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少為患的東京 人工智慧對人們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對!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人少為患的東京。

記得有一段東京地鐵的視頻流傳甚廣,讓人印象深刻。高峰時間的地鐵擠得水泄不通,無處落腳,想上車的人卡得車門無法動彈,月臺上三個保安一起使足了吃奶的力氣,

才勉強把人塞進車廂,列車才能夠關門開動。沒到東京以前,我對擁有1300多萬人口的東京(2015年10月1日的資料為1349.1萬,人口密度為6158人每平方公里)的想像便大致如此。人頭攢動,人潮洶湧,人滿為患。又聽說日本經濟不振,想來這一千多萬人的生活應當不容易,物價高昂,工作不好找,煩惱憂愁一大堆。

到了東京發現,人多是沒錯,但最深的印象之一卻是機器對人工的替代已到了無所不為的地步。

自動售貨機隨處可見。主要是賣罐裝瓶裝的飲料,也賣霜淇淋、冷熱咖啡、香煙等。地鐵站、旅遊景點、停車場、街角,到處都是。據報導,2015年,日本共有各種自動售貨機500多萬台,平均每25人就有一台,密度為世界之最。

坐地鐵,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機器上自動充值、自動購票。這倒也不算稀奇,但停車場也是如此,沒人收錢,出場時自己按機器的計費把錢塞進去。

加油站自助加油,高速公路ETC扣費。

即使在繁華聖地銀座,吃頓飯也不是那麼貴,人均幾百日元就可打發,食材、味道和分量都不錯,但前提是你自己領餐,吃完後自己將碗筷送到回收處,順帶把座位收拾好。自動點餐機也很多,進店時自助付款點好餐,機器會吐一張小紙條給你,拿著小紙條去領餐。不過,廚房裡還沒有用上全自動燒菜的機器,不然廚師都可以省了。

當然,不少餐館也有訓練有素的服務員提供細緻周到的專業服務,有廚師炫技現點現做,但那價格就得翻上好幾番了,人均幾千上萬日元也很正常。

超市一般只有收銀員,沒有推銷員之類,某些代購店或旅遊團隊店另當別論。同樣是伊藤洋華堂,

高砂附近的賣場,一層樓只有兩三個收銀員,如果要問什麼東西在哪裡賣,就得靠收銀員暫時離開收銀台帶你去。這與在成都的伊藤,你隨便在哪個貨架前一站,就有人上前噓寒問暖完全是兩個概念。聽定居日本的朋友說,正在發展用無人機送快遞,但如果沒人在家,收件就有些麻煩了。

照一些人的觀點,以機器代替人工會造成大規模失業。從工業革命到資訊時代,

每隔幾年,這種論調就會改頭換面地喧囂一陣。確實,這符合普通人簡單的直覺,一台機器就可以代替數人,數十人,數百人,這些人的崗位被機器佔領了,他們豈不是無事可做,難以為生?若真是如此,東京的自動化水準如此之高,失業現象一定非常嚴重,人不值錢,只能與機器搶飯碗,工資肯定低到嚇人。

恰恰相反,地鐵裡有很多招工廣告,印刷精美,一本本如時尚雜誌,供人免費領取。從這些招工廣告來看,企業招人已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了。大多數廣告不要求工作經驗,很多歡迎學生兼職、家庭主婦兼職,60歲以上的老人應聘也歡迎,有相關經驗的更是香餑餑。那工資待遇又如何呢?餐館的小時工之類,時薪一般1000日元以上(匯率可按100日元:6.5元RMB大略計算)。如果是日薪,最少也有8000日元,正式員工10000日元以上,工作餐、交通補貼和其他福利待遇另算,隨入職時間還會照例加薪。這些廣告多是藍領崗位,而據說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也很好。

是什麼地方不對了?千萬人的大都市還缺人嗎?那些原本該失業的人都去了哪裡?

機器會造成失業,這種觀點錯在把生產與崗位視為靜止不變的存在,不理解生產是為滿足人的欲望服務的,而人的欲望永遠無限。生產是資本與勞動的結合,隨著資本不斷積累,勞動將變得越來越稀缺而不是相反。

電燈不僅僅是代替了蠟燭,而是開創了整個與夜晚相關的產業。汽車不僅僅是代替了馬車,而是開闢了陸上長距離運輸的相關產業。智慧手機不僅僅是代替傳統手機,而是改變了互聯網甚至大部分傳統商業領域的面貌。由此,新增了十倍百倍千倍的需求,所產生的創業和就業機會則難以計數。

此外,日本人以遵守秩序聞名於世,減少了很多社會成本,不至於在非生產領域浪費太多資源,這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生產與消費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對勞動的需求。比如,東京的地鐵沒有安檢,但回國後坐地鐵,當看到一台安檢機旁守了4,5個人時,第一反應是“真浪費啊!”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人少為患”的東京,是對“大城市人多造成失業”、“機器造成失業”的生動反駁,但事實上,東京雖然突出,卻並非孤例。最好找工作的地方,往往是經濟和技術最發達、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人多,對人的需求更多。

從這些招工廣告來看,企業招人已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了。大多數廣告不要求工作經驗,很多歡迎學生兼職、家庭主婦兼職,60歲以上的老人應聘也歡迎,有相關經驗的更是香餑餑。那工資待遇又如何呢?餐館的小時工之類,時薪一般1000日元以上(匯率可按100日元:6.5元RMB大略計算)。如果是日薪,最少也有8000日元,正式員工10000日元以上,工作餐、交通補貼和其他福利待遇另算,隨入職時間還會照例加薪。這些廣告多是藍領崗位,而據說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也很好。

是什麼地方不對了?千萬人的大都市還缺人嗎?那些原本該失業的人都去了哪裡?

機器會造成失業,這種觀點錯在把生產與崗位視為靜止不變的存在,不理解生產是為滿足人的欲望服務的,而人的欲望永遠無限。生產是資本與勞動的結合,隨著資本不斷積累,勞動將變得越來越稀缺而不是相反。

電燈不僅僅是代替了蠟燭,而是開創了整個與夜晚相關的產業。汽車不僅僅是代替了馬車,而是開闢了陸上長距離運輸的相關產業。智慧手機不僅僅是代替傳統手機,而是改變了互聯網甚至大部分傳統商業領域的面貌。由此,新增了十倍百倍千倍的需求,所產生的創業和就業機會則難以計數。

此外,日本人以遵守秩序聞名於世,減少了很多社會成本,不至於在非生產領域浪費太多資源,這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生產與消費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對勞動的需求。比如,東京的地鐵沒有安檢,但回國後坐地鐵,當看到一台安檢機旁守了4,5個人時,第一反應是“真浪費啊!”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人少為患”的東京,是對“大城市人多造成失業”、“機器造成失業”的生動反駁,但事實上,東京雖然突出,卻並非孤例。最好找工作的地方,往往是經濟和技術最發達、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人多,對人的需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