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直播,內容付費到底有沒有春天?

今後,你再也看不到新的《羅輯思維》的視頻節目了。因為“羅胖”又來搞事情了,在日前舉行的溝通會上,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宣佈了“一件小事”:《羅輯思維》將全面改版,形式由視頻變為音訊,

音訊時長為8分鐘以內,頻次由一週一期改為一天一期(週一到週五);未來所有的節目內容只在“得到”app上線,而且只對“得到”app的付費用戶免費開放。

這豈止是一件小事,這應該是《羅輯思維》上線以來最為激進的一次改版。無論是改版還是變為付費模式,

從側面來看,《羅輯思維》和“得到”已經被捆綁在同一條船上了。

“內容付費、碎片化、人工智慧”的羅輯思維

註冊人數558萬,日活45萬

提到《羅輯思維》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檔開播於2012年,並積累204集的視頻脫口秀,在優酷、喜馬拉雅等平臺已經播放超過10億人次,成為近年來最為火熱的視頻脫口秀之一。顯然羅胖並不滿足於此,2016年6月,《李翔商業內參》作為第一個付費訂閱專欄上線“得到”app;此後,

“得到”app上付費訂閱專欄上升到19個,並涉及到文化、經濟、音樂等諸多領域。

資料顯示,截止3月5日,“得到”app註冊用戶已經達到558萬人,日均活躍用戶為45萬人,付費訂閱專欄共售出144萬份。其他售價為一年199元的付費訂閱欄目共售出大約80萬份,銷售額也已經超過了一億五千萬元。

另外,在具體的活躍度方面,“得到”app付費訂閱欄目的周打開率為63.1%,日打開率為29.3%,其中《卓老闆聊科技》的周打開率甚至超過了90%。由此看出,羅胖這把算盤是算對了!

然而,關於內容付費的很多質疑也接踵而來。內容付費風口真的來了嗎?內容付費是一門可持續的生意嗎?對於外界關於“知識”這門生意的種種質疑,

羅振宇也一一作出回答。

在羅振宇眼中,內容付費這個行業並不大,目前也不能算是一個風口,但具備成為風口的潛質。這個行業目前有兩個特點:一是還沒有較大的競爭力,二是基於其文化創意類產品的特徵,很難形成所謂的寡頭。

“同時內容付費新機會的出現,其根本原因是整個社會大潮的變動使得曾經知識交付的三大產業—教育、出版和傳媒產生了產業板塊之間的鬆動。

”而這變動主要表現在:“人的時間正在碎片化;學習越來越終生化;學習越來越跨界化”。

而談到付費訂閱專欄方面的心得,他也表示:“得到”在付費訂閱專欄的開展上已經經過了三次的更新,第一是大V,比如和菜頭、李笑來、李翔等;第二是轉向行業專家,比如劉雪楓的音樂課;第三則是版權;而且,版權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得到”的重大競爭優勢。

在飽受質疑的內容碎片化的問題上,羅振宇認為,當下時間碎片化已經成為人們無法逃避的一個基本事實,在此情況下,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是沒有選擇的事情。因此,對於學習者來說,學習的目標感就非常重要,簡言之,如果碎片化學習沒有目標,則用處不大;反之,則用處非常大。

最後,談到長遠戰略,羅振宇將目光投入到“人工智慧”上。他表示,亞馬遜的Echo智慧音箱已經在美國大火,國內也有同類產品,而且從事類似業務的公司超過200家;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威力。

為此,羅振宇還創造了一個“智慧內容”的新詞,就是將訂閱專欄的內容標籤化、音訊化。當然,“得到”app上主要採用的音訊形式,也契合智慧音箱。

“豆瓣時間”只要128元

一直播免費60秒再付費

內容付費平臺已經開始開掛模式了嗎?

形式為音訊,收費為128元訂閱102期內容(已更新6期)。

一直播從之前的電商領域變現向更專業化和垂直化方面發力,通過篩選優質內容開設白名單,發佈付費直播的主播可以自行設置入場觀看金額,具有較高的私密性,觀看付費直播的用戶可免費觀看60秒,60秒後需支付後才能繼續觀看。

在“豆瓣時間”已更新的6期內容來看,部分網友認為這價格不值!在一期內容中,西川說譯詩來自張祈,但官方提供的文本和西川講讀的版本明顯不同,不難讓網友吐槽“這收費產品還可以在粗糙點嗎?”更尷尬的是:“文藝青年的精神偶像北島,將‘詩歌課’變為了散文朗讀,全篇逐字逐句的朗讀完畢”。再播出之後更是遭到一片吐槽和質疑聲……

小官認為,既然這是收費模式,那就應該滿足用戶的聽課體驗,無論是講成李陽瘋狂英語的傳銷話述,還是講成新東方的彩色笑話,都應該具備“營造現場感”、“調動聽眾情緒”等課堂的基本要素,相比枯燥無味的朗讀散文,這種破滅感,想必不是犧牲北島的名譽所能彌補的。

為此小官也採訪到一位豆瓣鐵粉小Y,他表示從上線的這6期“詩歌課”來說,這是一款失敗的收費產品,或許應該說豆瓣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就上線,“豆瓣時間”中缺乏課堂應有的現場感,讓用戶聽後並沒有收穫,同時也缺乏知識付費帶來的‘實用價值’。

雖然“豆瓣時間”開局不利,有褒有貶,但是在102期的內容中,僅僅6期是不能說明一切的,不知在用戶反映之後,豆瓣能不能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挽回“不靠譜付費產品”這一稱號。

同樣在直播元年堅強挺過淘汰制的一直播,在開啟內容付費模式後,還會有用戶對其買單嗎?值得關注的是,一直播從上線初就以娛樂明星切入,與其他直播平臺有所不同,可以很容易的建立起自己的社群,將一直播的產品佈局逐漸社群化,從而到達流量最大值。但在內容為王的當下, 如果只是一味的刷臉、刷名氣,沒有本質的內容,想必也沒有人願意為其買單!只有堅持良好的內容,才能為使用者提供價值最大化的內容!

內容付費,新瓶裝舊酒而已?

內容付費元年,到底能走多遠?

可以說,不止是豆瓣和一直播,2017年內容付費註定成為最熱門的行業趨勢,內容付費已經開始全面崛起。

從已經將免費變現的平臺來看,“得到”app將長視頻改為音訊,且徹底放棄除“得到”以外的音視頻管道,最大程度的實現了母項目被子項目吞併的效果。雖然“得到”上不少付費大V的專業程度被質疑(如:古典音樂從業人士吐槽《雪楓音樂會》),但總體來說,“得到”是相對精品化的產品。“得到”用免費內容補充付費內容低效生產的弊病,用知識新聞補充聽書低效生產的弊病。

而分答則是將互動性元素加入平臺,讓分答成為目前資訊流動最快的內容付費產品。即問即答的主題形式,也讓它背上“諮詢產品”這一稱號。喜馬拉雅在終端安裝量極高,但內容生產端最為良莠不齊,讓使用者在篩選有用資訊時花更多的時間,從而,資訊流動性會被削弱。

而走文藝小清新的豆瓣,讓“豆瓣時間”變為“垂直用戶群”;從讀詩歌、《紅樓夢》到讀史,主打文藝青年付費的嘗試。其實豆瓣早在2013年就嘗試過,並宣告失敗,豆瓣FM曾推出豆瓣FM Pro,通過付費可享受192kbps格式的音樂。但是網易雲音樂一開始就打出320kbps格式的音樂,重點還是免費。毫無誠意的Pro版推出,不僅沒有賺到錢,還送走了大量的鐵粉,致使豆瓣FM用戶群紛紛改換平臺。

無論是從失望的“豆瓣時間”、還是“諮詢產品”的分答、以及“挖坑”又跳的羅振宇“得到”來看,要想提高內容付費的價值,就要讓其流動性強,這樣可提供的金錢價值更高;使得實用性或潛在實用性更強。

但長期以來,互聯網培養了使用者免費獲得內容的習慣。如果付費內容達不到使用者的期望值,受眾就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內容生產者也將因此掉粉。

小官認為,內容付費是一種雙向的選擇,優質的內容獲得肯定是值得支援的,這也是為專業的作者提供一筆收入和展示的平臺;但從短期來看,內容付費在國內市場被全面接受尚存在一定的困難,而這些內容與價格是否等值,也需要消費者自己去判斷。

其實,今天的時代不缺乏內容,缺乏的應該是專業的,有深度的內容。從目前的市場現狀看,無論是知乎Live還是分答,都是在熱鬧一陣子之後就沒有了下文,分答甚至還因為“技術原因”陷入了停擺階段。那些單純依靠大V、大咖、網紅撐起的平臺,一旦熱情冷卻,就會因為沒有扶植足夠多的草根而喪失生命力。如果內容付費想做成一個長久的產業,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如何解決碎片化的問答模式與系統性的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

在飽受質疑的內容碎片化的問題上,羅振宇認為,當下時間碎片化已經成為人們無法逃避的一個基本事實,在此情況下,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是沒有選擇的事情。因此,對於學習者來說,學習的目標感就非常重要,簡言之,如果碎片化學習沒有目標,則用處不大;反之,則用處非常大。

最後,談到長遠戰略,羅振宇將目光投入到“人工智慧”上。他表示,亞馬遜的Echo智慧音箱已經在美國大火,國內也有同類產品,而且從事類似業務的公司超過200家;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威力。

為此,羅振宇還創造了一個“智慧內容”的新詞,就是將訂閱專欄的內容標籤化、音訊化。當然,“得到”app上主要採用的音訊形式,也契合智慧音箱。

“豆瓣時間”只要128元

一直播免費60秒再付費

內容付費平臺已經開始開掛模式了嗎?

形式為音訊,收費為128元訂閱102期內容(已更新6期)。

一直播從之前的電商領域變現向更專業化和垂直化方面發力,通過篩選優質內容開設白名單,發佈付費直播的主播可以自行設置入場觀看金額,具有較高的私密性,觀看付費直播的用戶可免費觀看60秒,60秒後需支付後才能繼續觀看。

在“豆瓣時間”已更新的6期內容來看,部分網友認為這價格不值!在一期內容中,西川說譯詩來自張祈,但官方提供的文本和西川講讀的版本明顯不同,不難讓網友吐槽“這收費產品還可以在粗糙點嗎?”更尷尬的是:“文藝青年的精神偶像北島,將‘詩歌課’變為了散文朗讀,全篇逐字逐句的朗讀完畢”。再播出之後更是遭到一片吐槽和質疑聲……

小官認為,既然這是收費模式,那就應該滿足用戶的聽課體驗,無論是講成李陽瘋狂英語的傳銷話述,還是講成新東方的彩色笑話,都應該具備“營造現場感”、“調動聽眾情緒”等課堂的基本要素,相比枯燥無味的朗讀散文,這種破滅感,想必不是犧牲北島的名譽所能彌補的。

為此小官也採訪到一位豆瓣鐵粉小Y,他表示從上線的這6期“詩歌課”來說,這是一款失敗的收費產品,或許應該說豆瓣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就上線,“豆瓣時間”中缺乏課堂應有的現場感,讓用戶聽後並沒有收穫,同時也缺乏知識付費帶來的‘實用價值’。

雖然“豆瓣時間”開局不利,有褒有貶,但是在102期的內容中,僅僅6期是不能說明一切的,不知在用戶反映之後,豆瓣能不能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挽回“不靠譜付費產品”這一稱號。

同樣在直播元年堅強挺過淘汰制的一直播,在開啟內容付費模式後,還會有用戶對其買單嗎?值得關注的是,一直播從上線初就以娛樂明星切入,與其他直播平臺有所不同,可以很容易的建立起自己的社群,將一直播的產品佈局逐漸社群化,從而到達流量最大值。但在內容為王的當下, 如果只是一味的刷臉、刷名氣,沒有本質的內容,想必也沒有人願意為其買單!只有堅持良好的內容,才能為使用者提供價值最大化的內容!

內容付費,新瓶裝舊酒而已?

內容付費元年,到底能走多遠?

可以說,不止是豆瓣和一直播,2017年內容付費註定成為最熱門的行業趨勢,內容付費已經開始全面崛起。

從已經將免費變現的平臺來看,“得到”app將長視頻改為音訊,且徹底放棄除“得到”以外的音視頻管道,最大程度的實現了母項目被子項目吞併的效果。雖然“得到”上不少付費大V的專業程度被質疑(如:古典音樂從業人士吐槽《雪楓音樂會》),但總體來說,“得到”是相對精品化的產品。“得到”用免費內容補充付費內容低效生產的弊病,用知識新聞補充聽書低效生產的弊病。

而分答則是將互動性元素加入平臺,讓分答成為目前資訊流動最快的內容付費產品。即問即答的主題形式,也讓它背上“諮詢產品”這一稱號。喜馬拉雅在終端安裝量極高,但內容生產端最為良莠不齊,讓使用者在篩選有用資訊時花更多的時間,從而,資訊流動性會被削弱。

而走文藝小清新的豆瓣,讓“豆瓣時間”變為“垂直用戶群”;從讀詩歌、《紅樓夢》到讀史,主打文藝青年付費的嘗試。其實豆瓣早在2013年就嘗試過,並宣告失敗,豆瓣FM曾推出豆瓣FM Pro,通過付費可享受192kbps格式的音樂。但是網易雲音樂一開始就打出320kbps格式的音樂,重點還是免費。毫無誠意的Pro版推出,不僅沒有賺到錢,還送走了大量的鐵粉,致使豆瓣FM用戶群紛紛改換平臺。

無論是從失望的“豆瓣時間”、還是“諮詢產品”的分答、以及“挖坑”又跳的羅振宇“得到”來看,要想提高內容付費的價值,就要讓其流動性強,這樣可提供的金錢價值更高;使得實用性或潛在實用性更強。

但長期以來,互聯網培養了使用者免費獲得內容的習慣。如果付費內容達不到使用者的期望值,受眾就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內容生產者也將因此掉粉。

小官認為,內容付費是一種雙向的選擇,優質的內容獲得肯定是值得支援的,這也是為專業的作者提供一筆收入和展示的平臺;但從短期來看,內容付費在國內市場被全面接受尚存在一定的困難,而這些內容與價格是否等值,也需要消費者自己去判斷。

其實,今天的時代不缺乏內容,缺乏的應該是專業的,有深度的內容。從目前的市場現狀看,無論是知乎Live還是分答,都是在熱鬧一陣子之後就沒有了下文,分答甚至還因為“技術原因”陷入了停擺階段。那些單純依靠大V、大咖、網紅撐起的平臺,一旦熱情冷卻,就會因為沒有扶植足夠多的草根而喪失生命力。如果內容付費想做成一個長久的產業,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如何解決碎片化的問答模式與系統性的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