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途昂“低價”動心了?年輕人啊還是太幼稚|新車必評

點擊上方【車雲】,關注並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3月29晚,上汽大眾旗下途昂在烏鎮上市,入門款30.89萬的價格出乎很多人意料……你們為啥認定它會賣得貴呢?

途昂這兩個字,如果用搜狗拼音打的話,

排在第一位的字居然是“團”,這也一度成為一些人調侃的對象。而事實上,途昂這款車從諜照階段開始,身上就的確籠罩著一個又一個的謎“團”。

例如作為德系典範、擅長造精緻小車的大眾,竟然會如此往另一個方向上走極端;在對手(漢蘭達為代表)已經成功探明道路的情況下,

卻非要另闢蹊徑。更關鍵的,若真如大眾的判斷,如此超5米的大尺寸SUV更具市場潛力,為何那麼多已有現成產品的廠商(如擁有探險者的福特)卻讓大眾搶得了先機?當然還有最關鍵的價格:按照大眾的慣例,如此大尺寸、高標配的車,價格不往途銳靠已算客氣,怎麼也很難想像能到30萬元這個層面,那麼它現在這個價格到底是高還是低呢?所有這些看似至今未解的謎團,
在必評菌看來,都可以歸結到13年前大眾前總裁畢睿德的一句四字真言:簡單大車。

直觀看,途昂確實與“簡單大車”無關

畢睿德的原話當然不止這四個字,當時他是這麼說的:“我們拿來的是複雜的小車,中國人需要的卻是簡單的大車”。

別小看這句話,它直接影響到了大眾下一步的命運。當今大眾如此風生水起、甚至歷史性地成為全球銷量冠軍,很大程度上都是拜這句話所賜。不信?去看看2016年銷量榜——朗逸48萬輛、捷達35萬輛、桑塔納32萬輛、寶來22萬輛,哪一輛不是“簡單大車”理念下的產物?

以上列舉的四款車或者源於小車平臺拉長,或者基於老車平臺打造,認定為“簡單大車”都好理解,但對於途昂,估計大部分人都沒有往這方面想過:途昂是大車不假,但它絕不簡單吧?看看那做工、看看新一代的動力總成配備、看看全系標配的全LED大燈/12向電動座椅/自動防眩目內後視鏡/氛圍燈/真皮多功能方向盤/自動雨刷/外後視鏡加熱/三區自動空調/8寸觸屏MIB,甚至大眾歷來“捨不得給”的電動尾門/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這些,

通通都是標配。座位數也是直接標配7座,不玩什麼低配5座的噱頭。這種組合,絕非漢蘭達、銳界可比,儼然一副“大眾新旗艦”的路數,何談“簡單大車”?

途昂本質上仍屬於“簡單大車”理念下的產物

為此,我們要搞清楚“簡單大車”的精髓——它並非一味的尺寸大配置低,而是在整體設計理念上,將看得見的地方作為設計重點,而在一些影響綜合成本的具體專案上“合理優化”,最終實現“賣相價值”的最大化。如果我們用這個角度看途昂,很多地方就能理解了。

首先可以確定,途昂肯定不是德國車、也不是歐洲車,因為整個歐洲大陸對這種產品都不感興趣。途昂的首發地在北美,大眾也宣稱這款車是針對中國和北美市場開發的車型。然而瞭解大眾的人都清楚,這個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的“超一線”品牌,在北美連主流都算不上。因此,這款途昂看上去像是大眾突破性開發的新旗艦,但其實本質上仍然是針對中國市場度身定做的“本土車”。

途昂現在大家見怪不怪了,但在資訊剛剛透露時,曾經是引發很多爭議的。尤其是一些大眾粉,直呼“看不懂”。以大眾的慣例來看,只有小尺寸的車型才會採用橫置MQB平臺,而大尺寸高級別,則會無一例外的採用縱置MLB平臺(如輝昂、途銳等)。這也是為何當初不少人覺得途昂的定位超途銳、比肩Q7的原因,以至於如今上市後,仍有不少人覺得途昂價格“真心超值”。而明眼人都清楚,眼前這款“大眾巨無霸”之所以有如此定價,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其誕生於MQB平臺。當然,這也與其本質上是基於“簡單大車”的造車理念打造不無關係。

“大半號”的定位思路其實也源於“簡單大車”

以上大致可以解釋途昂的由來和當下的定價體系,但仍然無法解釋為何大眾非要開發這麼一款“大半號”的車型。事實上“看上去”與途昂類似的車並非沒有,例如探險者、昂科雷。這類車在北美還有更多,包括雪佛蘭、日產、本田等等都有,即所謂非豪華品牌推出的全尺寸SUV。目前國內的現實情況是,類似漢蘭達、銳界這樣4.8米級別的車型賣得非常好,而跨越到5米以上級別的或者沒引進、或者引進後表現乏善可陳。既如此,大眾為何要“逆勢而為”呢?

一個根本的原因仍在於途昂其實與那些在北美推出的全尺寸SUV並不完全一樣,它更像是基於漢蘭達這類車“放大”的車型。你的感覺沒錯,這又是簡單大車的套路,不是嗎?這種套路之下的好處不光是成本可以更優化,價格可以更具競爭力,而且空間佈局也能更討巧——看看第三排和行李艙,只怕是除了那些5.5米以上的美系巨無霸,全世界也沒幾輛同級車能超越途昂了吧?

我們接下來,要看看人們是不是真的排斥5米級別的SUV。外觀的衝擊力、更大的空間,這是沒有人會討厭的。那麼更多人願意選擇漢蘭達、銳界,而非探險者、昂科雷之類,無非幾個原因。最直接的自然是價格——後者沒有低於40萬元的。其次是使用成本——這類車塊頭大自重沉,發動機排量不小不說,而且 “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三,也確實存在塊兒太大可能用著不方便,但這部分因素應該占比很小。

然後我們再來看途昂的拆招。第一個關鍵點解決了,把起價拉到30萬。注意,這個起價可不是噱頭,前面說了,它的標配規格是很高的。雖說比起漢蘭達之類仍然是貴了點,但同配比的話,貴的幅度相當有限。第二個關鍵點,我們可以注意到途昂在整備品質上是向漢蘭達、銳界看齊的(而不是探險者),再加上大眾的那套第三代EA888組合,它已經可以做到油耗方面不高於那些比自己小的“競品”。第三點大眾其實也考慮到了——第二檔(實際上的主力車款)就開始配備智慧泊車……

必評小結:

至此,你是否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禮多人不怪一樣,車大人不嫌,只要你把之前車大的那些問題都解決了。途昂就是這樣一款車,它在迎合國內消費需求方面可謂切中要害。因此,這款車最終會“火”幾乎已無任何懸念。只是所有這些,根子上仍都源自大眾這些年的制勝法寶——“簡單大車”,不是嗎?

車雲推薦

而在一些影響綜合成本的具體專案上“合理優化”,最終實現“賣相價值”的最大化。如果我們用這個角度看途昂,很多地方就能理解了。

首先可以確定,途昂肯定不是德國車、也不是歐洲車,因為整個歐洲大陸對這種產品都不感興趣。途昂的首發地在北美,大眾也宣稱這款車是針對中國和北美市場開發的車型。然而瞭解大眾的人都清楚,這個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的“超一線”品牌,在北美連主流都算不上。因此,這款途昂看上去像是大眾突破性開發的新旗艦,但其實本質上仍然是針對中國市場度身定做的“本土車”。

途昂現在大家見怪不怪了,但在資訊剛剛透露時,曾經是引發很多爭議的。尤其是一些大眾粉,直呼“看不懂”。以大眾的慣例來看,只有小尺寸的車型才會採用橫置MQB平臺,而大尺寸高級別,則會無一例外的採用縱置MLB平臺(如輝昂、途銳等)。這也是為何當初不少人覺得途昂的定位超途銳、比肩Q7的原因,以至於如今上市後,仍有不少人覺得途昂價格“真心超值”。而明眼人都清楚,眼前這款“大眾巨無霸”之所以有如此定價,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其誕生於MQB平臺。當然,這也與其本質上是基於“簡單大車”的造車理念打造不無關係。

“大半號”的定位思路其實也源於“簡單大車”

以上大致可以解釋途昂的由來和當下的定價體系,但仍然無法解釋為何大眾非要開發這麼一款“大半號”的車型。事實上“看上去”與途昂類似的車並非沒有,例如探險者、昂科雷。這類車在北美還有更多,包括雪佛蘭、日產、本田等等都有,即所謂非豪華品牌推出的全尺寸SUV。目前國內的現實情況是,類似漢蘭達、銳界這樣4.8米級別的車型賣得非常好,而跨越到5米以上級別的或者沒引進、或者引進後表現乏善可陳。既如此,大眾為何要“逆勢而為”呢?

一個根本的原因仍在於途昂其實與那些在北美推出的全尺寸SUV並不完全一樣,它更像是基於漢蘭達這類車“放大”的車型。你的感覺沒錯,這又是簡單大車的套路,不是嗎?這種套路之下的好處不光是成本可以更優化,價格可以更具競爭力,而且空間佈局也能更討巧——看看第三排和行李艙,只怕是除了那些5.5米以上的美系巨無霸,全世界也沒幾輛同級車能超越途昂了吧?

我們接下來,要看看人們是不是真的排斥5米級別的SUV。外觀的衝擊力、更大的空間,這是沒有人會討厭的。那麼更多人願意選擇漢蘭達、銳界,而非探險者、昂科雷之類,無非幾個原因。最直接的自然是價格——後者沒有低於40萬元的。其次是使用成本——這類車塊頭大自重沉,發動機排量不小不說,而且 “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三,也確實存在塊兒太大可能用著不方便,但這部分因素應該占比很小。

然後我們再來看途昂的拆招。第一個關鍵點解決了,把起價拉到30萬。注意,這個起價可不是噱頭,前面說了,它的標配規格是很高的。雖說比起漢蘭達之類仍然是貴了點,但同配比的話,貴的幅度相當有限。第二個關鍵點,我們可以注意到途昂在整備品質上是向漢蘭達、銳界看齊的(而不是探險者),再加上大眾的那套第三代EA888組合,它已經可以做到油耗方面不高於那些比自己小的“競品”。第三點大眾其實也考慮到了——第二檔(實際上的主力車款)就開始配備智慧泊車……

必評小結:

至此,你是否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禮多人不怪一樣,車大人不嫌,只要你把之前車大的那些問題都解決了。途昂就是這樣一款車,它在迎合國內消費需求方面可謂切中要害。因此,這款車最終會“火”幾乎已無任何懸念。只是所有這些,根子上仍都源自大眾這些年的制勝法寶——“簡單大車”,不是嗎?

車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