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造出“四棲”飛行器:除了不能鑽到土裡,整個地球暢行無阻!

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於9月18日在北京京豐賓館召開,

本屆展覽由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作為第一主辦單位,6部委聯合主辦。來自全國354家企業422項技術成果參展,其中大部分展品是我國近幾年來資訊技術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本次成果展大連理工大學帶來了一款名為面向複雜環境下的四棲航行器,這款航行器採用鴨式加雙垂尾佈局,在主翼的襟翼前側安裝兩付垂直旋翼,
並在尾部安裝一副垂直旋翼,該四棲航行器是一種能在流體中垂直及前後移動的航空航行器,在某一平面上萬向轉換力的方向。主要應用於航空,航海領域。能夠在水下,水中,空中,以及陸上四棲的交通工具,可實現機體的多姿態運行,如:原地360度轉向以及左右側翻;機身前後翻滾;陸上,空中,水上,水下四棲; 垂直起降,空中懸停都只是最簡單基本的功能了,
定常平飛性能,有地效懸停和無地效懸停都將得到較大的提高。結構緊湊,操控簡單可靠,性能穩定安全,功能擴展方便,效率高於螺旋槳以及標準的撲翼。受外形限制,這款飛行器最多可下潛到水下5米。

在該四棲飛行器的機身上,筆者看到了航發綜合控制中心字樣,

利刃推測這款飛行器是2016年前後,大連理工大學積極回應國家“十三五規劃”需求,將航空發動機控制作為學校的一個重要科研方向和新的學科增長點,建立了航空發動機綜合控制研究中心,服務於國家科技發展和學校學科建設而設立的。

在2016年當年的“大連理工大學航空發動機綜合控制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航空發動機模擬平臺建設論證會”上,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賈振元曾表示,“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兩機專項由於在國防和民用的重要意義,已經被列為國家的重大專項,隨著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初衷也標誌著中國迫切需要發動機的快速發展。其中兩機中的優化控制、健康檢測、資訊傳輸等關鍵技術問題對資訊領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也為大連理工大學相關學科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尋求新發展帶來了良好契機。(利刃/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