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戴河生態園 窄河道變身“小江南”

戴河生態園通過完善設施、加寬河道、植被造景,強化水利功能,

提升景觀效果,帶動周邊開發。 記者 趙永輝攝

走進戴河生態園,只見清香閣、五亭廊等掩映在白樺、銀杏、橡樹、五角楓等樹木之中。造型別致的十一孔橋、五亭廊與河中自身倒影相連。河裡碧水如鏡,幾隻白鷺時而覓食、時而飛翔。河邊小路蜿蜒曲折,市民三三兩兩遊玩休閒。

位於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戴河生態園,北至龍海道上游,南至長江道,西臨陽澄湖路,東臨千島湖路,

總長約15公里,總面積約為328公頃。由於生態優美,這裡被當地市民稱為秦皇島“小江南”、秦皇島西花園、西部門戶景觀。

很難想像,這裡曾河道狹窄、雜草叢生。景區工作人員出示的前後對比圖上,有著景區當年的模樣。四五年前,河道兩邊到處是生活垃圾,河道被各種雜物佔據。

河道的改造先從戴河上游——深河開始。

河面窄、河內淤泥多,汛期蓄洪能力弱,2010年,秦皇島市政府與有關專家研究後提出整改深河河道的想法。

2011年,該項目正式啟動。2012年,深河河道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此專案受到省、秦皇島市的高度關注。工程完成後,許多相關單位前來實地考察並紛紛稱讚。受此鼓勵,當地研究決定在深河下游——戴河同樣開展河道改造工程,打造景觀長廊,周邊村莊改造同步實施,並將此項目名稱確定為戴河生態園。

2016年初,生態園建設工程正式開始。在一年多的時間裡,

施工企業按照“陽光之美、生態和諧”理念規劃建設,通過完善設施、加寬河道、植被造景,強化了戴河的水利功能,提升了當地景觀效果,帶動了周邊開發。一個集防洪、蓄水、生態、景觀、防災避險、旅遊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園出現在秦皇島市區西部。

建設過程中,生態園巧妙融合了江南私家園林的精美小巧和北方皇家園林的莊重大氣,形成“一帶、五大公園、十八大景點”的總體佈局。

戴河生態園的建成投用,讓開發區內戴河沿岸的面貌得以徹底改變。村頭、門口就是美麗的公園,周邊百姓是戴河生態園建設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成為景區建設最積極的參與者。

按照構想,戴河生態園北岸上游將成為居民聚居地,南岸將建設資料產業園區、高科技專案集聚帶。伴隨著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戰略西移,該區域專案建設與城鎮化將同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