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綜節目慘遭血洗 生死存亡之際該往何方?

這幾年綜藝節目勢頭火熱,前有《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引發全民熱潮,後有《極限挑戰》《中國有嘻哈》。

這些綜藝節目不僅讓供應商們嘗到了甜頭,還讓各大衛視找到了吸引收視率的法寶。一時間,各種形式、風格、題材不同的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一般呈現在廣大觀眾的眼前,而網路綜藝無疑是成長得最為迅速的一支。

2016年也被業內成為是“網綜元年”,因為在這一年廣電總局先後提出“限韓令”“限童令”等,一些與韓國或者明星子女沾邊的綜藝節目陸續在各大衛視中停播,

比如《爸爸去哪兒》,就轉向專攻網路平臺。

與衛視綜藝不同的是,網路綜藝節目憑藉著相對寬鬆的創作環境和監管要求,在這一年全面爆發,各大視頻網站主推的網綜節目形式更加豐富、內容更加飽滿、製作更加精良。

然而這種情況在最近似乎有所改變,大量熱門綜藝節目停播、延播、下架,而且不分電視平臺還是網路平臺——《金星秀》在8月30日停播,《極限挑戰》也在9月8日停播,《見字如面》也遭停播……

這些節目的類型、表現形式都不盡相同,比如《金星秀》就是模仿《艾倫秀》的脫口秀節目,

以主持人金星的辛辣點評為最大看點,這次遭遇停播,有不少網友懷疑是因為“得罪了太多人”;戶外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目前正面臨這永久性停播,而官方給出的理由是節目娛樂性太強,負能量又太多;就在19日晚,播出僅一期的《見字如面2》突然宣佈下架,具體原因至今仍未知曉。

這一系列變化讓人們開始擔心,難道網路平臺也要迎來風雨了?

我們常說現在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顯然廣電總局出於對我們人身安全的負責,並不希望我們真的走到那一步,所以在今年6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施行的同時,廣電總局也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

提出“網路視聽節目要堅持與廣播電視節目同一標準、同一尺度,把好政治關、價值關、審美關,實行統籌管理。”

其實站在規範網綜整體行業的立場上,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網路綜藝作為一個近年方興的新鮮行業,在表達形式和表達內容上和電視綜藝相近,但因為監管的相對寬鬆,讓一些急功近利的綜藝節目趁虛而入。這些網綜節目為了博得點擊率,製造話題,開始在節目裡大打擦邊球,用大尺度的勁爆語言和刻意製造的戲劇衝突吸引觀眾的眼球,致使節目內容流於膚淺低俗化。

這時將已經相對完善的廣播電視節目標準套用在網綜上,似乎對於淨化整個網路綜藝行業的環境會有很大的幫助。誠然,一些因為內容充斥著黃色、暴力和人身攻擊的綜藝節目被迅速下線,這給許多綜藝節目尤其是網綜節目敲響了警鐘。

所以現在網綜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一方面為了點擊率必須要討好觀眾,想盡各種辦法蹭熱點。但更重要的是以後做節目得hold住了,既要豐富節目內涵,也要符合價值導向。如果hold不住,那就不是收視率高低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了。

平時“野慣了”的網路綜藝顯然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達到電視廣播節目的審核標準,尤其是許多行業內心照不宣的那些模糊邊界,就更難把握了。我們或許可以推測,像《見字如面》這樣還沒搞清楚自己哪裡做的不對就慘遭下架的情況,不會是個例。

然而你覺得最為苦惱的是製作方嗎?其實真正想上天臺吹風的應該是贊助方。一般來說,綜藝節目都是在開播前就走完招商流程。現在節目被一言不合的下架,極大程度上屬於協議中的【不可抗力】條款,所有的費用都是不退的,也就是說冠名贊助費是打了水漂了。

因而無論是製作方還是贊助方,都不希望自己的努力成竹籃打水,那麼對製作方來說,尋找更加安全妥善的綜藝內容和表達形式就成了當務之急。至於贊助方,他們或許應該好好考慮一下成立相關對策組,審查媒體內容的風險性。

而在這場轉變的浪潮中,有幾條界限是已經明文寫出來的:

這麼一看似乎真人秀的節目不好做,所以現在不少網綜轉向文化類綜藝節目。殊不知這類節目面臨著的審查環境更為複雜。公眾號“娛樂資本論”曾引援業內人士的言論,“是否過度娛樂化、明星化,其實是相對容易把握的標準,而語言類、文化類節目對意識形態、價值觀的傳達於細節處,更加潛移默化的,在這個層面上,你很難衡量標準究竟在哪兒。”

想要偷懶或者“抄近路”的路子其實更難走,那麼對網綜節目來說,前行之路又如“掃雷”,唯有琢磨透遊戲規則再加一點天運方能順利規避風險,保障節目正常播出。天運固然不可強求,所以對製作方來說,儘快吃透遊戲規則將是現階段最重要的目標。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用大尺度的勁爆語言和刻意製造的戲劇衝突吸引觀眾的眼球,致使節目內容流於膚淺低俗化。

這時將已經相對完善的廣播電視節目標準套用在網綜上,似乎對於淨化整個網路綜藝行業的環境會有很大的幫助。誠然,一些因為內容充斥著黃色、暴力和人身攻擊的綜藝節目被迅速下線,這給許多綜藝節目尤其是網綜節目敲響了警鐘。

所以現在網綜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一方面為了點擊率必須要討好觀眾,想盡各種辦法蹭熱點。但更重要的是以後做節目得hold住了,既要豐富節目內涵,也要符合價值導向。如果hold不住,那就不是收視率高低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了。

平時“野慣了”的網路綜藝顯然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達到電視廣播節目的審核標準,尤其是許多行業內心照不宣的那些模糊邊界,就更難把握了。我們或許可以推測,像《見字如面》這樣還沒搞清楚自己哪裡做的不對就慘遭下架的情況,不會是個例。

然而你覺得最為苦惱的是製作方嗎?其實真正想上天臺吹風的應該是贊助方。一般來說,綜藝節目都是在開播前就走完招商流程。現在節目被一言不合的下架,極大程度上屬於協議中的【不可抗力】條款,所有的費用都是不退的,也就是說冠名贊助費是打了水漂了。

因而無論是製作方還是贊助方,都不希望自己的努力成竹籃打水,那麼對製作方來說,尋找更加安全妥善的綜藝內容和表達形式就成了當務之急。至於贊助方,他們或許應該好好考慮一下成立相關對策組,審查媒體內容的風險性。

而在這場轉變的浪潮中,有幾條界限是已經明文寫出來的:

這麼一看似乎真人秀的節目不好做,所以現在不少網綜轉向文化類綜藝節目。殊不知這類節目面臨著的審查環境更為複雜。公眾號“娛樂資本論”曾引援業內人士的言論,“是否過度娛樂化、明星化,其實是相對容易把握的標準,而語言類、文化類節目對意識形態、價值觀的傳達於細節處,更加潛移默化的,在這個層面上,你很難衡量標準究竟在哪兒。”

想要偷懶或者“抄近路”的路子其實更難走,那麼對網綜節目來說,前行之路又如“掃雷”,唯有琢磨透遊戲規則再加一點天運方能順利規避風險,保障節目正常播出。天運固然不可強求,所以對製作方來說,儘快吃透遊戲規則將是現階段最重要的目標。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