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厲以甯教授手寫3500字演講提綱,講透中國精准扶貧問題!

在9月17日的第六屆中國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戰略論壇上,厲以甯教授就精准扶貧話題作了主旨演講。他提到:

扶貧問題要跟市場結合起來

一定要扶持民營經濟

發展旅遊經濟是減貧的重要手段

要做好教育扶貧工作

道德調節在脫貧中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

厲以甯教授演講實錄已經在網上流傳,

我們要為大家獨家奉上的是:

厲老撰寫的3500字演講提綱,重磅!乾貨!

一文講透中國精准扶貧問題。

文末附厲以甯教授手稿~~

▲ 厲以甯教授在第六屆中國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戰略論壇發表演講

精准扶貧、社會流動和道德力量調節

厲以寧

第一、當前精准扶貧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解決子女不贍養老人的問題

1)子女不贍養老人在農村中十分普遍,一個最有代表性的現象,是子女住新房,父母住舊房。父母靠低保度日,子女無動於衷。

2)這樣一來,子女算不上窮人了,但父母卻戴上了低保戶、貧困戶帽子,

而且持續下去。

3)不少政協委員認為這是絕對應受譴責的。子女同父母雖同在一個村內,但父母始終是貧困戶。

4)有些政協委員建議:應法律和道德約束雙管齊下。這既是法律問題,也是道德約束問題。

二、鼓勵發展旅遊,包括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生態旅遊和小城鎮建設

1)貧困村靠旅遊而脫貧,例子不少,但最重要的是規劃先行。

2)一些地方把小鎮建設同農村脫貧連接在一起:縣管特色鄉鎮,

鄉鎮管特色經營,一村一品,吸引遊客。

3)全縣都關注綠化、養花、種樹,多鎮和村都辦旅館、農家住宿、農家樂,潔淨、衛生,旅遊者不絕。

4)但縣級政府一要踏實,不要花架子,二要循序漸進,不要只想速成。

三、把教育扶貧放在重要位置上,同時要移風易俗

1)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受到有品質的教育。要幫助殘疾兒童上學。不使一個孩子掉隊。

2)職業技術教育要普及,市縣要撥出土地,

撥出資金,建立職業技術校區,貧困家庭孩子免費。

3)農村成年人如果願意接受培訓,培訓範圍可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技工培訓、特色工藝培訓等。

4)為克服陋習(送“份子錢”),引導農民家庭樹立新風尚。

四、吸引民營企業扶貧,鼓勵它們在貧困地區辦企業,辦學校,開醫院

1)要重視民營企業在精准扶貧過程中的作用。民營企業所提供的不僅是資本,而且包括經營管理經驗,銷售經驗,農業產業化的經驗。

2)為了鼓勵民營企業説明貧困地區脫貧,應全面落實捐贈稅收優惠政策。

3)民營企業參與扶貧,不僅有利貧困地區,而且也有利民營企業自己的發展,這是雙贏的結果。

4)在小城鎮建設中,公益性的設施可以試行PPP模式,讓民營企業公平競爭。

五、扶貧工作中應重視遷村建村,但應充分聽取村戶意見

1)易地扶貧搬遷,應落實“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動員願搬遷的農民做有疑慮的農民的工作,他們做工作可以起帶頭作用。

2)易地扶貧搬遷要建設公共設施和生活設施,如幼稚園、商店、電力供給設施、煤氣供給設施、飲水供給設施等。

3)為穩定社會,要幫助解決就業問題:“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4)可以推廣貴州六盤水的經驗:“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於是農民也就成了“新農民”。

六、嚴肅查處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數冒領、雁過拔毛、強佔掠奪等事件

1)要嚴懲基層“微腐敗”和“蠅貪”,這樣才能使貧困農民有信心。

2)要培養觀念新、見識廣、有志於脫貧致富的青年人加入基層幹部隊伍。

3)將多黨合作政治制度精准用在扶貧工作之中。

4)扶貧工作中,黨和各級政府工作人員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工作,取得農民的信任,這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社會流動和職業固化的打破

一、社會流動的含義:水準流動和垂直流動

1)水準流動的含義:指工作地點的變更,職業(行業)的變更。收入的變動也是重要的,因為地區的差異和行業的差異會影響人們的收入增減。

2)垂直流動的含義:指工作性質的變更,職位的變更,以及隨之而來的工作者薪酬的變化。工作條件的變更也往往隨垂直流動而出現。

3)為什麼垂直流動比水準流動更加困難?這是因為,水準流通只不過是工作場所的位移,而垂直流動則涉及工作性質的升遷。這兩種勞工市場存在著工作性質的變更。

4)正由於垂直流動涉及工作性質的變化,因此在這方面的競爭,也就更激烈,更赤裸裸。

二、二元勞工市場的出現和職業固化的不可改變

1)二元勞工市場的含義:高級勞工市場和低級勞工市場

2)高級勞工市場和低級勞工市場的四大區別:工資差別、福利差別、培訓機會、提升前景。

3)職業固化為什麼難以消除,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高等勞工市場中的工作崗位過少,所以人們只好在低等勞工市場中競爭有限的工作崗位。

4)職業固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自低級勞工市場的勞動力很難轉入高級勞工市場。家庭貧困,於是職業就固化了。

三、政府在消除職業固化方面應當發揮的作用

1)公務員一律通過考試,在錄用時不僅公開,而且必須公正、公平。

2)政府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應給低收入家庭較大的照顧。

3)高中階段的教育應逐漸過渡到義務教育。教員配備和教學設施應有較大的投入。

4)鼓勵社會公益團體向高等教育單位捐贈,設置低收入家庭中的大學生獎學金、助學金。

四、市場在消除職業固化方面應當發揮的作用

1)市場化就是遵守市場規劃,一切都依賴市場安排,每一個參加市場的人都有兩條底線。一是法律底線,二是道德底線。社會資本是一種無形資本,體現於人際關係中,信用是最大的社會資本。違背任何一條底線,社會資本就失去了。

2)無數小業主、小企業經營者,都表明只要勤奮,只要誠信,就有社會資本可用。水準流動和垂直流動都能實現。

3)不僅人際關係可以湧現,也不僅社會資本可以具備,而且求職者本人的人力資本(包括知識、技術、專長和責任感都是可變的。比如說,返鄉農民工(城鄉)的人力資本含量、家庭農場主的人力資本含量都是可變的。

4)通常把高級勞工市場的從業者稱做白領,把低級勞工市場的從業者稱為藍領,但若干年後,當大家都在電腦旁工作時,誰能分辨得出誰是白領,誰是藍領?

5)當小業主、小企業經營者,通過技術的培訓,從而形成“藍領中產階級”後,高級勞工市場和低級勞工市場還需要人為地劃分麼?

第三、關於道德力量調節的進一步思考

一、道德自律的意義

1)道德自律對每一個社會成員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在人際關係中從小長大的,因此從童年時開始,他們就受到道德自律的教育。

2)也正是從童年開始,每一個人都會對社會上不良的風俗和慣例有所選擇。道德自律從這時開始。家長、其他家庭成員和教師都會影響這些選擇。

3)因此,最初的選擇在不同的早期生活和家庭影響下就起著作用。忽視道德自律,有可能從兒童時期開始就影響孩童今後的生活和習慣。

二、道德激勵的意義

1)道德自律對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這只是道德力量調節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是道德激勵。

2)與道德自律不同。道德自律是指任何一個社會成員必須遵守法律、道德規範,必須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做違背法律和違背道德規範的事情。

3)道德激勵是指,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當用道德規範來鞭策自己,為公眾做善事,幫助別人,更包括應當為國家、民族、人類貢獻自己之所能。

三、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的結合:共同命運感的形成

1)因此,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是結合在一起的。僅有自律或僅有道德激勵都不夠。道德力量的調節應把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都包括在內。

2)在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二者相結合的基礎上,將會形成一種共同命運感。這是道德力量調節作用得以形成的基礎。

3)由此可以認為,共同命運感的形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是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相結合的後果。

四、共同命運感的形成需要經受考驗,這是衡量道德水準所必要的

1)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上下所產生的共同命運感的形成。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抗戰勝利後短短的三、四年時間內解放除臺灣外的國土,同共同命運感有關。

2)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共十一屆三中會後的改革開放政策,深入人心,以致整個社會為中國的復興而貢獻的事例。沒有共同命運感的形成,中國的發展和復興能取得這樣巨大的變革麼?

3)第三個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的新思想、新政策、新動力的湧現,這表明共同命運感已深入人心,方向很明確,全國人民的面貌已非過去可以比擬的。

五、共同命運感是代代傳承的,傳承實際上就是充實和豐富

1)中國共產黨成立已經九十六年了。共同命運感的傳承是一代接著一代的。從未停止過。代代傳承,實際上就是不斷給共同命運感以新的內容。近一百年來的中國歷史正是這樣不斷充實,不斷豐富的。

2)從國家富強的角度看,進一百年來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壯大,表明了共同命運感是不斷增添內容的。

3)從法治國家的角度看,同樣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的變化。這同樣表明治國理念的充實和豐富。表明共同命運感的充實和豐富。

六、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內容也將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揮作用

1)最後,我們還應當對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的內容有新的認識。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的進步。比如說,將互聯網應用中某些行為納入道德自律和約束範圍內,這就是新內容。

2)又如,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綠色革命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對環境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有新的認識,從而使共同命運感有新的理解、新的約束、新的規劃。

3)可見,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的要求在逐步完善和進步。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不能忘掉時代進步和觀念更新給人們的新啟示、新動力。

厲以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始院長、名譽院長。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資料員、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13年起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厲以甯教授在經濟學理論方面著書多部,並發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並對“雙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另外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們做工作可以起帶頭作用。

2)易地扶貧搬遷要建設公共設施和生活設施,如幼稚園、商店、電力供給設施、煤氣供給設施、飲水供給設施等。

3)為穩定社會,要幫助解決就業問題:“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4)可以推廣貴州六盤水的經驗:“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於是農民也就成了“新農民”。

六、嚴肅查處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數冒領、雁過拔毛、強佔掠奪等事件

1)要嚴懲基層“微腐敗”和“蠅貪”,這樣才能使貧困農民有信心。

2)要培養觀念新、見識廣、有志於脫貧致富的青年人加入基層幹部隊伍。

3)將多黨合作政治制度精准用在扶貧工作之中。

4)扶貧工作中,黨和各級政府工作人員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工作,取得農民的信任,這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社會流動和職業固化的打破

一、社會流動的含義:水準流動和垂直流動

1)水準流動的含義:指工作地點的變更,職業(行業)的變更。收入的變動也是重要的,因為地區的差異和行業的差異會影響人們的收入增減。

2)垂直流動的含義:指工作性質的變更,職位的變更,以及隨之而來的工作者薪酬的變化。工作條件的變更也往往隨垂直流動而出現。

3)為什麼垂直流動比水準流動更加困難?這是因為,水準流通只不過是工作場所的位移,而垂直流動則涉及工作性質的升遷。這兩種勞工市場存在著工作性質的變更。

4)正由於垂直流動涉及工作性質的變化,因此在這方面的競爭,也就更激烈,更赤裸裸。

二、二元勞工市場的出現和職業固化的不可改變

1)二元勞工市場的含義:高級勞工市場和低級勞工市場

2)高級勞工市場和低級勞工市場的四大區別:工資差別、福利差別、培訓機會、提升前景。

3)職業固化為什麼難以消除,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高等勞工市場中的工作崗位過少,所以人們只好在低等勞工市場中競爭有限的工作崗位。

4)職業固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自低級勞工市場的勞動力很難轉入高級勞工市場。家庭貧困,於是職業就固化了。

三、政府在消除職業固化方面應當發揮的作用

1)公務員一律通過考試,在錄用時不僅公開,而且必須公正、公平。

2)政府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應給低收入家庭較大的照顧。

3)高中階段的教育應逐漸過渡到義務教育。教員配備和教學設施應有較大的投入。

4)鼓勵社會公益團體向高等教育單位捐贈,設置低收入家庭中的大學生獎學金、助學金。

四、市場在消除職業固化方面應當發揮的作用

1)市場化就是遵守市場規劃,一切都依賴市場安排,每一個參加市場的人都有兩條底線。一是法律底線,二是道德底線。社會資本是一種無形資本,體現於人際關係中,信用是最大的社會資本。違背任何一條底線,社會資本就失去了。

2)無數小業主、小企業經營者,都表明只要勤奮,只要誠信,就有社會資本可用。水準流動和垂直流動都能實現。

3)不僅人際關係可以湧現,也不僅社會資本可以具備,而且求職者本人的人力資本(包括知識、技術、專長和責任感都是可變的。比如說,返鄉農民工(城鄉)的人力資本含量、家庭農場主的人力資本含量都是可變的。

4)通常把高級勞工市場的從業者稱做白領,把低級勞工市場的從業者稱為藍領,但若干年後,當大家都在電腦旁工作時,誰能分辨得出誰是白領,誰是藍領?

5)當小業主、小企業經營者,通過技術的培訓,從而形成“藍領中產階級”後,高級勞工市場和低級勞工市場還需要人為地劃分麼?

第三、關於道德力量調節的進一步思考

一、道德自律的意義

1)道德自律對每一個社會成員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在人際關係中從小長大的,因此從童年時開始,他們就受到道德自律的教育。

2)也正是從童年開始,每一個人都會對社會上不良的風俗和慣例有所選擇。道德自律從這時開始。家長、其他家庭成員和教師都會影響這些選擇。

3)因此,最初的選擇在不同的早期生活和家庭影響下就起著作用。忽視道德自律,有可能從兒童時期開始就影響孩童今後的生活和習慣。

二、道德激勵的意義

1)道德自律對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這只是道德力量調節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是道德激勵。

2)與道德自律不同。道德自律是指任何一個社會成員必須遵守法律、道德規範,必須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做違背法律和違背道德規範的事情。

3)道德激勵是指,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當用道德規範來鞭策自己,為公眾做善事,幫助別人,更包括應當為國家、民族、人類貢獻自己之所能。

三、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的結合:共同命運感的形成

1)因此,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是結合在一起的。僅有自律或僅有道德激勵都不夠。道德力量的調節應把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都包括在內。

2)在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二者相結合的基礎上,將會形成一種共同命運感。這是道德力量調節作用得以形成的基礎。

3)由此可以認為,共同命運感的形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是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相結合的後果。

四、共同命運感的形成需要經受考驗,這是衡量道德水準所必要的

1)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上下所產生的共同命運感的形成。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抗戰勝利後短短的三、四年時間內解放除臺灣外的國土,同共同命運感有關。

2)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共十一屆三中會後的改革開放政策,深入人心,以致整個社會為中國的復興而貢獻的事例。沒有共同命運感的形成,中國的發展和復興能取得這樣巨大的變革麼?

3)第三個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的新思想、新政策、新動力的湧現,這表明共同命運感已深入人心,方向很明確,全國人民的面貌已非過去可以比擬的。

五、共同命運感是代代傳承的,傳承實際上就是充實和豐富

1)中國共產黨成立已經九十六年了。共同命運感的傳承是一代接著一代的。從未停止過。代代傳承,實際上就是不斷給共同命運感以新的內容。近一百年來的中國歷史正是這樣不斷充實,不斷豐富的。

2)從國家富強的角度看,進一百年來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壯大,表明了共同命運感是不斷增添內容的。

3)從法治國家的角度看,同樣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的變化。這同樣表明治國理念的充實和豐富。表明共同命運感的充實和豐富。

六、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內容也將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揮作用

1)最後,我們還應當對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的內容有新的認識。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的進步。比如說,將互聯網應用中某些行為納入道德自律和約束範圍內,這就是新內容。

2)又如,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綠色革命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對環境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有新的認識,從而使共同命運感有新的理解、新的約束、新的規劃。

3)可見,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勵的要求在逐步完善和進步。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不能忘掉時代進步和觀念更新給人們的新啟示、新動力。

厲以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始院長、名譽院長。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資料員、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13年起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厲以甯教授在經濟學理論方面著書多部,並發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並對“雙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另外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