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是怎麼一回事?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閏九月,遼國蕭太后和聖宗親率大軍南下,

遼軍來勢洶洶。先鋒大將蘭陵郡王蕭撻凜和六部大王蕭觀音奴,率軍攻破了遂城(今河北徐水),而後,與蕭太后、遼聖宗會合,在陽城澱(今河北望都)紮營,號稱有二十萬大軍,伺機行事。

而宋廷這邊,“遼師深入,急書一夕五至,寇准不發,飲笑自如”。其實宰相寇准一早就想好了讓宋真宗御駕親征,但他怕宋真宗不答應,就故意把前線戰報扣留起來,先不讓真宗知道,等積多了一併呈給真宗看。

第二天,宋真宗一見這麼多急報,就慌了手腳,忙把寇准找來問該怎麼辦。寇准提議宋真宗親征澶州(河南濮陽),萬般無奈之下,宋真宗只得同意御駕親征。遼軍南下的消息傳到朝廷,朝野震驚,寇准不懼遼軍,可不代表其他大臣也不怕,這時候就分成主和、主戰兩派,兩派各持己見,莫衷一是。當時的參知政事、職位相當於副相的王欽若和僉署樞密院事、職位相當於副參謀總長的陳堯叟是主和派代表人物。
這兩個人一聽遼軍攻來,嚇壞了,不想著怎麼率軍抗遼,反而想的是勸宋真宗一起逃跑。王欽若是江南人,他密請皇帝逃往金陵(今江蘇南京);陳堯叟是蜀人,就主張宋真宗前往成都。宋真宗還被這兩個膽小的人說動了,當時就把寇准喚至內殿,詢問寇准的意見,看自己“幸”哪個地方好,把大宋的都城搬到哪裡比較好。

寇准一看王、陳二人站在真宗身邊,

心裡已明白了八九分,便厲聲問:“這是誰給陛下出的這主意?”宋真宗不好“出賣”王、陳二人,就說:“愛卿你也別問是誰出的主意,就說朕外出避敵是否可行?到底去哪裡才安全?”寇准瞅瞅王欽若和陳堯叟,繼續說:“陛下實在是應該斬殺了出這種餿主意的人!皇帝神武,將士同心,倘若你御駕親征,遼軍聽到消息肯定是落荒而逃。即使陛下你不親征,只要下令我軍堅城固守,
以老敵師,無論如何也到不了皇帝你棄城逃跑的地步!”而宰相畢士安、大將高瓊等人聽說這事,也反對宋真宗南遷,宋真宗聽了主戰派的意見,連連點頭,再不提南遷的事了。沒有了主和派出壞主意,宋真宗確定了親征的相關事宜,於十一月二十日出發親征。

景德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宋真宗一行抵達韋城,但前方戰況不明,真宗開始猶豫,是否按原計劃繼續北上。

此時隨行的官員中,有人主張儘快撤退到金陵,也有些人主張撤回京城。耳朵一軟,宋真宗又召寇准商量:“朕南巡如何?”寇準則堅決反對,他對真宗說:“群臣懦弱無知,真如鄉老婦人一樣。陛下現在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河北諸軍日夜盼望陛下到來,必定士氣百倍。若是現在撤退,軍心必然大亂,遼軍趁勢前來攻打,恐怕到不了金陵就成了遼軍的俘虜。”宋真宗低頭不言,良久,表示說自己再考慮考慮。

寇准出了禦帳,遇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忙上前拉住對方的手,問:“高將軍世受國恩,何以報國?”高瓊答:“我本來就是武將,願以死報國!”於是,寇准又拉著高瓊重進禦帳,對依舊猶豫不決的宋真宗講:“陛下如不信為臣之言,請問高瓊。”高瓊馬上進言跪稟:“隨駕軍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師,他們肯定不願意獨自南下,估計中途都會逃走。希望陛下前往澶州,我們必竭死力,打敗遼軍!”宋真宗從小愛玩打仗,長大之後其實是個彬彬帝王,真讓他上戰場還是很不容易。此刻,他又扭頭看自己的貼身侍衛王應昌,王應昌也是武將,馬上回答:“陛下奉將天討,所向必克。如果我軍逗留不進,臣恐敵勢益張。”至此,宋真宗才下決心趕赴澶州(今河南濮陽)。

與此同時,遼軍繼續南下,其主力早于真宗到達澶州城下。宋朝大軍行動遲緩,十一月二十五日才到達澶州南城。澶州以黃河為界,分南、北兩城,南城相對較為安全。真宗看到河對岸煙塵滾滾,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准又勸真宗:“宋軍的主力都在北城,陛下如果不去北城,親征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再說各路大軍已經陸續到達澶州,不會有什麼危險的。”皇上說,北城的軍民能看見我,遼國人也就看見了,弄個狙擊手給我一下子,我就玩兒完了。寇准說沒那事,趕緊把鋼盔、防彈背心給皇上準備好,金盔金甲,外罩錦袍。金甲武士裡三層外三層圍著你,保證沒問題。

高瓊也勸真宗過河,站在真宗皇帝身邊的文臣馮拯斥責高瓊無禮,高將軍怒道:“馮公你以文章得官,今敵騎逼近,猶斥我無禮,你何不賦詩一首以退敵?”不待馮拯回嘴,也不等真宗同意,他就催促衛兵們護送真宗前進。皇上穿得跟未來特警似的,勉強到城上轉了一圈,宋軍將士一看到金瓜、鉞斧、朝天凳、黃羅傘蓋,連呼萬歲,士氣大振。巡視完畢,真宗就把軍事大權交給寇准。他相信寇准的能力,但生性懦弱的真宗內心還是頗為忐忑,生怕出現意外。其實寇准等人內心的憂慮絕不亞于真宗,只是不能表露出來。為了穩住真宗,寇准每日與同僚飲酒作樂,裝出毫不在意的模樣。真宗得到密探關於寇准動靜的彙報後,以為寇准胸有成竹,情緒才逐漸穩定了下來。

劍拔弩張之際,遼軍步步為營,三面包圍了澶州。宋將指揮得當,在城四周關鍵部位佈置了許多勁弩,它的威力相當於現在的重機槍。遼朝統軍蕭撻凜想在蕭太后面前露臉,仗著自己勇猛,領著親兵在澶州城下轉悠,巡視作戰地形。當時,宋軍中一名小校日夜備戰挺累,正坐在一張巨大的床子弩上發呆,忽然他看見蕭撻凜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身上黃金甲、大紅袍,顯然是個大頭目。於是,這位小校腳踩踏板,床子弩上的數支大頭箭應聲而發。也真巧,一支大弩箭不偏不倚,正中蕭撻凜腦門,登時就把這位遼朝統軍射于馬下,這使遼軍士氣一落千丈。蕭太后唯恐腹背受敵,秘密派人前來求和,而宋真宗也沒有與遼軍一決勝負的決心。遼朝主動提出議和,正中真宗下懷,於是派遣曹利用前去議和。

寇准雄心勃勃,以他當時所計,是想逼迫契丹方面向宋朝稱臣,歸還燕雲十六州,“如此,則可保百年無事,不然,數十年後,虜又生他念!”但急於求安的宋真宗沒有這種遠略,他不想在和議方面進行“拉鋸戰”,便推託說:“幾十年之後,肯定會有能抗遼的人,我現在不忍心百姓受苦,就先接受了和議吧!”於是,宋真宗告訴曹利用可以接受的歲貢底線為百萬。這事被寇准知道後,就把曹利用叫到自己帳內,威脅他說:“皇上雖然說可以給一百萬,但若超過三十萬,回來我就砍你的頭。”曹利用就與蕭太后討價還價,最終議定宋朝每年給遼國十萬兩銀、二十萬匹絹以為“軍餉”,宋與遼結為兄弟之國,宋真宗為兄,遼聖宗為弟,真宗皇帝稱蕭太后為叔母。說實話,從面子上講,宋朝還真沒吃什麼虧,宋真宗比遼聖宗大兩歲,稱兄可也,比起當年後晉皇帝石敬瑭管小自己十幾歲的遼太宗叫爹,不啻天上地下。

曹利用回澶州,宋真宗正吃飯吃到一半,沒有立刻接見他。但是他又關心歲幣數目,就邊吃東西邊派內侍去詢問曹利用到底許了多少錢。曹利用對宦者說:“如此機密事,只能當面對皇上講。”宋真宗一聽生氣了,嘴裡含著飯,又催問:“姑且問個大概數!”曹利用也倔,就是不講,最後沒辦法伸出三個手指示意。小太監立馬回去告訴真宗:“曹利用伸出三個手指,估計是三百萬吧!”宋真宗聞言,手中筷子都掉到了地上,驚叫道:“太多了!”但想了一會兒,又自我安慰道:“既然能結束戰爭,三百萬也可以了。”等到召見時,曹利用連稱“為臣該死,為臣許遼人銀帛過多!”宋真宗其實已經接受了三百萬,但還是問曹利用:“到底多少?”曹利用說:“三十萬!”聽曹利用報出這個數,宋真宗太高興了,心想這比三百萬少多了,於是重重獎賞了曹利用。

宋遼和議,至此大告成功。和約規定:宋朝每年輸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雙方為兄弟之國。因該盟約在澶州簽訂,其西有湖泊曰澶淵,澶州亦名澶淵郡,故史稱為“澶淵之盟”。

表示說自己再考慮考慮。

寇准出了禦帳,遇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忙上前拉住對方的手,問:“高將軍世受國恩,何以報國?”高瓊答:“我本來就是武將,願以死報國!”於是,寇准又拉著高瓊重進禦帳,對依舊猶豫不決的宋真宗講:“陛下如不信為臣之言,請問高瓊。”高瓊馬上進言跪稟:“隨駕軍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師,他們肯定不願意獨自南下,估計中途都會逃走。希望陛下前往澶州,我們必竭死力,打敗遼軍!”宋真宗從小愛玩打仗,長大之後其實是個彬彬帝王,真讓他上戰場還是很不容易。此刻,他又扭頭看自己的貼身侍衛王應昌,王應昌也是武將,馬上回答:“陛下奉將天討,所向必克。如果我軍逗留不進,臣恐敵勢益張。”至此,宋真宗才下決心趕赴澶州(今河南濮陽)。

與此同時,遼軍繼續南下,其主力早于真宗到達澶州城下。宋朝大軍行動遲緩,十一月二十五日才到達澶州南城。澶州以黃河為界,分南、北兩城,南城相對較為安全。真宗看到河對岸煙塵滾滾,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准又勸真宗:“宋軍的主力都在北城,陛下如果不去北城,親征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再說各路大軍已經陸續到達澶州,不會有什麼危險的。”皇上說,北城的軍民能看見我,遼國人也就看見了,弄個狙擊手給我一下子,我就玩兒完了。寇准說沒那事,趕緊把鋼盔、防彈背心給皇上準備好,金盔金甲,外罩錦袍。金甲武士裡三層外三層圍著你,保證沒問題。

高瓊也勸真宗過河,站在真宗皇帝身邊的文臣馮拯斥責高瓊無禮,高將軍怒道:“馮公你以文章得官,今敵騎逼近,猶斥我無禮,你何不賦詩一首以退敵?”不待馮拯回嘴,也不等真宗同意,他就催促衛兵們護送真宗前進。皇上穿得跟未來特警似的,勉強到城上轉了一圈,宋軍將士一看到金瓜、鉞斧、朝天凳、黃羅傘蓋,連呼萬歲,士氣大振。巡視完畢,真宗就把軍事大權交給寇准。他相信寇准的能力,但生性懦弱的真宗內心還是頗為忐忑,生怕出現意外。其實寇准等人內心的憂慮絕不亞于真宗,只是不能表露出來。為了穩住真宗,寇准每日與同僚飲酒作樂,裝出毫不在意的模樣。真宗得到密探關於寇准動靜的彙報後,以為寇准胸有成竹,情緒才逐漸穩定了下來。

劍拔弩張之際,遼軍步步為營,三面包圍了澶州。宋將指揮得當,在城四周關鍵部位佈置了許多勁弩,它的威力相當於現在的重機槍。遼朝統軍蕭撻凜想在蕭太后面前露臉,仗著自己勇猛,領著親兵在澶州城下轉悠,巡視作戰地形。當時,宋軍中一名小校日夜備戰挺累,正坐在一張巨大的床子弩上發呆,忽然他看見蕭撻凜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身上黃金甲、大紅袍,顯然是個大頭目。於是,這位小校腳踩踏板,床子弩上的數支大頭箭應聲而發。也真巧,一支大弩箭不偏不倚,正中蕭撻凜腦門,登時就把這位遼朝統軍射于馬下,這使遼軍士氣一落千丈。蕭太后唯恐腹背受敵,秘密派人前來求和,而宋真宗也沒有與遼軍一決勝負的決心。遼朝主動提出議和,正中真宗下懷,於是派遣曹利用前去議和。

寇准雄心勃勃,以他當時所計,是想逼迫契丹方面向宋朝稱臣,歸還燕雲十六州,“如此,則可保百年無事,不然,數十年後,虜又生他念!”但急於求安的宋真宗沒有這種遠略,他不想在和議方面進行“拉鋸戰”,便推託說:“幾十年之後,肯定會有能抗遼的人,我現在不忍心百姓受苦,就先接受了和議吧!”於是,宋真宗告訴曹利用可以接受的歲貢底線為百萬。這事被寇准知道後,就把曹利用叫到自己帳內,威脅他說:“皇上雖然說可以給一百萬,但若超過三十萬,回來我就砍你的頭。”曹利用就與蕭太后討價還價,最終議定宋朝每年給遼國十萬兩銀、二十萬匹絹以為“軍餉”,宋與遼結為兄弟之國,宋真宗為兄,遼聖宗為弟,真宗皇帝稱蕭太后為叔母。說實話,從面子上講,宋朝還真沒吃什麼虧,宋真宗比遼聖宗大兩歲,稱兄可也,比起當年後晉皇帝石敬瑭管小自己十幾歲的遼太宗叫爹,不啻天上地下。

曹利用回澶州,宋真宗正吃飯吃到一半,沒有立刻接見他。但是他又關心歲幣數目,就邊吃東西邊派內侍去詢問曹利用到底許了多少錢。曹利用對宦者說:“如此機密事,只能當面對皇上講。”宋真宗一聽生氣了,嘴裡含著飯,又催問:“姑且問個大概數!”曹利用也倔,就是不講,最後沒辦法伸出三個手指示意。小太監立馬回去告訴真宗:“曹利用伸出三個手指,估計是三百萬吧!”宋真宗聞言,手中筷子都掉到了地上,驚叫道:“太多了!”但想了一會兒,又自我安慰道:“既然能結束戰爭,三百萬也可以了。”等到召見時,曹利用連稱“為臣該死,為臣許遼人銀帛過多!”宋真宗其實已經接受了三百萬,但還是問曹利用:“到底多少?”曹利用說:“三十萬!”聽曹利用報出這個數,宋真宗太高興了,心想這比三百萬少多了,於是重重獎賞了曹利用。

宋遼和議,至此大告成功。和約規定:宋朝每年輸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雙方為兄弟之國。因該盟約在澶州簽訂,其西有湖泊曰澶淵,澶州亦名澶淵郡,故史稱為“澶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