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溥儀花錢買門票進故宮的心情!都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李淑賢:婚後,我跟溥儀曾先後兩次逛故宮。第一次是在1963年5月2日。那是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頭一天,我參加了“五一”晚會,很累。可我不想掃溥儀的興致,於是一清早,我倆一起床就奔了故宮。

我倆臨進玄武門時,他跟我說:“當年呀,我就是在這兒讓馮玉祥給轟出宮的……”他語調平靜,全然沒有那種惋惜的情緒,有的只是一種平和態度。

進了故宮大門,拐過御花園,朝東走不了多遠,就到了毓慶宮。溥儀手指著緊鎖著的大門,給我慢條斯理地講起了他過去在這裡讀書的故事。

沒過一會兒,我倆走過去正趕上一群遊客圍著一個人,那個人在向大夥介紹說:“這是當年‘宣統’讀書的地方……”

溥儀沖我一笑,拉著我在旁邊聚精會神地擠在人堆裡聽著。

我這時生怕遊人認出來,人堆裡的這位男人就是當年的“宣統”。溥儀也是如此,他一個勁兒地沖著我笑著。

擠出人堆,溥儀跟我輕聲介紹說:“小的時候,說是在這兒讀書,其實,我就是不愛讀書。一不想讀,就不讀了。老師也得聽我的,讓他停課就停課了。因為我是皇帝嘛!”

“你都怎麼讀書啊?”我挺好奇地問他。

“說起這個,可有意思了。”溥儀對我說。“起先,由老師帶著念。到後來呵,索性早晨由太監給我念一遍就算完了。”

“那老師不管啊?”

溥儀接著說了起來:“老師哪兒敢管我啊?有時候,

上課時,老師讓我們背課文,時間長了,他就打開瞌睡了。我拿紙撚成一個細棍,偷偷地捅老師的鼻孔。之後,我悄悄地溜回座位上。見老師睜開眼,一個噴嚏響亮地打出來,我們幾個學生一起這份兒樂啊……”

說到開心之處,溥儀忽然顯得年輕了,滿面笑容像個幼稚的小孩兒。

“那咱倆上御花園吧,那裡有長凳可以坐下歇一會兒。”於是,我和溥儀坐在花園裡的長椅上,

靜靜地瞧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指著空曠的地上,溥儀提起了自己的童年。

“我3歲進宮,19歲離開故宮。”說到這兒,溥儀歎了一口氣,好像又回到了從前。“宮裡這麼大的地方,我可以隨便玩。可是,要想從宮裡出去隨便上哪兒都不許的。一個孩子整天憋在大高牆裡,總想出去看看,可總也出不去,心裡頭可煩呢。想去哪兒都去不了,你說怎麼能不悶得慌呀……”

溥儀提起童年,

就不由自主地怨恨西太后。就是她把他挑進宮裡當皇帝,受了這麼多罪。溥儀講起了1924年出宮前後的故事。

被蘇軍俘虜的溥儀

“出宮那天,可緊張了。馮玉祥派人逼宮,領頭的叫鹿鐘麟,帶著手槍隊沖入了宮內。他們在外邊把故宮全包圍了,限我們幾個小時內全部出宮。後來,因為來不及,又延長了3 個小時。說是把大炮架在了景山上,如果到時不出宮,他們就開炮。這真叫‘逼宮’呵。”

“你當時害怕嗎?”

“怎麼不怕呢?我當時嚇得不知所措,連我父親也緊急叫來了宮裡。怕景山上打炮呀。實際上,這是假的。去年,在政協開會,我見著了鹿鐘麟。他告訴我,讓景山上開炮是嚇唬我。那時,景山上根本沒大炮,所以,也不可能開炮轟炸故宮。這是他臨時急中生智,編出來逼我出宮的……”

說完這段往事,溥儀像從過去回到了現實,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然後又莫名其妙地樂了起來。

溥儀所寫的《我的前半生》,是非常言不由衷的,最初稿更像是一部長篇悔過書,後來周恩來干預,讓他重寫,才是今天這個樣子,但仍然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認罪,歌頌,喊口號。

舉個例子,書裡說,解放後有一次溥儀下館子,沒成想,被幾個老人認了出來,這幾位是以前宮裡的老人,見了溥儀,當場下跪,給皇帝請安。溥儀連忙讓他們起來,說,這是新社會,人人平等,balabala。

這是書裡他自己寫的。

而更真實的情況呢?軍統特務沈醉跟溥儀關係很好,他曾經說過這麼一件事。有一次,沈到溥儀家中作客,恰巧有幾個滿清的遺老也在溥儀家中,這幾位遺老在溥儀家中跪下磕頭給“皇帝”請安,此時的溥儀,面無表情,什麼話也沒說,坦然接受叩拜。

溥儀這一輩子,最痛心的事就是丟掉了大清的江山。崇禎皇帝丟了江山,還能從容赴死,只求別傷百姓。溥儀丟了江山,事事處處委曲求全,保命是第一要務。

沈醉曾經拉著溥儀去過故宮,溥儀給他講了很多典故,比如為什麼有一隻銅仙鶴癟了一塊兒,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銅鶴飛去護駕,被乾隆射了一箭云云。

溥儀對這些深信不疑。

要知道,溥儀在監獄中,已經熟讀馬列著作,毛澤東思想,唯物理論。看他相信哪個,就知道他心裡嚮往哪個了。

溥儀參觀故宮還說過一句,我進來也要買票?

後來,因為來不及,又延長了3 個小時。說是把大炮架在了景山上,如果到時不出宮,他們就開炮。這真叫‘逼宮’呵。”

“你當時害怕嗎?”

“怎麼不怕呢?我當時嚇得不知所措,連我父親也緊急叫來了宮裡。怕景山上打炮呀。實際上,這是假的。去年,在政協開會,我見著了鹿鐘麟。他告訴我,讓景山上開炮是嚇唬我。那時,景山上根本沒大炮,所以,也不可能開炮轟炸故宮。這是他臨時急中生智,編出來逼我出宮的……”

說完這段往事,溥儀像從過去回到了現實,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然後又莫名其妙地樂了起來。

溥儀所寫的《我的前半生》,是非常言不由衷的,最初稿更像是一部長篇悔過書,後來周恩來干預,讓他重寫,才是今天這個樣子,但仍然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認罪,歌頌,喊口號。

舉個例子,書裡說,解放後有一次溥儀下館子,沒成想,被幾個老人認了出來,這幾位是以前宮裡的老人,見了溥儀,當場下跪,給皇帝請安。溥儀連忙讓他們起來,說,這是新社會,人人平等,balabala。

這是書裡他自己寫的。

而更真實的情況呢?軍統特務沈醉跟溥儀關係很好,他曾經說過這麼一件事。有一次,沈到溥儀家中作客,恰巧有幾個滿清的遺老也在溥儀家中,這幾位遺老在溥儀家中跪下磕頭給“皇帝”請安,此時的溥儀,面無表情,什麼話也沒說,坦然接受叩拜。

溥儀這一輩子,最痛心的事就是丟掉了大清的江山。崇禎皇帝丟了江山,還能從容赴死,只求別傷百姓。溥儀丟了江山,事事處處委曲求全,保命是第一要務。

沈醉曾經拉著溥儀去過故宮,溥儀給他講了很多典故,比如為什麼有一隻銅仙鶴癟了一塊兒,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銅鶴飛去護駕,被乾隆射了一箭云云。

溥儀對這些深信不疑。

要知道,溥儀在監獄中,已經熟讀馬列著作,毛澤東思想,唯物理論。看他相信哪個,就知道他心裡嚮往哪個了。

溥儀參觀故宮還說過一句,我進來也要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