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北京國際設計周感悟:手機廠商如何真正“創新”?

“北京國際設計周”是什麼來頭?它是由北京市政府聯合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共同主辦,在北京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文化活動,行業內則認定它是亞洲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創意設計平臺類活動。

“北京國際設計周”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表現

“經典設計獎”是北京國際設計周的最高獎項,自2011 年設立以來,在“大設計”理念的引導下,相繼評選出出一系列具備設計價值導向,跨領域、跨行業、跨平臺,見證國家、城市、大眾生活發展的經典設計作品。

第一年此獎頒給了“天安門觀禮台”,第二年則給了“青藏鐵路”,第三、四、五年分別是“紅旗渠”、“大運河保護性修復設計項目”、“中國高鐵”這些獲獎的作品均是具有“民族精神、國家戰略、科技實力、影響長久”的經典設計,

能夠體現中國大設計的“風向標”,彰顯中國設計的價值導向和精神追求,見證國家、城市、大眾生活發展的方方面面。

令人驚喜的是,在2017年“北京國際設計周經典設計獎”的頒獎大會上,

我們竟然又一次看到了華為手機的身影?是什麼樣的源動力能讓華為手機實現與“天安門觀禮台”、“青藏鐵路”,“中國高鐵”等全國人民矚目的重要專案比肩的高度?也許一部手機只是消費數碼產品中的“微小粒子”,但是它所折射出來的中國企業在“創新設計之路”上的艱辛前行,才是入選“經典設計獎”的一大內因:此物雖小,體現的卻是一種不斷追求創新的精神。

創新的設計才是企業乃至行業發展的源動力

一直以來,研發投入都是中國企業的短板,即便有利潤的企業,也捨不得投入,導致未來核心競爭力不足。就拿最近熱熱火火的“全面屏”概念而言,更多的是為了行銷目的而營造的一個概念,它本質上只是一個螢幕顯示的升級技術而非像三星曲面屏這樣帶來的革命性的改變,這樣的創新無非就是“皇帝的新衣”,

技術壁壘等於透明,所以也就有了十幾家廠商在短時間爭相發佈類似新產品的“盛況”。這不是創新,更不是行業能持續發展所能依仗的創新。如果所有企業都這樣投機取巧,行業“創新”只能是一句“口炮”!

實際上,一個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

直接決定了它在創新上所能取得的成績。例如我們得到這組資料,在2016華為在研發上投入764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高達14.6%,這一數字絕對能排進全球前幾位?而過去十年,華為累計投入3130億元用於研發創新,並全球建立了36個聯合創新中心,16個研發中心,累計獲得62519件專利授權,而且大部分是核心專利,這才是企業對行業所帶來的正能量。

在設計層面,華為同樣投入巨大,例如華為就有上海、深圳、北京、西安研究所等多處研發機構,同時在海外有首爾、東京、倫敦、巴黎美學中心等四處外觀設計類研發機構,總計220人左右。

作為消費類產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外觀設計,而華為將美學研究所設立在時尚之都——巴黎,就是因為這裡有最前沿的時尚元素,是引導世界時尚的潮流之都,能夠為華為的設計師持續輸出美學靈感,並最終體現到華為手機產品中。

華為巴黎美學研究所的設計師分別來自奢侈品設計、時尚、汽車、3D數位設計等領域,作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總能將最新流行趨勢與產品巧妙結合,為消費者帶來源源不斷的驚豔之作。

任總曾在提到美學研究所時,為大家鼓氣:要大膽,敢於嘗試,不怕犯錯,錯的多了最終一定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正是基於這種不斷的探索與嘗試,華為才在短短幾年間,成為手機設計領域的領軍代表。例如, 2014年華為手機獲得iF設計獎, 2015年則摘得iF設計獎金獎, 2016年華為手機獲得中國手機設計天鵝獎,2016年8月15日,華為P9獲得歐洲影音協會EISA(European Imaging and Sound Association)頒發的“2016-17年度歐洲最佳消費者智慧手機大獎”,2017MWC上HUAWEI P10系列獨攬28枚獎項,2017年華為又一舉摘得五項iF設計大獎其中四項由華為手機攬獲……

設計師文化下的華為設計理念

設計是企業所追求價值的外化表現,簡潔、大氣、用戶體驗好的設計,也傳遞著品牌的定位與精神。如果說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是經濟發展的動力,那麼設計力就是創新不可缺少的基因。在更大程度上,設計還能體現國家軟實力。在全球市場上,好的設計是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語言。引領市場和時代的設計,折射國家創新創意水準。

熟悉華為手機的朋友們都有這樣的印像,就是華為的每一款手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元素。雖然這些單品設計團隊的定位各不相同,但各個團隊之間秉持的設計理念是一致的——美感與嚴謹。在設計上,強調美感,無論是設計原則,還是具體展現到每一個設計上;另一方面,在設計的實現過程中,強調嚴謹,無論是設計師在極小的微觀尺寸上雕琢(比如鑽雕工藝,眩光紋理),又或是設計師為了一個顏色,進行上百次的打樣,都在體現這種嚴謹性。

可以說,華為幾款爆款手機所有的設計都有著“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例如,華為P10以單手操作體驗為切入點,將整體形態,線條,曲面,統一在一個適手的碗形形態上,如同奠定了樂曲的基調,而P9則以一個方正一點的基本形態作基調,camera區域的大鏡片作為視覺上最有特色的特徵,遠看就很明顯。

美感與嚴謹相結合,才呈現出現大家看到的華為設計,華為的每一個設計師都需要“上得了廳堂,也下得了廚房”。華為國內的設計分為四個研究所,上海地域主要負責華為旗艦產品的開發,北京地域負責榮耀與Nova系列的開發,西安負責G/Y檔位的開發,深圳則是平臺所在.不同的研究所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相互配合。國外則主要負責更多的跨界以及未來的探索,例如首爾關注未來旗艦的探索,日本重點在尖端CMF工藝的收集與研究,倫敦集中的設計策略指導上,而巴黎美學不但服務終端,同時也為整個華為集團貢獻力量。正是因為設計理念一致,才能讓各個華為設計師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並且,這種設計理念承載的美感,會在不同的產品上具體呈現。

手機廠商如何實現“真”創新而摒棄“偽”創新

當前,傳統的製造業和貿易模式正在轉型,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通過創新來獲得發展新動力。

例如,華為的創新就分為兩個維度:自創新與跨界創新。剛剛的提到的巴黎美學研究所,就是華為手機在美學設計方面創新邁出的一大步。這個研究所集中了曾服務LOUIS VUITTON、卡地亞等國際大牌,現為華為首席設計師的Mathieu Lehanneur,曾為法國總理弗朗索瓦·密特朗私人公寓進行室內裝飾設計的Philippe Stark等多位法國最著名的設計師,為手機定制美學設計解決方案,再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將一個個奇思妙想與電子器件完美融合,最終呈現給廣大消費者,正是經過一次次的推倒重來與不斷自我否定再改進,華為才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消費者。

華為首席設計師的Mathieu Lehanneur

當然,美學上的創新並不是請一些極具影響力的設計師隨便堆疊設計項目這麼簡單,就像餘承東所說的一樣:“消費者終端業務的起點和終點都來自消費者,所以我們的一切考量都應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如果一個公司不考慮用戶體驗,不考慮最終消費者的價值,那麼這個公司沒有未來。我們切記要不忘初心,這樣才可以成功。”

所以,華為有專業的消費市場與用戶需求排查調研機構,按照調研出的市場空白與消費者需求結合,然後美學設計師給出設計方案並與產品工程師溝通可行性,最終方可實施達到真正意義上創新的效果,否則也只是“偽創新”。

除了自創新,華為最近還在大力推進“跨界創新”的策略。在任總“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戰略思想指引下,華為手機憑藉出色的美學與創新造詣,以開放的姿態與保時捷設計、潘通等頂級設計機構不斷進行思想碰撞,一次又一次的擦出創意火花,這些創新也成為華為不斷向上攀登的驅動力。

例如,華為P9與世界著名相機廠商徠卡合作,打造彩色+黑白雙鏡頭組合,帶來“功能差異化”與“革命性☆禁☆體☆禁☆驗”,真正將安卓手機的攝影水準提高到單反級。

華為Mate9與保時捷設計公司合作,打造華為Mate9保時捷版,帶來“個性化體驗”與“精准圈層影響”,而保時捷定製版更成為眾多高端用戶彰顯自身品位與格調的ICON。

華為率先與全球頂尖色彩機構PANTONE跨界合作,首推華為P10“草木綠”配色機型。新色彩集合了華為的設計經驗和PANTONE對流行色的思考,將“草木綠”注入金屬機身,帶來煥然一新的視覺享受,從而引領了全新的流行熱潮。

跨界創新並不是腦門一熱,去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事。要麼能與友商聯手為用戶帶來新的使用體驗,或者能夠為特定用戶帶來身份認同與尊貴感,亦或是能夠引領潮流趨勢,總之,華為手機的每一次創新都是以消費者體驗與價值為出發點。

後記:

驅動創新是全球經濟走到今天的必然選擇,背後則是知識經濟崛起不可阻擋的勢頭。中國企業習慣了OEM(原始設備製造)的常規發展路徑,雖然見效快,但其實給中國品牌帶來的品溢價很少。從長遠看,中國手機企業從OEM走向OBM(自創品牌)是必經之路。在這個過程中,要提升國際市場佔有率,在全球視野下進行創新設計、參與全球範圍的設計競爭,可說是至關重要。

例如華為就有上海、深圳、北京、西安研究所等多處研發機構,同時在海外有首爾、東京、倫敦、巴黎美學中心等四處外觀設計類研發機構,總計220人左右。

作為消費類產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外觀設計,而華為將美學研究所設立在時尚之都——巴黎,就是因為這裡有最前沿的時尚元素,是引導世界時尚的潮流之都,能夠為華為的設計師持續輸出美學靈感,並最終體現到華為手機產品中。

華為巴黎美學研究所的設計師分別來自奢侈品設計、時尚、汽車、3D數位設計等領域,作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總能將最新流行趨勢與產品巧妙結合,為消費者帶來源源不斷的驚豔之作。

任總曾在提到美學研究所時,為大家鼓氣:要大膽,敢於嘗試,不怕犯錯,錯的多了最終一定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正是基於這種不斷的探索與嘗試,華為才在短短幾年間,成為手機設計領域的領軍代表。例如, 2014年華為手機獲得iF設計獎, 2015年則摘得iF設計獎金獎, 2016年華為手機獲得中國手機設計天鵝獎,2016年8月15日,華為P9獲得歐洲影音協會EISA(European Imaging and Sound Association)頒發的“2016-17年度歐洲最佳消費者智慧手機大獎”,2017MWC上HUAWEI P10系列獨攬28枚獎項,2017年華為又一舉摘得五項iF設計大獎其中四項由華為手機攬獲……

設計師文化下的華為設計理念

設計是企業所追求價值的外化表現,簡潔、大氣、用戶體驗好的設計,也傳遞著品牌的定位與精神。如果說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是經濟發展的動力,那麼設計力就是創新不可缺少的基因。在更大程度上,設計還能體現國家軟實力。在全球市場上,好的設計是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語言。引領市場和時代的設計,折射國家創新創意水準。

熟悉華為手機的朋友們都有這樣的印像,就是華為的每一款手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元素。雖然這些單品設計團隊的定位各不相同,但各個團隊之間秉持的設計理念是一致的——美感與嚴謹。在設計上,強調美感,無論是設計原則,還是具體展現到每一個設計上;另一方面,在設計的實現過程中,強調嚴謹,無論是設計師在極小的微觀尺寸上雕琢(比如鑽雕工藝,眩光紋理),又或是設計師為了一個顏色,進行上百次的打樣,都在體現這種嚴謹性。

可以說,華為幾款爆款手機所有的設計都有著“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例如,華為P10以單手操作體驗為切入點,將整體形態,線條,曲面,統一在一個適手的碗形形態上,如同奠定了樂曲的基調,而P9則以一個方正一點的基本形態作基調,camera區域的大鏡片作為視覺上最有特色的特徵,遠看就很明顯。

美感與嚴謹相結合,才呈現出現大家看到的華為設計,華為的每一個設計師都需要“上得了廳堂,也下得了廚房”。華為國內的設計分為四個研究所,上海地域主要負責華為旗艦產品的開發,北京地域負責榮耀與Nova系列的開發,西安負責G/Y檔位的開發,深圳則是平臺所在.不同的研究所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相互配合。國外則主要負責更多的跨界以及未來的探索,例如首爾關注未來旗艦的探索,日本重點在尖端CMF工藝的收集與研究,倫敦集中的設計策略指導上,而巴黎美學不但服務終端,同時也為整個華為集團貢獻力量。正是因為設計理念一致,才能讓各個華為設計師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並且,這種設計理念承載的美感,會在不同的產品上具體呈現。

手機廠商如何實現“真”創新而摒棄“偽”創新

當前,傳統的製造業和貿易模式正在轉型,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通過創新來獲得發展新動力。

例如,華為的創新就分為兩個維度:自創新與跨界創新。剛剛的提到的巴黎美學研究所,就是華為手機在美學設計方面創新邁出的一大步。這個研究所集中了曾服務LOUIS VUITTON、卡地亞等國際大牌,現為華為首席設計師的Mathieu Lehanneur,曾為法國總理弗朗索瓦·密特朗私人公寓進行室內裝飾設計的Philippe Stark等多位法國最著名的設計師,為手機定制美學設計解決方案,再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將一個個奇思妙想與電子器件完美融合,最終呈現給廣大消費者,正是經過一次次的推倒重來與不斷自我否定再改進,華為才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消費者。

華為首席設計師的Mathieu Lehanneur

當然,美學上的創新並不是請一些極具影響力的設計師隨便堆疊設計項目這麼簡單,就像餘承東所說的一樣:“消費者終端業務的起點和終點都來自消費者,所以我們的一切考量都應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如果一個公司不考慮用戶體驗,不考慮最終消費者的價值,那麼這個公司沒有未來。我們切記要不忘初心,這樣才可以成功。”

所以,華為有專業的消費市場與用戶需求排查調研機構,按照調研出的市場空白與消費者需求結合,然後美學設計師給出設計方案並與產品工程師溝通可行性,最終方可實施達到真正意義上創新的效果,否則也只是“偽創新”。

除了自創新,華為最近還在大力推進“跨界創新”的策略。在任總“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戰略思想指引下,華為手機憑藉出色的美學與創新造詣,以開放的姿態與保時捷設計、潘通等頂級設計機構不斷進行思想碰撞,一次又一次的擦出創意火花,這些創新也成為華為不斷向上攀登的驅動力。

例如,華為P9與世界著名相機廠商徠卡合作,打造彩色+黑白雙鏡頭組合,帶來“功能差異化”與“革命性☆禁☆體☆禁☆驗”,真正將安卓手機的攝影水準提高到單反級。

華為Mate9與保時捷設計公司合作,打造華為Mate9保時捷版,帶來“個性化體驗”與“精准圈層影響”,而保時捷定製版更成為眾多高端用戶彰顯自身品位與格調的ICON。

華為率先與全球頂尖色彩機構PANTONE跨界合作,首推華為P10“草木綠”配色機型。新色彩集合了華為的設計經驗和PANTONE對流行色的思考,將“草木綠”注入金屬機身,帶來煥然一新的視覺享受,從而引領了全新的流行熱潮。

跨界創新並不是腦門一熱,去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事。要麼能與友商聯手為用戶帶來新的使用體驗,或者能夠為特定用戶帶來身份認同與尊貴感,亦或是能夠引領潮流趨勢,總之,華為手機的每一次創新都是以消費者體驗與價值為出發點。

後記:

驅動創新是全球經濟走到今天的必然選擇,背後則是知識經濟崛起不可阻擋的勢頭。中國企業習慣了OEM(原始設備製造)的常規發展路徑,雖然見效快,但其實給中國品牌帶來的品溢價很少。從長遠看,中國手機企業從OEM走向OBM(自創品牌)是必經之路。在這個過程中,要提升國際市場佔有率,在全球視野下進行創新設計、參與全球範圍的設計競爭,可說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