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460余名社區教育管理者在九龍坡“遊學”感歎:九龍坡好有創意!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在九龍坡,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三歲小娃,都可以在所居住的村居,享受到社區教育的福利。不僅如此,9月18日下午,當全國460余名社區教育管理者到九龍坡“遊學”時還驚喜發現,

九龍坡的社區教育極富創意,將社區教育內容與區域傳統文化實現了巧妙融合,“真是太贊了”!

學員們在走馬小學瞭解民間故事傳承情況

1社區教育已培養走馬故事講述骨幹100餘人

到今年,走馬民間故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經有11個年頭,

可謂早已全國聞名,而在走馬民間故事的背後,其實是厚重的區域傳統文化(驛站文化)底蘊。

當天,全國的社區教育管理者坐進了走馬鎮著名的關武廟戲樓,一邊品著重慶特色蓋碗茶,一邊聽走馬故事講述骨幹來一段現場說書。令他們驚訝的是,這名講述者其實並非專業的故事家,而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因為酷愛走馬故事,她通過社區教育提供的平臺,

參加了民間故事講述技藝培訓,並很快“出師”,從一名學生變身可以上臺演出的骨幹,成為了走馬故事發揚光大的參與者。

全國社區教育管理者在走馬關武廟戲樓聆聽走馬民間故事

在走馬鎮,社區教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有五大“竅門”。針對學齡前兒童,

鎮文服中心開設了“小熊貓課堂”,課堂內容緊扣傳統文化、科技創新兩項主題,最近一次的課堂主題便是端午節,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們認識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非常受歡迎。針對村居居民,走馬鎮通過民俗表演、舞蹈戲曲、小品等眾多大夥兒喜歡的文藝活動形式,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在走馬古街的一品客棧、義園茶館、關武廟戲樓,每月逢2、逢5、逢8都會有精彩的故事會,
走馬故事講述骨幹們精彩的講述常常博得眾彩。每一年,鎮文服中心還為全鎮走馬故事愛好者開闢了5-6次的培訓課,目前已經有500餘人次參與培訓,其中100余人成為故事講述骨幹。

資料圖 走馬鎮“夢想故事會”上,小觀眾被藝術家的精彩故事樂得哈哈大笑

此外,在走馬小學,每週四下午設有民間故事講述技藝課,孩子們幾乎都能講述走馬故事。正因如此,走馬民間文化傳承也被評為了重慶市社區教育特色課程。

2我區城鄉居民社區教育參與率達75%以上

除了走馬鎮,全國社區教育管理者當日還到了金鳳鎮的三耳火鍋博物館,現場考察學習了金鳳鎮社區教育融合重慶傳統火鍋文化的創新思路。

金鳳鎮三耳火鍋博物館裡的傳統豆瓣醬缸

來自大連市普蘭店區的張君傑對此次九龍坡的考察學習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認為,九龍坡社區教育在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上至少取得了三大成果。首先是通過搭建平臺,讓老中青三代人都獲得了社區教育的福利。其次是社區教育的全面普及,讓傳統文化得到了廣泛且格外接地氣的傳承。再次,九龍坡社區教育的內容,在充分挖掘傳統文化關於誠信、友善的內涵基礎上,還加大了傳承創新,不斷新增了更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堂內容,讓社區教育點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陣地。

學員體驗傳統豆瓣製作過程

截至去年底,九龍坡區社區教育學校實現鎮街全覆蓋,全區19個街鎮均建立社區學校並成立鎮(街)社區教育指導委員會,191個村(居)建起學習點,城鄉居民社區教育參與率達75%以上。

記者:高曉燕 小編:小小島

精彩回顧

金鳳鎮三耳火鍋博物館裡的傳統豆瓣醬缸

來自大連市普蘭店區的張君傑對此次九龍坡的考察學習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認為,九龍坡社區教育在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上至少取得了三大成果。首先是通過搭建平臺,讓老中青三代人都獲得了社區教育的福利。其次是社區教育的全面普及,讓傳統文化得到了廣泛且格外接地氣的傳承。再次,九龍坡社區教育的內容,在充分挖掘傳統文化關於誠信、友善的內涵基礎上,還加大了傳承創新,不斷新增了更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堂內容,讓社區教育點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陣地。

學員體驗傳統豆瓣製作過程

截至去年底,九龍坡區社區教育學校實現鎮街全覆蓋,全區19個街鎮均建立社區學校並成立鎮(街)社區教育指導委員會,191個村(居)建起學習點,城鄉居民社區教育參與率達75%以上。

記者:高曉燕 小編:小小島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