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洋水師——第二期:水師之殤“鎮遠 鎮遠”

1880年在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設立負責海軍事務的機構——海軍營務處。同年向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訂購及建造炮塔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1881年開工,次年11月28日“鎮遠”艦下水花費約142萬兩白銀。

李鴻章,晚清重臣。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西方將其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國內將其與並稱為“中興四名臣”,關於中興四名臣其實有兩份榜單:1.胡林翼、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2.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

關於之中的分歧,今日按下暫且不表,但無爭議的是“李鴻章”用今天的話來說“老鐵 666”。

作為清末北洋水師主力艦之一的鎮遠號。屬定遠級鐵甲艦。當時有東洋第一堅艦之稱。排水量7340噸,馬力6000匹,航速14.5節。1885年由劉步蟾等帶回國。

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軍,被授為左翼總兵的林泰曾兼管帶。

1867年(同治六年),福建船政學堂招收首屆學生,林泰曾應考入選,進後學堂學習駕駛。1875年(光緒元年),劉步蟾、林泰曾及3名前學堂畢業生出洋遊歷學習。翌年初,入英國高士堡海軍軍官學校深造,並計畫隨後上英國軍艦實習。不久,國內召回日意格,林泰曾等。是年冬,中國正式派遣第一批學生出洋學習海軍,林泰曾亦在其中。同年,

上英國地中海艦隊等艦實習,享受英國軍官同等伙食、床位待遇。

林泰曾

1882年春季,朝鮮又發生了大旱,又有宮中鬧鬼的異象傳出,京城內人心惶惶,民間普遍認為是閔妃引進“洋妖”和不守婦道而招致的天譴,並且謠傳當年將有兵災。由京軍五營軍(訓練都監、龍虎營、禁衛營、禦營廳、總戎廳)縮編為武衛營和壯禦營,

超過半數的舊式軍人被迫解甲。這本來就引起了舊式軍人的強烈不滿,而且縮編後的京軍武衛營和壯禦營的士兵長達一年多的時間未領到軍餉,再加上對由日本人訓練的新式軍隊別技軍的強烈反感,而於1882年7月聚眾嘩變。並且攻入王宮,推翻了閔妃外戚集團的統治,推戴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上臺執政。史稱“壬午兵變”。

閔妃

發生兵變後,清政府派水陸兩軍赴朝,以防日本趁機擴大事態。林泰曾率“超勇”艦隨同前往,駐守仁川,使日軍未敢輕舉妄動。1884年(光緒十年),中法戰爭爆發,“超勇”、“揚威”兩艦奉命南下援救臺灣。行至上海,朝鮮又發生“甲申事變”,林泰曾等奉命率艦北返,迅速開赴朝鮮馬山浦,平定朝鮮政變,並防禦日本。(原來朝鮮是祖傳的坑隊友!)

1894年(光緒二十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請中國出兵代為鎮壓。李鴻章派遣海陸軍赴朝,日本政府也同時派兵入朝。李鴻章又增派林泰曾統率“鎮遠”等3艦赴朝鮮仁川,以增強在朝海軍實力。但丁汝昌認為,水陸添兵必須大舉,如果只是零星調往,有損無益,因此主張將“鎮遠”等艦調回,在威海作準備,以待主力決戰。李鴻章回電同意,“鎮遠”等艦遂返回威海備戰。

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海軍在朝鮮豐島海面偷襲中國軍艦及運兵商船,挑起了甲午戰爭。八月十八日,中日兩國海軍主力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海面遭遇,展開了激戰。

戰前,北洋水師“鑒於七月二十五日在朝鮮豐島海面,濟遠和廣乙被襲擊的教訓,各艦皆卸掉舢板,只留六槳小艇一隻。意在表示軍艦的命運即船員的命運,一旦毀壞沉沒,豈能僥倖求生或借小船逃跑,或忍受投降的屈辱?

9月17日上午10時,日本聯合艦隊先頭部隊在黃海海面上發現了一團黑煙,日軍判斷是北洋艦隊的軍艦,便排成單列縱隊,準備迎戰北洋艦隊。丁汝昌則命令北洋艦隊由停泊隊形變化成雁隊形,以5節航速向南迎戰日本聯合艦隊。這樣,中日兩支艦隊一縱一橫相遇。這時相距甚遠,旗艦定遠艦發出抓緊午飯的命令。而日本聯合艦隊命令士兵可抽煙提神。

戰鬥自中午12時50分打響,林泰曾指揮“鎮遠”與旗艦“定遠”緊密配合。戰鬥伊始日本聯合艦隊集中火力攻打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摧毀了定遠艦的信號裝置。但奇怪的是作為姊妹艦的鎮遠號,並沒有立即升起帥旗接替指揮。下午3時左右,林泰曾指揮“鎮遠”上前掩護,使“定遠”得以撲滅大火,轉危為安。下午3時20分以後,原戰場上只剩下“定遠”、“鎮遠”2艦與日本本隊5艦廝殺。在日艦炮火的猛烈攻擊下,“鎮遠”致傷上千處,但仍一面救火,一面抵敵。由於“鎮遠”與“定遠”配合默契,最終頂住了5艘日艦的圍攻,並將日本旗艦“松島”擊成重傷,完全喪失了指揮和戰鬥能力。下午5時30分,日本艦隊首先“逃離”戰場。

10月16日晚,北洋水師自旅順撤往威海,17日淩晨,艦隊在進入威海港時,“鎮遠”不慎擦傷,隨採取緊急損管措施,但已不堪出海任戰。林泰曾以戰局方棘時損傷巨艦,極為憂憤自責,遂於19日卯刻服毒,辰刻身亡,時年44歲。

1895年2月9日“定遠”被日軍由佔領的炮臺炮火擊中受重創,次日“定遠”艦被自爆,2月17日“鎮遠”艦被日軍擄去編入日本艦隊仍名“鎮遠”,成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鐵甲戰列艦。1911年4月1日除籍做為武器靶艦,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抗戰勝利後由招商局“飛星”和“隆順”輪船分兩批接回祖國。

戰後,功名利祿皆化塵土。關於北洋水師將領的評價褒貶不一,或似“岳爺爺”,或似跳樑小丑一般,在此小兵,不做評價。但是行文之中,小兵確實熱淚盈眶。這些“鐵甲艦上的男人們”他們“無能”、“怯戰”,他們“貪污”、“愚昧”,他們“畏了”“逃了”,他們“戰了”、“殉了”,他們......

鎮遠號

鎮遠號遺物

做頭條號也有一段時間,小兵每天都在努力的複製、粘貼、截圖、碼字。希望看官們,看過以後,念在小兵腰酸背痛的份上,看看廣告,分享一下文章。讓小兵更有動力可好?

迅速開赴朝鮮馬山浦,平定朝鮮政變,並防禦日本。(原來朝鮮是祖傳的坑隊友!)

1894年(光緒二十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請中國出兵代為鎮壓。李鴻章派遣海陸軍赴朝,日本政府也同時派兵入朝。李鴻章又增派林泰曾統率“鎮遠”等3艦赴朝鮮仁川,以增強在朝海軍實力。但丁汝昌認為,水陸添兵必須大舉,如果只是零星調往,有損無益,因此主張將“鎮遠”等艦調回,在威海作準備,以待主力決戰。李鴻章回電同意,“鎮遠”等艦遂返回威海備戰。

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海軍在朝鮮豐島海面偷襲中國軍艦及運兵商船,挑起了甲午戰爭。八月十八日,中日兩國海軍主力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海面遭遇,展開了激戰。

戰前,北洋水師“鑒於七月二十五日在朝鮮豐島海面,濟遠和廣乙被襲擊的教訓,各艦皆卸掉舢板,只留六槳小艇一隻。意在表示軍艦的命運即船員的命運,一旦毀壞沉沒,豈能僥倖求生或借小船逃跑,或忍受投降的屈辱?

9月17日上午10時,日本聯合艦隊先頭部隊在黃海海面上發現了一團黑煙,日軍判斷是北洋艦隊的軍艦,便排成單列縱隊,準備迎戰北洋艦隊。丁汝昌則命令北洋艦隊由停泊隊形變化成雁隊形,以5節航速向南迎戰日本聯合艦隊。這樣,中日兩支艦隊一縱一橫相遇。這時相距甚遠,旗艦定遠艦發出抓緊午飯的命令。而日本聯合艦隊命令士兵可抽煙提神。

戰鬥自中午12時50分打響,林泰曾指揮“鎮遠”與旗艦“定遠”緊密配合。戰鬥伊始日本聯合艦隊集中火力攻打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摧毀了定遠艦的信號裝置。但奇怪的是作為姊妹艦的鎮遠號,並沒有立即升起帥旗接替指揮。下午3時左右,林泰曾指揮“鎮遠”上前掩護,使“定遠”得以撲滅大火,轉危為安。下午3時20分以後,原戰場上只剩下“定遠”、“鎮遠”2艦與日本本隊5艦廝殺。在日艦炮火的猛烈攻擊下,“鎮遠”致傷上千處,但仍一面救火,一面抵敵。由於“鎮遠”與“定遠”配合默契,最終頂住了5艘日艦的圍攻,並將日本旗艦“松島”擊成重傷,完全喪失了指揮和戰鬥能力。下午5時30分,日本艦隊首先“逃離”戰場。

10月16日晚,北洋水師自旅順撤往威海,17日淩晨,艦隊在進入威海港時,“鎮遠”不慎擦傷,隨採取緊急損管措施,但已不堪出海任戰。林泰曾以戰局方棘時損傷巨艦,極為憂憤自責,遂於19日卯刻服毒,辰刻身亡,時年44歲。

1895年2月9日“定遠”被日軍由佔領的炮臺炮火擊中受重創,次日“定遠”艦被自爆,2月17日“鎮遠”艦被日軍擄去編入日本艦隊仍名“鎮遠”,成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鐵甲戰列艦。1911年4月1日除籍做為武器靶艦,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抗戰勝利後由招商局“飛星”和“隆順”輪船分兩批接回祖國。

戰後,功名利祿皆化塵土。關於北洋水師將領的評價褒貶不一,或似“岳爺爺”,或似跳樑小丑一般,在此小兵,不做評價。但是行文之中,小兵確實熱淚盈眶。這些“鐵甲艦上的男人們”他們“無能”、“怯戰”,他們“貪污”、“愚昧”,他們“畏了”“逃了”,他們“戰了”、“殉了”,他們......

鎮遠號

鎮遠號遺物

做頭條號也有一段時間,小兵每天都在努力的複製、粘貼、截圖、碼字。希望看官們,看過以後,念在小兵腰酸背痛的份上,看看廣告,分享一下文章。讓小兵更有動力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