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外來文化對陶瓷的影響力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玉門關、陽關以西),由西漢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出發,經河西走廊到達西域的這條幹道就是我們最初意義上的絲綢之路,後又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實際是一個貿易和文化之路,最初是以出口中國的絲綢為主,後來還包含了茶葉、香料、陶瓷等一些中國特色產品,也就是說早期的景德鎮陶瓷就已經隨絲綢之路流入世界,同時也帶來了外來的文化。陶瓷既是實用商品,又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是物質和精神世界的雙重產物。世界各個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都有陶瓷的身影。中國陶瓷,不僅有悠久的歷史,

而且有先進的技術、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這種民族風格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陶瓷藝術家善於融匯外來文化中的有益營養是分不開的。歷經了漫長的演化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像融納外來文化的其它領域一樣,無論在樣式、紋飾、圖案等方面都留下了外來文化的印跡。但並不是原封不動的搬來套用,而是在吸收外來式樣中有變化、有創新。反映出漢文化的兼融大度、本色求新的特徵。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文化上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唐代陶瓷無論從造型、釉色、紋飾和生產工藝等各個方面都凸顯出外來文化的感化和影響 。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特殊的陶瓷製品代表了特殊時期的特殊文化。

唐代是一個對外來文化相容並蓄的時代,它在崇尚和追求外來事物時絕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有選擇地吸收和揚棄。而唐代陶瓷以其博大清新、華麗豐滿的藝術風格著稱,反映了社會的富裕和宮廷貴族對物質享受的追求,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和風格,充滿了異域風情。

古代,蒙古軍隊橫掃中東和西南亞,從中擄掠了一批金、銀匠回國,受這些匠工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景德鎮瓷器也開始吸收伊斯蘭風格的造型和裝飾藝術,如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45cm-57cm口徑的大盤、有特殊風格的扁壺、梨形瓶和許多小罐的造型,還有現藏于阿達比勒的腹鼓小底折邊青花碗。再從元代青花裝飾的風格看,

那種層次多、密而不亂、空間極為狹窄的構圖方法,也具有濃厚的伊斯蘭裝飾特色,像盤上採用同心圓環進行多次層次裝飾,就是典型的伊斯蘭式。

元青花折枝花卉紋八棱執壺

明萬曆年間,鄭和沿海上絲綢之路航行就隨船帶了大量伊斯蘭造型和裝飾風格的陶瓷,作為饋贈禮品或貿易商品,後又受歐洲文化的影響,特製了歐洲客戶需要的大批青花瓷器。

元青花龍紋八棱執壺

清代,在國外進口的金琺瑯和銅琺瑯等器物的影響下,宮廷用進口的琺瑯彩料在銅胎和瓷胎上描繪,稱為琺瑯彩瓷。康熙年間,一批外國藝術家來到中國,成為清代宮廷畫家,如郎世甯、王致誠、蔣友仁等,他們的西洋繪畫風格也直接影響了景德鎮陶瓷風格,再加外國商人特定的陶瓷產品,其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景德鎮民窯所吸收、消化。

明永樂青花阿拉伯文盤座

陶瓷藝術作為中國文化藝術的一大瑰寶而享譽世界。在歷史上.精湛的中國陶瓷通過各種途徑,給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也同樣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青花瓷就是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下發展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元明青花瓷裝飾紋樣的發展反映了中國傳統裝飾圖形對外來文化的逐步借鑒與吸收,並且成功地中國化的過程.分析這個過程.對於我們今天在藝術設計領域中昕宣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做法來說.無疑是具有借鑒作用的。

作為饋贈禮品或貿易商品,後又受歐洲文化的影響,特製了歐洲客戶需要的大批青花瓷器。

元青花龍紋八棱執壺

清代,在國外進口的金琺瑯和銅琺瑯等器物的影響下,宮廷用進口的琺瑯彩料在銅胎和瓷胎上描繪,稱為琺瑯彩瓷。康熙年間,一批外國藝術家來到中國,成為清代宮廷畫家,如郎世甯、王致誠、蔣友仁等,他們的西洋繪畫風格也直接影響了景德鎮陶瓷風格,再加外國商人特定的陶瓷產品,其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景德鎮民窯所吸收、消化。

明永樂青花阿拉伯文盤座

陶瓷藝術作為中國文化藝術的一大瑰寶而享譽世界。在歷史上.精湛的中國陶瓷通過各種途徑,給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也同樣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青花瓷就是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下發展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元明青花瓷裝飾紋樣的發展反映了中國傳統裝飾圖形對外來文化的逐步借鑒與吸收,並且成功地中國化的過程.分析這個過程.對於我們今天在藝術設計領域中昕宣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做法來說.無疑是具有借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