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幾種情況下,家長絕不能打孩子,否則適得其反!

作者:家長學習通,菠菜老師

我相信,就算你是這個世界上,最冷靜、最克制的家長,都一定會有被孩子逼得失去理智的那一刻。

脾氣上來了,大腦一片空白,哪還管什麼方法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就想使用武力快點讓孩子妥協。不過,下面這4種情況,家長再生氣也不能動手打孩子!

1

4種情況下不能打孩子

父母有錯在先

很多父母答應孩子,只要把作業寫完,就給他買玩具,結果孩子滿懷欣喜地把作業寫完了,當孩子要求買禮物時,父母卻反悔,孩子會出現哭鬧的情況。

因為父母不守承諾在先,所以要給孩子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要麼就實現你的承諾,要麼就忍受孩子發脾氣,

不管哪種,都不能打孩子。

不知者不罪

孩子難免會犯錯,家長不要每次都上綱上線。有些錯誤,如果你事先沒有提醒過他不要這樣做,或者是沒有把利弊跟孩子說清楚,那口頭警告就行了,無須動手。

生氣時候不能打

人在生氣的時候,

智商是為0的,選擇這時候打孩子,往往會沒有分寸,萬一把孩子打傷了,再後悔就遲了。

而且懲罰本身不是目的,孩子能改正才是關鍵。生氣時打孩子,可能只是發洩自己的憤怒,難以讓孩子真正信服。

這兩個年紀不能打

3歲前,孩子還處在自主性和羞怯之間搖擺階段。這階段不管孩子怎麼無理取鬧,或者幫倒忙,家長都不能體罰他,一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絕對不能打的。

12歲以後以教育為主,儘量避免使用武力手段。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越來越強,打罵只會引來他們更大的叛逆。如果孩子犯錯,通常好好溝通就可以解決問題。

2

3種可以“打”孩子的情況

儘管現在很多教育專家,都在呼籲不要體罰孩子。但對於屢教不改,或者蠻不講理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威嚇,或者必要的打罵,使其懸崖勒馬。

尤其是下面這3種情況,大人是可以“打”的。

接觸有危險的東西

有些孩子年紀小,或者調皮,總愛觸摸一些危險的東西,或者去一些不安全的場所,還把“危險”當成是一種樂趣,家長必須及時制止,哪怕動手。

比如,孩子喜歡撥弄電源插頭、開水瓶、玩火或者橫穿馬路等,如果不讓孩子受點教訓,極有可能會產生難以挽回的後果。

有不道德的行為

當孩子的某些行為或者言論,給其他人造成了傷害,如果不當場指出,並給予懲罰,嚴重時可能還會觸犯法律。

比如:偷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嘲笑某些人的缺陷;欺負低年級孩子等等。

犯錯屢教不改

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個錯誤如果提醒多次後再犯,那就是態度問題了,極有可能就是明知故犯,如果不打的話,下次他還會再犯的。

跟這種性質一樣惡劣的是,犯錯了還不知悔改,甚至還覺得沒錯,這種時候先懲罰再講道理,他更能長記性。

3

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

除了“打”,其實父母懲罰孩子的方法還有很多,而且也更為科學。

規勸

當孩子與小夥伴爭吵,或者爭搶玩具的時候。建議大家先問清楚孩子們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跟孩子說明,爭搶是不好的習慣,要學會謙讓。

罰坐

當孩子吵鬧不休,或者吵架的時候。放一個凳子放在牆角,讓孩子面對著牆反思自己的行為,避免矛盾進一步計畫;並準備好鬧鐘,倒計時懲罰的時間。

幫做家務

當孩子亂丟玩具,亂寫亂畫的時候。可以準備掃帚、拖把、抹布等清潔用具,讓孩子把搞髒的地方打掃乾淨;或者把亂丟的東西放進收納盒中。

沒收心愛的東西

當孩子不愛刷牙、挑食的時候。家長可以沒收孩子愛玩的東西,或者禁止吃其他愛吃的東西,作為懲罰。

孩子的成長中,總是伴隨著各種犯錯和淘氣,但這恰恰說明孩子在成長。換個角度想想,其實我們自己在童年時,未必就比孩子做得好。

所以,一定要多些耐心,多些鼓勵,多些引導。

他更能長記性。

3

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

除了“打”,其實父母懲罰孩子的方法還有很多,而且也更為科學。

規勸

當孩子與小夥伴爭吵,或者爭搶玩具的時候。建議大家先問清楚孩子們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跟孩子說明,爭搶是不好的習慣,要學會謙讓。

罰坐

當孩子吵鬧不休,或者吵架的時候。放一個凳子放在牆角,讓孩子面對著牆反思自己的行為,避免矛盾進一步計畫;並準備好鬧鐘,倒計時懲罰的時間。

幫做家務

當孩子亂丟玩具,亂寫亂畫的時候。可以準備掃帚、拖把、抹布等清潔用具,讓孩子把搞髒的地方打掃乾淨;或者把亂丟的東西放進收納盒中。

沒收心愛的東西

當孩子不愛刷牙、挑食的時候。家長可以沒收孩子愛玩的東西,或者禁止吃其他愛吃的東西,作為懲罰。

孩子的成長中,總是伴隨著各種犯錯和淘氣,但這恰恰說明孩子在成長。換個角度想想,其實我們自己在童年時,未必就比孩子做得好。

所以,一定要多些耐心,多些鼓勵,多些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