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跑癡故事:他可能是現今中國最能跑的71歲老人

月跑量700-1000公里

首馬成績3小時43分55秒

來自長壽之鄉湖北鐘祥

一位古稀之年的瘋狂跑者

71歲跑癡:王雨林

人物:王雨林

跑馬經歷:重慶馬拉松、北京馬拉松、無錫馬拉松等

全馬PB:3小時27分51秒

年齡不是問題

如果說年齡決定一個人人生的長度,那王雨林爺爺就是這樣一位擁有了長度還在繼續拓寬的老爺子。

每一次跑步在馬拉松的賽道上,在參賽的大波年輕人中,他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又十分顯眼。

每當他超過前邊的跑者,都會引來一場追逐或反超,

大家都想追上去看看這一頭花發的老者是誰?

這麼大年紀了還能跑的如此快?

而老爺子卻不快不慢,不急不躁,一直是那個配速,穩穩當當。

老爺子說他已經習慣了,經常一群年輕人賽後圍著他團團轉,詢問跑步經驗和要求合影。

講到這裡,老爺子語氣硬朗,滿滿的自信和驕傲。

他說跑馬的年輕人大多都是忽快忽慢,像他這樣的少。

從這點上,馬拉松倒是像極了人生,

人到了一定階段可能就有了定力。

人老了,就越來越懂得堅持

原本農戶出身的老爺子在農田被徵用之後,被分配到了鋼石場,作為工人的角色,一直幹到退休。

“這可能是我這輩子花了最長時間的事兒吧”老爺子對工作充滿不舍。

其實一個60歲退休老人的生活本應該在家養養花草、抱抱孫子,可老爺子卻開始接觸騎行。

“看到這一群群騎行團隊,我也試試唄!主要有很多老同志啊,

哈哈哈”老爺子仿佛找到了組織的孩子一般興奮。

2013年,患上闌尾炎的他在手術之後,被醫生告誡要多做些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什麼運動呢?“多跑步”!

沒想到就一句“多跑步”, 耿直的老爺子就信了。

“我每天四點半就起床,吃點兒奶粉、雞蛋,或者來碗芝麻糊糊。”吃完早餐休息後,老爺子便開始了一天的跑步生活,風雨無阻。

“一般我都在明顯陵(鐘祥著名風景區)裡邊跑,一圈大概是6公里,

跑完之後回來休息吃午飯,然後四五點再去跑。”

周而復始,月跑量一直維持在700-1000公里,相當於每天一個半馬甚至全馬。

“跑步呀就是我老了以後的工作,年輕時候睜眼去上班,現在是睜眼就跑步!”

這是一種堅持,可能人老了,就越來越懂得了堅持,懂得了堅持的價值。

首馬報名被拒 假身份參賽

期間老爺子講了另一件趣事——他的首馬是黑戶。

2015年,老爺子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

第一次報名參加重慶馬拉松賽,很不幸因為年齡的原因被拒之門外。

因為確實想參加,無奈之中,老爺子借來妹夫的身份證冒名參賽,為了不被人發現,老爺子特意將一頭白髮染成了黑色。

“那時候實在是太渴望了,也做了好多準備,真的想參加。不過冒名參賽確實不應該”說道參賽老爺子專門補了一句,

“但馬拉松這東西是公平的,只要做好準備,上了歲數的人,也應該有資格參賽嘛,你說對不對!”

超長跑量和賽前每日35公里的訓練,老爺子最終以3小時43分55秒為自己首馬交了一份完美的成績單。

他在到達終點後非常激動,倒不是因為好成績,而是感覺自己終於完成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馬拉松。

71歲,畢竟上了年紀,還要全國各地去參賽,跑量也從未減少。

可再看看老爺子硬朗的身子骨,家人和跑友還是十分支持。

去北京參賽的時候,女兒特意買好車票、訂好酒店,就是為了讓他少一些瑣事干擾,專心參賽,感受北馬。

跑到70歲的老爺子感覺馬拉松帶來的是一種眼界上的開闊,成績上也沒什麼要求,現在中國這麼多城市有了馬拉松,都去跑一跑、看一看,挺好。

“現在呀,我頭髮不染也能參賽,賽場上也沒有幾個比我大的了吧!跟這些年輕人一起跑步,就是那種感覺,他們多大我就多大!這就是我的組織!”老爺子還是那股子的自信,年齡已不再是他的標籤。

2017鄭開馬拉松,老爺子以3小時27分51秒成功PB,這是一個讓大多數跑者望其項背的全馬成績。

一般70歲的老人過的是種什麼樣的生活?大多數都奔波於家和醫院之間,整天被一堆堆保健品和一把把小藥丸包圍著,過著一種“被定義”的老年人該擁有的慢日子。

然而老爺子卻忙碌著全國各地跑馬,身體倍兒硬朗,雖然頭髮花白卻笑容燦爛,跑的不比很多年輕人慢,堅持的比大多數人久。這就是一位70歲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位跑馬老人的堅持。

其實,對於老爺子來說,跑馬已經不再是挑戰,而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飯,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堅持。

王雨林老爺子,加油!

正如老爺子說的那樣:“我的目標呀,是一直跑下去,活多久,跑多久。”

你說對不對!”

超長跑量和賽前每日35公里的訓練,老爺子最終以3小時43分55秒為自己首馬交了一份完美的成績單。

他在到達終點後非常激動,倒不是因為好成績,而是感覺自己終於完成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馬拉松。

71歲,畢竟上了年紀,還要全國各地去參賽,跑量也從未減少。

可再看看老爺子硬朗的身子骨,家人和跑友還是十分支持。

去北京參賽的時候,女兒特意買好車票、訂好酒店,就是為了讓他少一些瑣事干擾,專心參賽,感受北馬。

跑到70歲的老爺子感覺馬拉松帶來的是一種眼界上的開闊,成績上也沒什麼要求,現在中國這麼多城市有了馬拉松,都去跑一跑、看一看,挺好。

“現在呀,我頭髮不染也能參賽,賽場上也沒有幾個比我大的了吧!跟這些年輕人一起跑步,就是那種感覺,他們多大我就多大!這就是我的組織!”老爺子還是那股子的自信,年齡已不再是他的標籤。

2017鄭開馬拉松,老爺子以3小時27分51秒成功PB,這是一個讓大多數跑者望其項背的全馬成績。

一般70歲的老人過的是種什麼樣的生活?大多數都奔波於家和醫院之間,整天被一堆堆保健品和一把把小藥丸包圍著,過著一種“被定義”的老年人該擁有的慢日子。

然而老爺子卻忙碌著全國各地跑馬,身體倍兒硬朗,雖然頭髮花白卻笑容燦爛,跑的不比很多年輕人慢,堅持的比大多數人久。這就是一位70歲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位跑馬老人的堅持。

其實,對於老爺子來說,跑馬已經不再是挑戰,而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飯,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堅持。

王雨林老爺子,加油!

正如老爺子說的那樣:“我的目標呀,是一直跑下去,活多久,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