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沒有動畫片之前,它是民間的“動畫片”!

甘肅皮影是國內較早成型的皮影戲之一,又稱“影子戲”,是一種“借燈顯影,配聲以演故事”的地方傳統戲劇形式。主要集中在隴東、隴西、隴南三地。

隴東皮影屬秦晉影戲,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一支。隴東皮影又叫燈影子、牛皮娃娃,舊時,皮影戲是以食用的青油(植物油)為燃料的燈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為傀儡的一種民間影子戲。

傳說,秦始皇的兒子胡亥生下來的時候,整天啼哭不止,但有一天,他看到窗子上照射的人影表演便不再哭了,但人影一離開窗子,他又啼哭起來,於是秦始皇命人雕刻出表演人的形狀,不斷地表演下去,胡亥不哭了,影戲也由此出現了。

隴東皮影主要集中在平涼、慶陽地區,其中素有“皮影之鄉”美稱的環縣道情皮影為盛,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環縣道情皮影以中國皮影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列位其中。

環縣道情原是一種以說唱形式為主的民間小曲,

是群眾自娛自樂、表情達意的鄉間小調。他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後配以曲牌、歌詞,演變為民間佈道時演唱的“新經韻”,稱為“道歌”或“道情”。

皮影是環縣道情皮影戲的主要表演道具,俗稱“線子”,皮影的刻制忌用驢皮,只用小口齒青槽期的黑毛公牛皮,

皮板薄厚適中,質堅而柔。雕刻則按照制皮、過樣、雕刻、著色、出水、裝訂等工序進行,以線條縷空進行刻畫,以陰刻陽刻區分不同人物性格。其中人物造型按戲曲的生、旦、淨、醜行當設計。

道情皮影伴奏樂器有四弦胡、二胡、笛呐、嗩呐、小鑼、鐃,

還有獨特的漁鼓、簡板和甩梆子。

唱,是道情皮影的精華。所以,環縣道情皮影戲有一個“形在皮影,神在道情”的說法,就是指將精湛的皮影製作、表演與道情音樂的唱腔結合起來,達到“生醜淨旦一口道出,兩手對舞百萬雄兵”。因為即便是一個皮影折子戲,裡面的主要出場人物也至少有四五個。

即便是在今天,隴東農民在田間地頭幹活的時候,仍有吼兩嗓子、高唱道情的習慣。

裡面的主要出場人物也至少有四五個。

即便是在今天,隴東農民在田間地頭幹活的時候,仍有吼兩嗓子、高唱道情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