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進水城河畔“涼都記憶·三線文化”創意小鎮

遊人在靚麗優雅的小鎮上休閒遊玩。

近日,記者信步走進市中心城區水城河南岸麒麟路至大連路段,

只見以集中箱形式設計建成的一棟棟建築,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火車拉來的城市”等雕塑,將火車頭、工人隊伍、現代城市三種元素融合,傳達出涼都的特質和精神;一幅幅用“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和“弘揚三線精神,深化三變改革”等標語製作的彩繪,讓人在“三線”建設的歷史時空和深化“三變”改革的當代節拍裡穿梭……種種創意景觀,
加之提級改造後河水清澈見底、岸邊垂柳如煙的水城河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市中心城區一道靚麗風景。

據悉,為了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打造國際標準旅遊休閒度假城市,同時弘揚“三線”精神,深化“三變”改革,市、鐘山區兩級圍繞建成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先行區的目標,結合水城河沿岸景觀提級改造,將水城河南岸打造成了將“三線文化”與生態環境建設、旅遊產業發展、群眾就業致富、市民休閒娛樂、商業業態培育等有機融合的“涼都記憶·三線文化”創意小鎮。

小鎮設計顯創意

“涼都記憶·三線文化”創意小鎮沿水城河南岸建設,從大連路至麒麟路,中間以派華路為界,分東街和西街。“小鎮全長近900米,由鐘山開投公司代建,去年8月開建,今年2月下旬建成開街。”專案負責人呂朝盈說。

創意小鎮街道用彩色地磚、彩色瀝青、木棧道等建材搭配鋪成,

有集裝箱箱體建築27組180個,其中有18組可供營業的箱體和5間管理用房,沿街設置近100個休閒椅,安裝19組帶智慧物聯網系統的綠色環保垃圾箱和4個衛生間,並配套有公共WIFI、全域視頻監控等。

無論是整體規劃還是景觀搭配,小鎮的設計處處彰顯“創意”。

雕塑“火車拉來的城市”,將火車頭、工人隊伍、現代城市三種元素融合,傳達出六盤水的特質和精神;雕塑《煤都》,以抽象的手法塑造了煤炭從一雙懸空的大手中傾灑而下,

表現出六盤水從傳統工業城市“江南煤都”向現代生態旅遊城市“中國涼都”的轉變;雕塑《馬拉松》,以六盤水夏季國際馬拉松賽中運動員激情奔跑的形象,表達了昂揚向上的生活激情,寓意我市不斷發展的動力和與國際接軌的開放精神。

個別廂體外側彩繪的鋼鐵冶煉爐等圖案,以及用蒸汽火車與鄧小平題寫的“關寨站”站名搭配噴繪的壁畫等,

則充分展現了“三線建設”時期一些代表性的場景。

目前入駐商戶26戶

創意小鎮建成後,由貴州欣合天地物業服務公司負責管理。據該公司總經理陳健介紹,截至目前,小鎮已有26家商戶入駐經營,登記排隊的商戶還有100餘家。入駐商戶以經營“三線”文化產業為主,拓展到旅遊產業、地方特產和果茶、奶茶、咖啡等休閒養生飲料。同時提供就業崗位200餘個,帶動數千人從事相關產業,是一個助推脫貧攻堅而打造的現代服務業示範點和城市旅遊休閒文化品牌。

位於西街三號展廳的六盤水市“216”開放式扶貧試驗區農特產品展銷中心,就是鐘山區對水城縣北部五鄉鎮的總體扶貧專案之一。該專案採取“企業+扶貧對象+市場”的經營方式,主要展銷來自五鄉鎮的土雞蛋、土蜂蜜、臘肉、人參果、蘆笙、苗族服飾等農特產品。

西街四號展廳二樓,則是貴州行文化旅遊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的影視創意基地,該公司擬通過對“三線”文化的挖掘,把“涼都記憶·三線文化”創意小鎮的品牌及旅遊特色,利用電影、電視、微電影、宣傳片等影視媒體傳播出去。

市民休閒好去處

創意小鎮的建成,讓市民多了一個好去處。每日清晨、黃昏或飯後閒暇時光,常有市民或攜老扶幼沿河散步、鍛煉,或圍坐在景觀樹下聊天,或到休閒吧點一杯飲料放鬆心情……

現年71歲的水鋼退休職工劉伯學和老伴羅繼琴帶著孫子正在此散步。二老告訴記者,他們是1966年從織金來水鋼工作的“三線”建設者,現住在緊臨小鎮的“五千年”社區。“這裡建成以後,我和老伴常常來這裡走走看看,每當看到‘三線建設’時期的那些符號,就仿佛回到了那段‘鼓足幹勁、力爭上游’的年月。”劉伯學說。

除本地市民外,創意小鎮也不乏外地遊客前來觀賞遊玩。“截至目前,前來參觀的外地觀摩團就有10餘家。”陳健說。

獨具特色的“涼都記憶·三線文化”創意小鎮,蘊含著豐富的“三線”文化和“三變”改革內涵,不僅展示了本地的文化、旅遊、特產、創新創意產業,而且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集休閒、旅遊、交流、學習、就業為一體的環境。

是一個助推脫貧攻堅而打造的現代服務業示範點和城市旅遊休閒文化品牌。

位於西街三號展廳的六盤水市“216”開放式扶貧試驗區農特產品展銷中心,就是鐘山區對水城縣北部五鄉鎮的總體扶貧專案之一。該專案採取“企業+扶貧對象+市場”的經營方式,主要展銷來自五鄉鎮的土雞蛋、土蜂蜜、臘肉、人參果、蘆笙、苗族服飾等農特產品。

西街四號展廳二樓,則是貴州行文化旅遊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的影視創意基地,該公司擬通過對“三線”文化的挖掘,把“涼都記憶·三線文化”創意小鎮的品牌及旅遊特色,利用電影、電視、微電影、宣傳片等影視媒體傳播出去。

市民休閒好去處

創意小鎮的建成,讓市民多了一個好去處。每日清晨、黃昏或飯後閒暇時光,常有市民或攜老扶幼沿河散步、鍛煉,或圍坐在景觀樹下聊天,或到休閒吧點一杯飲料放鬆心情……

現年71歲的水鋼退休職工劉伯學和老伴羅繼琴帶著孫子正在此散步。二老告訴記者,他們是1966年從織金來水鋼工作的“三線”建設者,現住在緊臨小鎮的“五千年”社區。“這裡建成以後,我和老伴常常來這裡走走看看,每當看到‘三線建設’時期的那些符號,就仿佛回到了那段‘鼓足幹勁、力爭上游’的年月。”劉伯學說。

除本地市民外,創意小鎮也不乏外地遊客前來觀賞遊玩。“截至目前,前來參觀的外地觀摩團就有10餘家。”陳健說。

獨具特色的“涼都記憶·三線文化”創意小鎮,蘊含著豐富的“三線”文化和“三變”改革內涵,不僅展示了本地的文化、旅遊、特產、創新創意產業,而且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集休閒、旅遊、交流、學習、就業為一體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