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順德:激發國資活力 捍衛舌尖安全

“國資運營情況如何?”“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障?”順德區人大常委會積極履職,為推動國資做強做優做大和食品安全工作建言獻策。

昨日,順德區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九次會議,

聽取和審議區政府關於區國資運營情況報告及區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的調研報告、區政府關於區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報告及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華僑工委的調研報告。

昨日,順德區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九次會議,聽取審議國資運營等報告。

關鍵字

國資運營

增強市場化運營意識 構建監管長效機制

昨日的會議上,順德區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發佈了《關於區國有資產運營情況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圍繞軌道交通建設、片區發展、產保區與村級工業園改造等重點工作,區國資系統積極探索和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拓寬融資管道,加大融資力度,有力確保了全區各項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

其中,積極引入“軌道+物業+產業”的TOD綜合開發模式,探索緩解軌道交通專案建設資金壓力的有效途徑,運用PPP 模式,尋找和爭取各方資金支持北部片區建設,創新深化“投資人+EPC”開發建設管理模式,完成融資124億元,通過整合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設立順德創新發展城市建設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順德發展融資引智,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援。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工委主任梁學文表示,與國內國資運營較好的城市相比,順德區國資運營存在的困難和不足還較多,從資產構成及收益來看,國有資產體量偏小,政策性項目資產較多,經營性資產較少,缺乏產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資產整體的盈利能力較弱。

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

梁學文建議,區政府及各部門應充分認識到國資及國資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從政策扶持、資源配置等方面,努力推動優質的可經營性的公共資源向國資及國資企業傾斜集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充實國資發展的資產實力,提升國資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映萍說,區國資系統要自我加壓,轉變觀念,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引入先進企業管理理念,建立起與市場競爭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入、留住高端人才,

調動企業員工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列海堅表示,接下來,國資經營狀況要逐步定期向各級人大彙報,通過人大代表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深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監督等方式,構建和完善全區性國有資產監管的長效機制。“與此同時,作為人大,也要支持國資發展,支持國資跟市場結合,激發活力,培育國資發展的厚實基礎。”

部門回應

今年,順德迎來落實“開放引領創新驅動”三年行動計畫的關鍵階段,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產,發揮國有資產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順德區國資辦主任張雲表示,順德有57家區屬重點企業,截至6月30日,區國資系統國有企業資產總額704.20億元,同比增7.82%; 淨資產368.18億元,同比增22.94%;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約為5.92億元,同比增29.61%。

張雲說,下階段,順德國資將強化專業導向,繼續加強隊伍建設、加大資源統籌、加強資本運作,深化改革,統籌全系統一盤棋,強化監管,全力以赴、保時保質保安全完成各項任務,推動國資國企做大做強做優,服務順德區域發展。

關鍵字

食品安全

加大財政投入 創新監管模式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華僑工委發佈的《關於區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指出,區食藥監局實行分板塊獨立運行後,與工商質監板塊的公共科室運作存在不順暢地方,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協調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容易出現監管漏洞。目前,基層監管任務日益繁重,但基層監管力量、人員素質、隊伍穩定性與履職要求不匹配,監管壓力大。

“區級財政對食品安全的投入占當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的比例偏低,遠低於國內先進地區水準,客觀上制約了全區在食品監測種類和抽樣數量、源頭監管、資訊共用等方面工作的深入開展,與群眾的迫切需求還有差距。”順德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華僑工委主任何允唐說,受條件限制,目前順德日常食品抽檢只能委託省質檢院順德基地開展,完全依靠一家實驗室提供的檢驗檢測資料,食品檢驗工作比較被動,且食用農產品檢測設備、場地等超過十年未曾升級更新,難以滿足當前的檢測需求。

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委員何倩馨認為,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引進先進檢測技術設備及專業檢測人才,提高檢測效率,讓市民吃得更放心。“全區大型食品生產企業不多,而餐飲業發達,普遍存在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設施簡陋、安全意識不強等問題。”她認為,要創新監管方式,建立相應淘汰機制,讓重視食品安全的企業提升知名度,淘汰違法違規企業,並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工作的積極性。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雄釗表示,食品安全監管面臨著事多人少的困境,為此必須大力提升資訊化建設水準,依託“智慧食藥監”平臺,運用大資料技術儘快搭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電子資訊監管網路,通過對食品安全資訊資料的收集、分析與共用,改變傳統“人盯人、人盯企業”的監管模式,確保區各部門、鎮街之間資訊互通及資源分享,真正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的全物件、全環節、全部門、全業務一體化建設目標。

列海堅表示,經過此次調研及審議可發現,全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在檢測設備、人才、資訊公開等方面與其他先進地區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區級、鎮街層面均要引起高度重視,應進一步加大投入,提升食品安全水準,全力衝刺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

政府回應

食品安全無小事,它不僅關係到順德、佛山能否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更關係到順德如何捍衛“世界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

順德區副區長冼陽福表示,2014年以來,全區共投入8668.26萬元用於食品安全監管工作,218家獲證食品生產企業已完成HACCP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全區6577家餐飲單位量化等級評定率達79.1%,1886家餐飲服務單位實施了“明廚亮灶”,超額完成創建指標任務,在全國率先開展“電子支付+檢測追溯+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治理新模式,累計可追溯產品近6000個,食用農產品“快檢+追溯”工作模式初見成效。2016年,全區已建成5個鎮(街)政府快檢實驗室,配備2輛移動快檢車,完成快檢40000多批次,合格率達99.38%。過去3年,全區食品抽檢批次為6612次,完成60多項全區性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食品總體合格率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並保持向好趨勢,未發生過區域性、系統性的食品安全事故。

針對各委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冼陽福說,在將食品安全監管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穩定增長機制,確保經費逐年增加,狠抓薄弱環節,提升硬體設施,進一步完成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來源丨佛山日報

文圖丨記者朱朝貴

編輯丨梁楚靜

順德迎來落實“開放引領創新驅動”三年行動計畫的關鍵階段,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產,發揮國有資產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順德區國資辦主任張雲表示,順德有57家區屬重點企業,截至6月30日,區國資系統國有企業資產總額704.20億元,同比增7.82%; 淨資產368.18億元,同比增22.94%;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約為5.92億元,同比增29.61%。

張雲說,下階段,順德國資將強化專業導向,繼續加強隊伍建設、加大資源統籌、加強資本運作,深化改革,統籌全系統一盤棋,強化監管,全力以赴、保時保質保安全完成各項任務,推動國資國企做大做強做優,服務順德區域發展。

關鍵字

食品安全

加大財政投入 創新監管模式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華僑工委發佈的《關於區食品安全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指出,區食藥監局實行分板塊獨立運行後,與工商質監板塊的公共科室運作存在不順暢地方,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協調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容易出現監管漏洞。目前,基層監管任務日益繁重,但基層監管力量、人員素質、隊伍穩定性與履職要求不匹配,監管壓力大。

“區級財政對食品安全的投入占當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的比例偏低,遠低於國內先進地區水準,客觀上制約了全區在食品監測種類和抽樣數量、源頭監管、資訊共用等方面工作的深入開展,與群眾的迫切需求還有差距。”順德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華僑工委主任何允唐說,受條件限制,目前順德日常食品抽檢只能委託省質檢院順德基地開展,完全依靠一家實驗室提供的檢驗檢測資料,食品檢驗工作比較被動,且食用農產品檢測設備、場地等超過十年未曾升級更新,難以滿足當前的檢測需求。

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委員何倩馨認為,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引進先進檢測技術設備及專業檢測人才,提高檢測效率,讓市民吃得更放心。“全區大型食品生產企業不多,而餐飲業發達,普遍存在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設施簡陋、安全意識不強等問題。”她認為,要創新監管方式,建立相應淘汰機制,讓重視食品安全的企業提升知名度,淘汰違法違規企業,並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工作的積極性。

順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雄釗表示,食品安全監管面臨著事多人少的困境,為此必須大力提升資訊化建設水準,依託“智慧食藥監”平臺,運用大資料技術儘快搭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電子資訊監管網路,通過對食品安全資訊資料的收集、分析與共用,改變傳統“人盯人、人盯企業”的監管模式,確保區各部門、鎮街之間資訊互通及資源分享,真正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的全物件、全環節、全部門、全業務一體化建設目標。

列海堅表示,經過此次調研及審議可發現,全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在檢測設備、人才、資訊公開等方面與其他先進地區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區級、鎮街層面均要引起高度重視,應進一步加大投入,提升食品安全水準,全力衝刺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

政府回應

食品安全無小事,它不僅關係到順德、佛山能否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更關係到順德如何捍衛“世界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

順德區副區長冼陽福表示,2014年以來,全區共投入8668.26萬元用於食品安全監管工作,218家獲證食品生產企業已完成HACCP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全區6577家餐飲單位量化等級評定率達79.1%,1886家餐飲服務單位實施了“明廚亮灶”,超額完成創建指標任務,在全國率先開展“電子支付+檢測追溯+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治理新模式,累計可追溯產品近6000個,食用農產品“快檢+追溯”工作模式初見成效。2016年,全區已建成5個鎮(街)政府快檢實驗室,配備2輛移動快檢車,完成快檢40000多批次,合格率達99.38%。過去3年,全區食品抽檢批次為6612次,完成60多項全區性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食品總體合格率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並保持向好趨勢,未發生過區域性、系統性的食品安全事故。

針對各委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冼陽福說,在將食品安全監管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穩定增長機制,確保經費逐年增加,狠抓薄弱環節,提升硬體設施,進一步完成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來源丨佛山日報

文圖丨記者朱朝貴

編輯丨梁楚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