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五年|鄉村泥瓦匠,蓋起樓房更宜居

《鄉村泥瓦匠,蓋起樓房更宜居》

點擊音訊,和主播天曉一起去體驗鄉村建築師的生活

我是主播天曉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湖南雙峰縣梓門橋鎮長來村。這裡的村民大多以建築為生,最多的時候,村裡同時有兩三百人在做木匠和泥瓦匠。

他叫王旭潭

是一名農房建築師,和我同歲,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

專門從事農房設計工作。他的理想是設計出更適合當下農村生活實際、更適合村民居住的房屋。

2016年1月,王旭潭在自己的老家:湖南雙峰縣梓門橋鎮長來村,自己設計建造了一棟“與眾不同”的農房——整棟房子黑白相間,外形也不規則。最下面一層突出來,是傳統的瓦房,瓦房頂上又支撐起三個獨立的方形房間。

(左右滑動圖片,一起瞭解王旭潭設計的農房)

天曉

是故意這樣設計的嗎?

是故意的。我希望在傳統和現代中去找一個平衡點,其次是因為現在農村的人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人在變化的話我們的建築也要與時俱進,我們的建築也要滿足人的變化的一個過程。

王旭潭

我們現在傳統的農民房並沒有真正迎合農民的需求

王旭潭說:我們最傳統的平面佈局的模式,是非常不符合今天農村人的一些生活需求的。我們所有的這些房子,沒有講究私密性,也沒有講究功能分配,真正最迫切需要被改善的地方都沒有被改善。

(左右滑動圖片,跟主播天曉一起體驗王旭潭的“交錯樓梯”)

這個樓梯從這邊看是非常陡的,這種設計把他設計成兩邊交錯的臺階。

有什麼意義呢?

走起來不會很陡,這樣其實每走一步都只上了一半的高度,很舒服,其次,這個也是一個座。

王旭潭

我嘗試了一下,王旭潭設計的樓梯爬起來確實很輕鬆,不費勁。一個小小的設計,體現了王旭潭的良苦用心。

王旭潭說,他希望他設計的村居,在適應現代農村人需求的同時,還能保留農村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只有這樣,新老建築才能更好的融合,農村的居住環境才能更加宜人。

作為老一輩的農村泥瓦匠,一開始,王旭潭的父親對兒子的房屋設計,心存顧慮

父親王星星覺得,農村建房應該遵守傳統,中規中矩;兒子王旭潭卻一再堅持,認為房子是為人服務的,自己的設計,更符合當下農村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王旭潭說,他每天都會拉著父親聊自己的設計理念,後來還拉上姐姐一起作父親的工作。最後,父親同意了他的設計方案。

王旭潭說:農村人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是他壓力最大的一個時期,他的父親不斷地有這樣的質疑、這樣回饋到他那裡,他去跟父親解釋。最後,他的父親非常堅定地實現了他的理想。

溝通,讓兩代鄉村建築師的理念開始融合、發展

王旭潭和父親王星星——兩代“鄉村建築師”

天曉

您覺得兒子設計的房屋跟傳統的農房不一樣?

是的。當時他設計這個房子出來,我們也有矛盾,經常吵架。他這個房子空得多了一點。我覺得這個地方應該全都用起來

王星星

王旭潭給自己家設計的這棟房子,不僅把他的設計理念變成了現實,也讓父親改變了舊有的思維觀念,開始鼓勵他嘗試設計更多適合農村人的房屋。

從早春到深冬,一群鄉村工匠,一磚一瓦,歷時近一年,這棟充滿現代感、又有些另類的房屋,終於在2016年1月落成了

王旭潭說,今天中國的農村和過去的農村都不一樣了,不管是從國家的政策還是從本身經濟發展,都可以讓很多人回到農村,讓這裡的晚上不再是一片漆黑,讓家裡的老人、家裡的小孩能夠經常看到自己。他希望大家始終能保持著這麼一顆心,這樣,他在新農房設計方面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新一代鄉村建築師,會讓農村住房更宜居

在跟隨王旭潭體驗採訪的過程中,不時有人給他打電話,向他諮詢,或者請他設計新房。新農村建設在不斷推進,鄉村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美。相信王旭潭,未來一定能拿出更多、更好的設計方案,蓋起更多、更漂亮、更宜居的農村住房。

中國大背景

五年足跡之美麗鄉村建設

從生活垃圾治理,到農村危房改造,從縣域規劃編制,到文化遺產保護,我國頻頻發力,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2013年7月,財政部啟動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7個省份、130個縣市區、295個鄉鎮、1146個行政村開始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指導意見》,提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立健全農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2016年中央一號檔部署,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科學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提升民居設計水準。

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5.8平方米。農村鋼筋混凝土或磚混材料結構住房占比為64.4%,比2013年提高8.8個百分點。

採訪團隊合影

編輯記者:王居蔚、何鵬、鄧文輝

不費勁。一個小小的設計,體現了王旭潭的良苦用心。

王旭潭說,他希望他設計的村居,在適應現代農村人需求的同時,還能保留農村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只有這樣,新老建築才能更好的融合,農村的居住環境才能更加宜人。

作為老一輩的農村泥瓦匠,一開始,王旭潭的父親對兒子的房屋設計,心存顧慮

父親王星星覺得,農村建房應該遵守傳統,中規中矩;兒子王旭潭卻一再堅持,認為房子是為人服務的,自己的設計,更符合當下農村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王旭潭說,他每天都會拉著父親聊自己的設計理念,後來還拉上姐姐一起作父親的工作。最後,父親同意了他的設計方案。

王旭潭說:農村人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是他壓力最大的一個時期,他的父親不斷地有這樣的質疑、這樣回饋到他那裡,他去跟父親解釋。最後,他的父親非常堅定地實現了他的理想。

溝通,讓兩代鄉村建築師的理念開始融合、發展

王旭潭和父親王星星——兩代“鄉村建築師”

天曉

您覺得兒子設計的房屋跟傳統的農房不一樣?

是的。當時他設計這個房子出來,我們也有矛盾,經常吵架。他這個房子空得多了一點。我覺得這個地方應該全都用起來

王星星

王旭潭給自己家設計的這棟房子,不僅把他的設計理念變成了現實,也讓父親改變了舊有的思維觀念,開始鼓勵他嘗試設計更多適合農村人的房屋。

從早春到深冬,一群鄉村工匠,一磚一瓦,歷時近一年,這棟充滿現代感、又有些另類的房屋,終於在2016年1月落成了

王旭潭說,今天中國的農村和過去的農村都不一樣了,不管是從國家的政策還是從本身經濟發展,都可以讓很多人回到農村,讓這裡的晚上不再是一片漆黑,讓家裡的老人、家裡的小孩能夠經常看到自己。他希望大家始終能保持著這麼一顆心,這樣,他在新農房設計方面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新一代鄉村建築師,會讓農村住房更宜居

在跟隨王旭潭體驗採訪的過程中,不時有人給他打電話,向他諮詢,或者請他設計新房。新農村建設在不斷推進,鄉村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美。相信王旭潭,未來一定能拿出更多、更好的設計方案,蓋起更多、更漂亮、更宜居的農村住房。

中國大背景

五年足跡之美麗鄉村建設

從生活垃圾治理,到農村危房改造,從縣域規劃編制,到文化遺產保護,我國頻頻發力,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2013年7月,財政部啟動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7個省份、130個縣市區、295個鄉鎮、1146個行政村開始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指導意見》,提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立健全農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2016年中央一號檔部署,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科學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提升民居設計水準。

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5.8平方米。農村鋼筋混凝土或磚混材料結構住房占比為64.4%,比2013年提高8.8個百分點。

採訪團隊合影

編輯記者:王居蔚、何鵬、鄧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