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年來,小學課本越來越醜,原因到底在哪裡?|今日話題

要點 | 速讀

隨著審美水準的普遍提升,人們對“醜”也越來越難以容忍。

小學課本的插圖甚至比上世紀八十年代還醜,對於已經習慣閱讀精美繪本的城市兒童,這是拉低了審美水準。

課本太醜的根本原因在於,處於壟斷地位的教材出版方並沒有動力把教材變得更美。

文 | 張豐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在一個越來越強調審美的時代,終於有人發出了這個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小學教材這麼醜?一個叫“做書”的公號,展示了一些小學課本的圖片。

和80年代相比,課本除了印刷和紙張有進步外,整體的外觀變化並不大,那些兒童還是穿著田園風格的衣服。打開課本,認真看裡面的插畫,現在的課本甚至比80年代的還要醜。

全民審美大提升,醜變得難以容忍

於是,美就成為衡量生活的一個標準。在北京,有一個“最美圖書館”,人們到那裡,不借書也不看書,而是在圖書館裡拍照。這導致一個後果,圖書館裡有很多品質低劣的盜版書,

過了一段時間才被人們發現。人們只是把自己置身于書的海洋中,來創造一個更美的自己,卻忽視了書籍本身。

北京郊區的“籬苑書屋”,設計得非常美,人們很喜歡來參觀拍照,但裡面有非常多粗制爛造的盜版書

陳小春發了個圖片很模糊的“橙色書包”,以至於有人質疑這個公益項目的真實性,這個書包本身也的確設計得不太好看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重要特徵之一。在一個圖像和PS橫飛的年代,不美變得越來越難以容忍了。前幾天許知遠被很多人攻擊,一大罪狀就是皮膚太油膩,

而且經常穿著拖鞋就見人。這些缺點,讓他玩弄概念和術語的習慣變得越來越讓人反感。我們可以反過來推測,如果鹿晗這樣重視外觀打扮的明星像許知遠一樣說話,肯定會被視為有文化。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去習以為常的小學課本,終於讓人們忍無可忍了:它,太醜了。孩子們這麼漂亮、可愛,課本這麼醜怎麼行?

如今的小學語文課本,封面設計讓人很想吐槽

時代巨變,課本審美卻還是30年前水準

教材事關整個民族性格的養成,歷來都是大家愛爭論的話題。過去,人們的討論主要是有關內容,課文中的魯迅文章是多了、少了,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是真是假,如今,大家終於開始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待課本,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

上面提到的公號文章,仔細分析了一款教材的封面,認為圖片中所刻畫的場景非常虛假,送孩子的家長,深紫色上衣配淺紫色長褲,這種搭配很怪異。而和老師一起接新的小朋友看上去很恐怖,真的發生的話可能會把孩子嚇哭。在現實中,這樣的接新場景不會出現,封面“故事”給孩子傳達的其實是一種虛假的感覺。

“做書”公號認為左邊這個教材的封面給孩子傳達了虛假的感覺

就網上流傳的一些照片來看,2016年新版的課本,畫面風格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體上保持了一致。30年前,中國在整體上還偏向一個農業社會,田園風格和當時孩子所看到的生活場景比較接近(當時的城市人口相對較少),如今,有相當多的孩子生活在城鎮,這些課本中的場景就顯得土氣和醜了。

2017年“五顏六色” VS. 1988年的雙色專色印刷,“做書”公號認為從整體設計、排版到插畫,藝術水準幾乎全面倒退

更重要的是,和30年前孩子缺乏讀物相比,如今的孩子在進入學堂之前,大多數都接觸過繪本。儘管品質殘次不齊,但是由於國內童書競爭激烈,絕大多數繪本,不管是畫面還是印刷,都比課本要好得多。孩子對美是最敏感的,大多數習慣閱讀繪本的城市兒童,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不得不拉低自己的審美水準。

這也是低年級家長更容易吐槽課本醜陋的原因,等到了高年級,孩子基本上就習慣了。細究下來,這種“習慣”其實讓人感到悲哀,意味著家長在孩子審美方面的早期投入,最終被學校給消解掉了。

同樣是學齡前的讀物,國外刊物是撲面而來的“高級感”,引自微信公號“做書”

教材的壟斷是課本太醜的根本原因

如果美是重要的,那麼它對孩子來說就更重要。

誰該為醜陋的課本負責?最直接的責任人無疑是課本的美編和插畫師。但是,課本並不同于普通的出版物,每修訂一次教材,往往可以用很多年,即便再版,也會保持整體審美的一致。30年來課本的審美,雖然有一定的下滑,一些插畫更粗糙了,但也大體保持了一致性。

一種意見認為,高水準的插畫師都走向了市場,出教材的出版社可能請不起好的插畫師。這肯定是一種誤解,一直以來,課本的出版方都能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請到插畫師,大多數畫家也都會把為教材作畫看做是一種榮譽。

根本的原因在於,教材的出版方並沒有動力把教材變得更美。事實上,在圖書市場,教材總是最醜的,從小學到大學,任何一個學科莫不如此,統編教材比學校統一訂的課外書醜,而統一訂的課外書,又比市場上的同類圖書醜。越是靠近市場的圖書,就越是漂亮,對那些要靠市場生存的出版社來說,圖書封面的顏值,是能否打動讀者的關鍵。

如今的兒童繪本市場,許多作品都非常漂亮精美

教材的出版方卻沒有這樣的煩惱。出版教材意味著一種壟斷,也意味著一種權力。過去,全國的中小學教材都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家出版,後來改革,學校可以選擇幾家出版社,但是放眼全國,能出版中小學教材的,也就這幾家而已。即便只有幾家,學校也沒有選擇的權利,而是由一省的教育部門來制定,全省統一教材,這樣才能方便統一的、標準化的考試。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不管教材有多醜,學校都必須使用。依靠出版教材,出版社就能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收益,它變美的動力到底何在呢?事實上,在出版市場,那些出版教材的出版社,效益通常也更好,這讓那些“走市場”的出版社萬分羡慕。

在招聘網站上搜到一張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收入表。必須強調,這個收入可能並不準確,但是也多少反映了一些問題:平均工資只有3000多元(也可能是基本工資),但是人均年終獎卻有8萬。這就是政策性出版社的典型情況,它非常穩定,缺乏變革的動力,不像一個企業,而更像是事業單位。

某招聘網站給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工資狀況(未必準確)

教材的壟斷不知何時能真正打破,我們只能呼籲並請求這些出版社,為了孩子,把課本做得更美一些。畢竟,再醜也不能醜孩子,“祖國的花朵”就靠你們了。

第4020期

出品 騰訊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上面提到的公號文章,仔細分析了一款教材的封面,認為圖片中所刻畫的場景非常虛假,送孩子的家長,深紫色上衣配淺紫色長褲,這種搭配很怪異。而和老師一起接新的小朋友看上去很恐怖,真的發生的話可能會把孩子嚇哭。在現實中,這樣的接新場景不會出現,封面“故事”給孩子傳達的其實是一種虛假的感覺。

“做書”公號認為左邊這個教材的封面給孩子傳達了虛假的感覺

就網上流傳的一些照片來看,2016年新版的課本,畫面風格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體上保持了一致。30年前,中國在整體上還偏向一個農業社會,田園風格和當時孩子所看到的生活場景比較接近(當時的城市人口相對較少),如今,有相當多的孩子生活在城鎮,這些課本中的場景就顯得土氣和醜了。

2017年“五顏六色” VS. 1988年的雙色專色印刷,“做書”公號認為從整體設計、排版到插畫,藝術水準幾乎全面倒退

更重要的是,和30年前孩子缺乏讀物相比,如今的孩子在進入學堂之前,大多數都接觸過繪本。儘管品質殘次不齊,但是由於國內童書競爭激烈,絕大多數繪本,不管是畫面還是印刷,都比課本要好得多。孩子對美是最敏感的,大多數習慣閱讀繪本的城市兒童,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不得不拉低自己的審美水準。

這也是低年級家長更容易吐槽課本醜陋的原因,等到了高年級,孩子基本上就習慣了。細究下來,這種“習慣”其實讓人感到悲哀,意味著家長在孩子審美方面的早期投入,最終被學校給消解掉了。

同樣是學齡前的讀物,國外刊物是撲面而來的“高級感”,引自微信公號“做書”

教材的壟斷是課本太醜的根本原因

如果美是重要的,那麼它對孩子來說就更重要。

誰該為醜陋的課本負責?最直接的責任人無疑是課本的美編和插畫師。但是,課本並不同于普通的出版物,每修訂一次教材,往往可以用很多年,即便再版,也會保持整體審美的一致。30年來課本的審美,雖然有一定的下滑,一些插畫更粗糙了,但也大體保持了一致性。

一種意見認為,高水準的插畫師都走向了市場,出教材的出版社可能請不起好的插畫師。這肯定是一種誤解,一直以來,課本的出版方都能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請到插畫師,大多數畫家也都會把為教材作畫看做是一種榮譽。

根本的原因在於,教材的出版方並沒有動力把教材變得更美。事實上,在圖書市場,教材總是最醜的,從小學到大學,任何一個學科莫不如此,統編教材比學校統一訂的課外書醜,而統一訂的課外書,又比市場上的同類圖書醜。越是靠近市場的圖書,就越是漂亮,對那些要靠市場生存的出版社來說,圖書封面的顏值,是能否打動讀者的關鍵。

如今的兒童繪本市場,許多作品都非常漂亮精美

教材的出版方卻沒有這樣的煩惱。出版教材意味著一種壟斷,也意味著一種權力。過去,全國的中小學教材都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家出版,後來改革,學校可以選擇幾家出版社,但是放眼全國,能出版中小學教材的,也就這幾家而已。即便只有幾家,學校也沒有選擇的權利,而是由一省的教育部門來制定,全省統一教材,這樣才能方便統一的、標準化的考試。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不管教材有多醜,學校都必須使用。依靠出版教材,出版社就能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收益,它變美的動力到底何在呢?事實上,在出版市場,那些出版教材的出版社,效益通常也更好,這讓那些“走市場”的出版社萬分羡慕。

在招聘網站上搜到一張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收入表。必須強調,這個收入可能並不準確,但是也多少反映了一些問題:平均工資只有3000多元(也可能是基本工資),但是人均年終獎卻有8萬。這就是政策性出版社的典型情況,它非常穩定,缺乏變革的動力,不像一個企業,而更像是事業單位。

某招聘網站給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工資狀況(未必準確)

教材的壟斷不知何時能真正打破,我們只能呼籲並請求這些出版社,為了孩子,把課本做得更美一些。畢竟,再醜也不能醜孩子,“祖國的花朵”就靠你們了。

第4020期

出品 騰訊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