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秋霸主齊桓公最後為什麼會被餓死

齊桓公是姜姓、呂氏,名小白,西元前686年戰勝了公子糾,奪得了君位,做了齊國國君。齊桓公即位後。管仲在齊國實行全面改革,國力迅流強盛;在外交上,“尊王擦夷”的旗號是齊桓公最先打出來的,

他想借此得到中原各諸侯的信賴。他曾召集了9次諸候會盟,充任了40年的盟主,是春秋時期第一個實力最強的盟主。

西元前645年,管仲病逝,臨終前對齊桓公提出警告,要他疏遠易牙豎刁等小人。但齊桓公沒有聽從他的告誡,仍然重用這些人。

西元前643年,易牙、豎刁等趁齊桓公患重病的機會,假借其命令,堵塞齊宮大門,並在天門前豎起一道高牆,任何人都不准進入宮內。因此,沒有一個人過問病在床上的齊桓公,幾天之後,齊桓公便神秘地死去。

齊桓公的5個兒子誰也不管父親的死活,只知道爭奪權位,互相殘殺。結果,齊桓公的屍體在壽宮中整整擱置了67天,都生了蛆,可仍然沒人為他收葬。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有這樣的記載:“桓公病,

五公子各樹党爭立。及框公卒,遂相攻,以故宮中空,莫敢棺。桓公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十二月乙亥,無竟立,乃棺赴。辛巳夜,斂殯。”

齊桓公究竟是怎樣死的呢?他在宮中的最後幾天究竟是怎樣度過的呢?有人說他是被易牙、豎刁等小人關在宮中活活餓死的。但一代霸主在臨死之前怎麼會沒有人照顧,活活餓死更是讓人覺得荒謬之極,因此這種說法的可信度不是很高。

有人認為,齊桓公是被易牙、豎刁等人害死的。為了奪權,二人在宮中命人在食物中下毒,害死了齊桓公。但框公死後,5個兒子互相爭權,而二人的原有計劃也落空了。

更有人認為,正是桓公的5個兒子為了爭奪權位,齊桓公在宮中遲遲未死,

所以5個兒子命人害死了桓公。

不管怎樣,一代霸主落得如此下場,讓人不由慨歎“是非成敗轉頭空”。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贊!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