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媳婦往水盆搭根濕毛巾,比加濕器水潤百倍!

秋冬最是乾燥,嘴幹眼幹渾身乾燥,頭髮也跟著起靜電,喝多少水都覺得難受,整個人看起來糟透了!去年冬天,沒怎麼給房間加濕,結果一個冬天下來,眼睛附近居然冒出了幹紋,

喉嚨也老是幹癢。

加濕的辦法其實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打盆水,或者晾塊濕毛巾;最時尚的嘛,是買個可愛的加濕器,時不時“吐”點兒水蒸汽;最減肥的方法就是濕拖把勤拖地;最養眼的是養一盆綠色植物或者養一缸魚。

可方法有很多,哪個效果最好呢?我們做了個實驗對比了下,實驗的環境是暖空調房,別問為什麼,南方沒暖氣的痛北方的童鞋請體諒下。

實驗場所是一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間,

木地板。用標準濕度計一測:此時,此地,濕度為51,尚可。開啟暖空調,溫度打到25℃。15分鐘後,房間明顯變暖,濕度卻隨著溫度上升而遞減,下降到47。

拖把不用擰太幹,一遍不夠,拖第二遍。在空調暖風的吹拂下,濕漉漉的地板不出10分鐘就幹得徹徹底底,

而濕度計僅僅勉強蹦到50,便又逐漸下滑。重新拖地,地板再次幹透……濕拖把加濕大法宣告失敗。濕度沒增加多少,倒是把人累得夠嗆。

對於懶惰人士來說,此大法甚是便捷,且一箭雙雕,既可加濕,又能幹衣。

將一件剛洗好的棉質襯衣晾在房間。半小時後觀察,

濕度計指標只是稍微往右邊偏了偏(濕度高了1度都不到),而襯衣的變化也不明顯。重新將襯衣掛到空調對面,讓暖風能直接吹到襯衣上。半小時後再度觀察,濕度計的變化比之前明顯了一些,但也只是高了2度。

此大法宣告失敗。小編勸告各位“懶人”,有陽光的話還是儘量將衣服曬到外面。空調之於太陽,幹衣效果不佳不說,對健康也很不利。

顯然,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簡單最易於操作且最不費錢的方法。

此法流傳甚久,早在10多年前,家裡初裝空調始,每到夏天,空調發威,一盆水便開始陪伴著空調。如果不勤于換水的話,一周後,可以發現,盆裡的水位明顯下降。

那麼對上暖空調,這一盆水的威力又如何?

打一小盆水,

置於空調下方,將空調風向下轉,對著臉盆。此時,濕度計指針停留在49。

一小時後,濕度計顯示濕度明顯升高,指標指向56。看來,古老的方法最經典。只是,目前尚未有一種加濕效果達到60。

這是近幾年新興起的加濕方法。加濕器按照功率、加濕效果的不同,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甚至千元以上的貴族加濕器也排排站。這回用的是網上淘來的加濕器,功率35瓦,售價89元。

因為加濕器好歹也是電器的一種,為了減少輻射,將加濕器置於房間角落,噴霧口對準空調。往加濕器中加滿水,按下開關,加濕器開始運作,白色的水霧從噴霧口中徐徐而出。

實驗時間仍為一小時。65!濕度計指標穩穩當當地停在刻度60到70的中間。這小小的加濕器可給了人一個大驚喜。但是,就沒有又不花錢,加濕效果又明顯的好辦法嗎?

接下來出場的是一把噴水壺,靈感來自于一位美女同學。根據加濕器的噴霧原理,用噴壺在房間各部分噴水,尤其是窗簾。

此法使用方法與殺蟲噴霧劑、空氣清新劑相同,一個字:噴!起初,濕度計指標明顯右偏,雖然濕度始終無法躥上60,但已經好於除加濕器外的其他三種方法。可20分鐘後,指針又偏回原來的地方。

與拖地相同的弊處是,窗簾噴水加濕不持久,所以此加濕法最終被我打上“折騰人”的標籤,不推薦各位兄弟姐妹採用。

難道真的沒有可與加濕器比肩的大法了麼?正當我無比失望時,一位民間人士提供良方:仍然放一盆水,但水盆之上搭一塊濕毛巾,毛巾一半浸在水裡,一半露出水面。

將一塊毛巾完全浸濕,擰乾,一半浸在裝有水的臉盆裡,一半搭在臉盆邊緣上。臉盆置於空調風向下方。

黑馬!這是絕對的黑馬!一小時後,濕度已然達到65,與加濕器不相上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開著空調,空氣濕度就會變低?不管是冷空調還是熱空調,都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空氣濕度自然就變低,所以人體會覺得乾燥。所以,要加大濕度,一個辦法:水!以上6種實驗方法,的確多多少少都有加濕的效果。加濕的程度,就要看水分蒸發的多少和快慢了。

從水分蒸發的速度講,毫無疑問,加濕器最優。加濕器把液體狀態的水變成氣體狀態,散發到空中,是一種動態的行為,能夠有效地被乾燥的空氣吸收,從而比較快速地增強濕度。而其他的加濕方法全都是靜態的,在加濕速度和效果上就要略輸一籌。

值得稱讚的是最後一種加濕方法,雖然也是靜態的,但明顯優於其他幾種。因為臉盆裡的水與空氣的接觸面小,揮發得就慢。而搭塊濕毛巾後,接觸面變大,加濕效果自然就要好上很多。而且毛巾還能源源不斷地從水盆中吸取水分,不易變幹。往窗簾上噴水、晾濕衣服、用濕拖把拖地,異曲同工,能夠被空氣吸收的水分並不多。待這些水分被吸收完後,空氣馬上又會變得乾燥。

還有幾種加濕方法效果也不錯。比如養一缸魚,加上不斷輸入的氧氣,水形成了動態,對室內的加濕效果也很不錯。流水盆景,比如小噴泉,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養植物的話,闊葉植被加濕效果較好~

相信有了這些加濕妙招推薦,這個秋冬,你一定水水潤潤地度過~

為了減少輻射,將加濕器置於房間角落,噴霧口對準空調。往加濕器中加滿水,按下開關,加濕器開始運作,白色的水霧從噴霧口中徐徐而出。

實驗時間仍為一小時。65!濕度計指標穩穩當當地停在刻度60到70的中間。這小小的加濕器可給了人一個大驚喜。但是,就沒有又不花錢,加濕效果又明顯的好辦法嗎?

接下來出場的是一把噴水壺,靈感來自于一位美女同學。根據加濕器的噴霧原理,用噴壺在房間各部分噴水,尤其是窗簾。

此法使用方法與殺蟲噴霧劑、空氣清新劑相同,一個字:噴!起初,濕度計指標明顯右偏,雖然濕度始終無法躥上60,但已經好於除加濕器外的其他三種方法。可20分鐘後,指針又偏回原來的地方。

與拖地相同的弊處是,窗簾噴水加濕不持久,所以此加濕法最終被我打上“折騰人”的標籤,不推薦各位兄弟姐妹採用。

難道真的沒有可與加濕器比肩的大法了麼?正當我無比失望時,一位民間人士提供良方:仍然放一盆水,但水盆之上搭一塊濕毛巾,毛巾一半浸在水裡,一半露出水面。

將一塊毛巾完全浸濕,擰乾,一半浸在裝有水的臉盆裡,一半搭在臉盆邊緣上。臉盆置於空調風向下方。

黑馬!這是絕對的黑馬!一小時後,濕度已然達到65,與加濕器不相上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開著空調,空氣濕度就會變低?不管是冷空調還是熱空調,都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空氣濕度自然就變低,所以人體會覺得乾燥。所以,要加大濕度,一個辦法:水!以上6種實驗方法,的確多多少少都有加濕的效果。加濕的程度,就要看水分蒸發的多少和快慢了。

從水分蒸發的速度講,毫無疑問,加濕器最優。加濕器把液體狀態的水變成氣體狀態,散發到空中,是一種動態的行為,能夠有效地被乾燥的空氣吸收,從而比較快速地增強濕度。而其他的加濕方法全都是靜態的,在加濕速度和效果上就要略輸一籌。

值得稱讚的是最後一種加濕方法,雖然也是靜態的,但明顯優於其他幾種。因為臉盆裡的水與空氣的接觸面小,揮發得就慢。而搭塊濕毛巾後,接觸面變大,加濕效果自然就要好上很多。而且毛巾還能源源不斷地從水盆中吸取水分,不易變幹。往窗簾上噴水、晾濕衣服、用濕拖把拖地,異曲同工,能夠被空氣吸收的水分並不多。待這些水分被吸收完後,空氣馬上又會變得乾燥。

還有幾種加濕方法效果也不錯。比如養一缸魚,加上不斷輸入的氧氣,水形成了動態,對室內的加濕效果也很不錯。流水盆景,比如小噴泉,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養植物的話,闊葉植被加濕效果較好~

相信有了這些加濕妙招推薦,這個秋冬,你一定水水潤潤地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