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乾貨:給我五分鐘,告訴你2018年高考地理怎麼考?

高考作為全國人民共同關注的年度大考,它給予了高三學生一個跨越的機會,賦予了家庭一個圓夢的可能,與全國數千萬人息息相關。為了幫助2018年考生儘快瞭解全國卷命題特點及命題思路,大智中高考研究院為廣大考生解析高考全國卷並提出備考建議。

以下是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文綜地理學科的解讀,請認真閱讀喲!

1

整體評價

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文綜地理學科,以考綱為範圍,以主幹知識為牽引,圍繞能力為中心,以服務于高校人才選拔為導向的命題基本出發點,結構合理、考察主幹、注重能力、滲透素養。

試卷的結構與往屆基本相同。試題共11個選擇題,

四個題組;兩個綜合題,每道綜合題各有四個小題,與2016年略有不同(2016年37題三個小題);選修部分為二選一(選修三:旅遊地理和選修六:環境保護),這點與2016年的三選一(旅遊地理、自然災害和環境保護)也有所不同。

2

命題特點

1、關注學科素養,突出區域認知、人地協調,體現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向

全國Ⅰ卷地理試題每個題組都是區域作為情境資訊的載體,滲透區域認知素養,考生通過對區域地理資訊的判斷,

從時空兩個維度判斷地理要素發展變化特點。

[典型例題]我國某地為保證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採用雙層覆膜技術(兩層覆膜間留有一定空間),效果顯著。圖3中的曲線示意當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據此完成9~11題。

此題組通過葡萄越冬的實例,結合豐、枯年份的平均氣溫的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的日變化等方面的綜合資訊分析為突破口,從試題的設問的角度,行為動詞等方面資訊的綜合,最後做出正確的判斷,

進而滲透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

2.凸顯能力立意,注重資訊獲取、綜合思維

試題體現了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資訊、綜合思維處處體現。有文字資訊呈現類,比如第二組印刷機公司的集聚,也有圖文結合呈現類,餘下幾組選擇題和綜合題均屬於此類。學生需要全面挖掘圖、文材料中顯性和隱含的資訊,

靈活運用所學的原理和規律,並能進行正確的邏輯推理、分析和深層次思考,才能作出解答。

地理事物和現象不僅具有空間分佈、空間組合與空間聯繫的特點,還有人文因素對區域的影響。

[典型例題]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現,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圖6)。

該題(1)確定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題(2)判斷干擾時,陽坡和陰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的差異。這類試題突出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學生需要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要求學生具備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與能力。

3、關鍵資訊定成敗、細微之處顯能力

試題中有很多關鍵資訊,決定了本題的答案。比如第一組題目中的雜樹隱有綠色;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第 6題題幹所問是該流域而不是鹽湖等,這些資訊就直接決定了題目的答案。細節決定成敗,說明了養成良好審題習慣、獲取和運用關鍵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

[典型例題]圖1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於2017年3月25日.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1—3題。

該題提取材料中關鍵資訊“我國東部地區”“時間為3月25日(立春)”“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可以判斷當地的立春時節樹木發芽,為落葉闊葉林,正確答案為B。雖然材料中也有“栽種了常綠灌木”,只要正確理解常綠灌木為栽種,並不是當地原生植被,而雜樹叢生,這些雜樹為原生植物,應以雜樹為判斷當地植物的標準,A選項是錯誤的。

3

備考建議

1、落實主幹知識,拒絕“死記硬背”。地理對“死記硬背”知識的考查會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地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

2、注重能力培養,積累“地理術語”。高考答題是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地理問題,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學和複習備考中重視地理能力培養。例如,計算能力、等值線的判讀、空間想像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

3、強化圖文資訊獲取,提高資訊分析能力。

近幾年全國卷高考地理試題圖表篇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文字閱讀,我們做題的時候就要細緻地研究題目的文字提示,每個字都不能放過,往往有些不起眼的字句都能成為解題的關鍵,可謂“字字珠璣”。當然,圖表的閱讀也是不能輕視的,每幅圖都要看清楚圖名、圖例等基本點。

4、精選試題,限時訓練。

跳出“題海”,把有限的精力花在優質的題目上,新題、典型例題、自己經常出錯的題目都是我們說的優質題目。限定時間靜下心題,理解透徹後還要嘗試做多套變式題,爭取“吃透”這方面的知識點。

總之,2017年高考地理試題充分體現了高考的動向。應對2018年高考,我們要嚴遵考綱,全面複習,重點突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的放矢,突破目標。

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現,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圖6)。

該題(1)確定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題(2)判斷干擾時,陽坡和陰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的差異。這類試題突出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學生需要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要求學生具備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與能力。

3、關鍵資訊定成敗、細微之處顯能力

試題中有很多關鍵資訊,決定了本題的答案。比如第一組題目中的雜樹隱有綠色;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第 6題題幹所問是該流域而不是鹽湖等,這些資訊就直接決定了題目的答案。細節決定成敗,說明了養成良好審題習慣、獲取和運用關鍵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

[典型例題]圖1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於2017年3月25日.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1—3題。

該題提取材料中關鍵資訊“我國東部地區”“時間為3月25日(立春)”“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可以判斷當地的立春時節樹木發芽,為落葉闊葉林,正確答案為B。雖然材料中也有“栽種了常綠灌木”,只要正確理解常綠灌木為栽種,並不是當地原生植被,而雜樹叢生,這些雜樹為原生植物,應以雜樹為判斷當地植物的標準,A選項是錯誤的。

3

備考建議

1、落實主幹知識,拒絕“死記硬背”。地理對“死記硬背”知識的考查會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地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

2、注重能力培養,積累“地理術語”。高考答題是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地理問題,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學和複習備考中重視地理能力培養。例如,計算能力、等值線的判讀、空間想像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

3、強化圖文資訊獲取,提高資訊分析能力。

近幾年全國卷高考地理試題圖表篇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文字閱讀,我們做題的時候就要細緻地研究題目的文字提示,每個字都不能放過,往往有些不起眼的字句都能成為解題的關鍵,可謂“字字珠璣”。當然,圖表的閱讀也是不能輕視的,每幅圖都要看清楚圖名、圖例等基本點。

4、精選試題,限時訓練。

跳出“題海”,把有限的精力花在優質的題目上,新題、典型例題、自己經常出錯的題目都是我們說的優質題目。限定時間靜下心題,理解透徹後還要嘗試做多套變式題,爭取“吃透”這方面的知識點。

總之,2017年高考地理試題充分體現了高考的動向。應對2018年高考,我們要嚴遵考綱,全面複習,重點突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的放矢,突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