於德文“Weltmeister”,意為“世界冠軍”。

威馬汽車由沈暉和杜立剛聯合創立。沈暉曾任吉利集團副總裁、富豪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任中國區董事長。杜立剛在2012年就創立了威馬汽車前身。目前,威馬汽車研發團隊分佈在德國、上海等地。

威馬汽車戰略規劃高級副總裁則是由陸斌擔任,

陸斌先生也是在汽車行業深耕多年,先後就職於上海通用汽車和吉利汽車。日前,他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威馬電動汽車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

威馬作為眾多新興汽車品牌中的一員,如何突出重圍,並讓廣大消費者接受自己,離不開公司的發展戰略。陸斌先生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威馬汽車產品定位、發展路線和發展目標。

一、威馬汽車差異化路線

所謂差異化,其實是從公司領導層和企業文化來說。

目前新興的電動汽車企業大致分為三種。

1、互聯網企業在積累了一定的資本之後進入汽車領域。

2、原本傳統汽車行業中的參與者進行轉型。

3、從業於汽車行業,但又不滿足於如今汽車行業現狀,勢要推陳出新。

其中絕大多數新興電動汽車企業都是前兩種,而威馬電動則屬於第三種情況。差異化的路線,必然會帶來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和產品體驗。

以創始人沈暉先生為代表的高層領導幾乎全部有著多年的汽車行業從業經歷,不滿於現狀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二、國民優質智慧汽車

品質永遠是衡量一個產品價值的重要因素。汽車作為一個複雜的機械體,要想保證產品的品質必須從產品生產入手,好的汽車來源於好的汽車工廠。

威馬汽車的首款車型計畫在2018年上市銷售,目前試製車輛已經完成,正在進行道路測試。

威馬汽車工廠位於溫州市甌江口,2016年11月23日開始奠基動工,預計今年年底竣工,建設完成之後預計年產量可以達到20萬輛。威馬汽車工廠完全遵循最先進的汽車工廠設計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威馬電動汽車工廠建成之後,將成為中國首個半封閉環境自動駕駛試驗基地,這對於威馬電動汽車日後的自動化駕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威馬採用“128戰略”,即採用一個Teke架構,以這個架構發展STD和PL兩個平臺,每個平臺可各自生產四款車型,一共八款。平臺化的發展戰略可以保障產品品質的一致性。

三、始終堅持“車+互聯網”理念

對於威馬來說,生產電動汽車只是最基本的內容,如何構建一套完整的出行方案才是其最終目標,將車和互聯網聯繫起來,推出新出行方案是威馬未來智慧出行領域的重要一步。

將車輛本體與充電網路、互聯網經濟、網路體驗、共用汽車等結合,構成全新的智慧出行方案是威馬汽車最終目標。

威馬汽車為此還專門創立了一個社交平臺,威馬車主和潛在車主可以在“威盟”平臺進行交流。

四、C2M個性定制化服務

個性化定制是未來汽車銷售的一個發展方向,不同於現在的汽車企業,威馬汽車獨創了一套C2M智慧製造體系,將廠商和客戶直接聯繫起來。

客戶通過雲服務可以與廠商對接,線上完成個性化選配並提交訂單。客戶還可以監測整個汽車生產、交付過程。

威馬的這套體系除了滿足客戶個性化用車需求外,還可以大大縮短汽車交付週期,威馬目標是將整車交付週期縮為特斯拉交付週期的三分之一。

五、關於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的一些推測

關於威馬首款量產車型,目前還是撲朔迷離。

1、威馬產品經理透露,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定位瞄準了目前純電動汽車的空白領域,我個人推測,其首款車型定位在15-30萬之間,至於是三廂車型還是SUV車型,目前還不清楚。

2、另外,威馬汽車方面透露,其產品主打品質,首款汽車對標車型並沒有選擇目前市面上的純電動汽車,而是選擇傳統能源汽車作為對標物件,在駕乘感受方面,值得期待。

3、關於人們最關心的續航,威馬汽車透露的資訊也是模棱兩可。威馬相關人員表示,通過調研發現,目前一線城市居民,每日正常通勤里程在150km左右,最多在300km左右,威馬表示其首款車型續航里程可以完全滿足這個需求。

在去年,網路上曾曝出威馬汽車概念圖,但是遭到威馬官方否認。

威馬汽車關於“威馬汽車概念圖”的聲明。

編輯點評:從整個生產佈局和戰略來看,威馬有著非常不錯的發展前景。但汽車行業終歸是要靠產品力來說話的,威馬汽車能否像自己所描述的那樣美好,還需要時間來檢驗,讓我們共同期待威馬在2018年推出的首款量產汽車。

myxcar

好的汽車來源於好的汽車工廠。

威馬汽車的首款車型計畫在2018年上市銷售,目前試製車輛已經完成,正在進行道路測試。

威馬汽車工廠位於溫州市甌江口,2016年11月23日開始奠基動工,預計今年年底竣工,建設完成之後預計年產量可以達到20萬輛。威馬汽車工廠完全遵循最先進的汽車工廠設計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威馬電動汽車工廠建成之後,將成為中國首個半封閉環境自動駕駛試驗基地,這對於威馬電動汽車日後的自動化駕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威馬採用“128戰略”,即採用一個Teke架構,以這個架構發展STD和PL兩個平臺,每個平臺可各自生產四款車型,一共八款。平臺化的發展戰略可以保障產品品質的一致性。

三、始終堅持“車+互聯網”理念

對於威馬來說,生產電動汽車只是最基本的內容,如何構建一套完整的出行方案才是其最終目標,將車和互聯網聯繫起來,推出新出行方案是威馬未來智慧出行領域的重要一步。

將車輛本體與充電網路、互聯網經濟、網路體驗、共用汽車等結合,構成全新的智慧出行方案是威馬汽車最終目標。

威馬汽車為此還專門創立了一個社交平臺,威馬車主和潛在車主可以在“威盟”平臺進行交流。

四、C2M個性定制化服務

個性化定制是未來汽車銷售的一個發展方向,不同於現在的汽車企業,威馬汽車獨創了一套C2M智慧製造體系,將廠商和客戶直接聯繫起來。

客戶通過雲服務可以與廠商對接,線上完成個性化選配並提交訂單。客戶還可以監測整個汽車生產、交付過程。

威馬的這套體系除了滿足客戶個性化用車需求外,還可以大大縮短汽車交付週期,威馬目標是將整車交付週期縮為特斯拉交付週期的三分之一。

五、關於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的一些推測

關於威馬首款量產車型,目前還是撲朔迷離。

1、威馬產品經理透露,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定位瞄準了目前純電動汽車的空白領域,我個人推測,其首款車型定位在15-30萬之間,至於是三廂車型還是SUV車型,目前還不清楚。

2、另外,威馬汽車方面透露,其產品主打品質,首款汽車對標車型並沒有選擇目前市面上的純電動汽車,而是選擇傳統能源汽車作為對標物件,在駕乘感受方面,值得期待。

3、關於人們最關心的續航,威馬汽車透露的資訊也是模棱兩可。威馬相關人員表示,通過調研發現,目前一線城市居民,每日正常通勤里程在150km左右,最多在300km左右,威馬表示其首款車型續航里程可以完全滿足這個需求。

在去年,網路上曾曝出威馬汽車概念圖,但是遭到威馬官方否認。

威馬汽車關於“威馬汽車概念圖”的聲明。

編輯點評:從整個生產佈局和戰略來看,威馬有著非常不錯的發展前景。但汽車行業終歸是要靠產品力來說話的,威馬汽車能否像自己所描述的那樣美好,還需要時間來檢驗,讓我們共同期待威馬在2018年推出的首款量產汽車。

myx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