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首家“共用醫院”杭州試點 12家醫療機構“拎包入住”杭州大廈501

共用經濟,無疑是眼下的熱詞,從滿大街的共用單車,

到各大商場的共用充電寶,再到別出心裁的共用雨傘……日前,浙江省衛生計生委批復同意杭州全程健康醫療門診部開展醫技等共用服務試點,在醫療界又掀起了一股熱浪。

省衛計委批復的“全程國際Medical Mall”試點,今年6月開業,位於江幹區西子國際商業綜合體T3B的9-22層,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新解百集團、迪安診斷和百大集團合作建立的。通俗地說,就是“醫療商場”,一家由多個醫療機構“拼”起來的醫院。

根據批復,允許杭州全程健康醫療門診部為入駐全程國際Medical Mall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醫技科室及藥房、手術室等共用服務。

國內首家“醫療商場”共12層入駐了12家機構

“醫療商場”長啥樣?入駐的都是哪些醫療機構?“共用醫療”共用什麼、如何共用?昨天,快報記者特地去走訪了一圈。

去“醫療商場”的交通還算便利,地鐵2號線在“慶春廣場站”下B口出,

就可以找到了。

“醫療商場”共12層,目前入駐了12家醫療機構,9-15層每層各兩家機構,分別為愛丁優生助孕、杏康門診;方回春堂、太學眼科;仁樹耳鼻喉科、啟代婦兒診所;顏術醫療美容、艾維口腔(西子國際門診部);張強醫生集團思俊外科診所、唯兒諾兒科;16層為杭州口腔醫院騁東門診部、三葉兒童口腔(隸屬於同一家醫療集團);17-22層是由全程健康管理中心和邵逸夫醫院聯合運營的“邵逸夫國際醫療中心”。

12家醫療機構已經開業的有愛丁優生助孕、杏康門診;方回春堂、太學眼科;仁樹耳鼻喉科、顏術醫療美容、艾維口腔(西子國際門診部)、張強醫生集團思俊外科診所、唯兒諾兒科;啟代婦兒診所硬裝基本完成,軟裝正在進行中,預計10月份營業;邵逸夫國際醫療中心、杭州口腔醫院騁東門診部、三葉兒童口腔還仍處於裝修階段。

這些已經開始營業的診所,

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寬敞、亮堂,前臺非常醒目,有一種走進星級酒店的感覺,如果不是看到穿著白大褂的醫護人員,完全不會將這裡與醫療機構聯繫在一起。

診室大都位於南面,落地窗、採光好,一眼望去窗外是車水馬龍的城市;家屬等待室、候診室也安靜舒適,仿佛坐在咖啡館,有些診所還有免費的咖啡、紅茶、點心,以及免費報刊、書籍供應。

為什麼加入“醫療商場”? “共用醫療”會帶來些什麼?

這些機構為什麼加入“醫療商場”?“共用醫療”會帶來什麼?昨天,記者就這兩個問題採訪了入駐的幾家機構相關負責人。

“共用醫療”的出現一定是多方受益

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教授:我們加入“醫療商場”主要基於四點考慮,1.“共用醫療”這個理念非常好。雖然,在我國真正落地還是第一次,但在歐美、新加坡早已發展得很成熟了,它的出現滿足了不同層次人群對醫療的需求;2.在醫療改革方面,我省向來走在全國前列,包括多點執業的實施,作為醫院的管理者,只要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我願意為我的員工提供更好的執業平臺;3.“醫療商場”的幾個發起者雖然都來自不同的領域,但我們都是自身領域內的佼佼者,很靠譜,我們有能力也有實力做好這件事。4.“共用醫療”的出現一定是多方受益的結果,對醫療機構而言,他們可以“輕資產”上陣,從而更好地做好醫療服務;對政府部門而言,可以讓醫療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空間成本;對患者而言,可以得到更加安全、優質、舒適的就醫體驗。

“共用醫療”不僅是醫療硬體共用

還應該包括醫生的共用

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我本來就是血管外科的醫生,很瞭解醫生、患者的需求,早在2012年我就提出了“共用醫療”的概念,而這也是我們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我概念中的“共用醫療”不僅僅是醫療硬體(如手術室、影像中心、檢驗室、藥房等)的共用,還包括醫生的共用。

硬體的共用方面,像我們這樣的外科醫療機構,至少可以節省1/3-2/3的成本,這對創業者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情,只有成本低了,我們才能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醫療技術方面;軟體的共用方面,主要體現在名醫的流動,只有讓名醫走出“三甲醫院”的圍牆,才能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醫生的價值才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地實現。

在加入“醫療商場”之前,我也去美國、新加坡考察過,和他們相比,我覺得我們的這個還處於1.0版本,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一定是趨勢。等到10年後,我們再回頭看今天的模式,我相信很多人會認為,這就是醫療本身應該有的模式。

開診所的成本至少降低三分之一

仁樹耳鼻喉科聯合創始人、副總裁丁萍:我以前是做醫療相關產業的,加入“醫療商場”是一拍即合的舉動。在醫療領域,杭州有很多先行先試的勇氣,非常有魄力。要成立一家像我們這樣的醫療機構,涉及手術、消毒供應、影像檢查的,一定需要重資產投入,而這筆費用至少要占到我們成本的30%,如果再加上後期設備維護、人員等,成本還要高,當這些資產變成共用式的,那麼,我們的成本無疑會大大降低。

當檢驗、影像資料共用時,對患者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這樣他們就不用重複做相同的檢查了,這不僅可以為他們降低診療費,還可以減少各項檢查對身體的影響。

目前,“醫療商場”帶給我們的效益已超出了預期,我們今年6月開始試運營,患者除了本地的還有周邊的,甚至省外的,他們有通過商場集體宣傳知道的,也有通過朋友圈、微信公眾號,朋友介紹來的。同時,我們已經和隔壁的小夥伴開始聯合會診、客戶資源分享了,這讓我感覺到所謂的“共用醫療”,在杭州大廈501得到了實現。

浙江為什麼要開展醫療設施共用試點?

不是蹭“共用”熱點

而是順勢而為創新探索

浙江省衛計委醫政處處長俞新樂說,開展醫療設施共用試點,並不是為了蹭“共用”的熱度,而是經過多年發展,省內上萬家社會辦醫療機構、萬餘名多點執業醫生已然形成醫療行業創業創新氣候和氛圍,需要有新的體制機制適應新業態。

從全國來看,對於醫生多點執業,浙江、廣東兩省的政策最為寬鬆,衛生行政部門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不斷出臺政策為醫生“鬆綁”,簡化程式和各類制約因素,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根據浙江省衛計委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有社會辦醫療機構14345家,其中醫院693家,床位62766張,占24.17%,全面門急診服務人次9884.36萬,占17.74%,出院91.19萬,占10.49%,執業醫師有3.89萬人,占23.11%。

“醫療環境在改變,醫療行業的運營模式也面臨著轉型。身處在這樣大環境中,管理部門理應在守住醫療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為醫療行業的創業創新提供更寬鬆的環境。”

俞新樂處長說,開展醫療設施共用試點是一次創新的嘗試和探索,作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者”,希望通過探索,為醫療新業態的發展積累經驗。

醫療設施可以“共用”,關鍵要把好“安全關”

在省衛計委的批復檔中,明確提到“醫療設施共用”: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等醫技科室及藥房、手術室等統統可以採取共用模式,無需重金投入。也就是說,這些入駐的診所可以“拎包入住”。

有不少人提出疑問,醫療是非常專業而嚴謹的科學,醫療設施共用到底行不行得通?

“醫療的核心資源是醫務人員,安全的關鍵要素是管理。只要管理到位、流程合理,安全能得到保障,重資產投入不應該成為醫生自由執業的必備條件。”

俞新樂處長說,從醫療行業特性來說,醫療設施是可以共用的。就拿公立醫院來說,再大型的公立醫院,也是由一個個科室單元組成,只不過是實行全院統一管理。

滿足患者多元化醫療需求

就診的私密性和服務也能得到提升

對患者來說,醫療設施共用試點意味著什麼?

俞新樂處長說,從患者的需求來說,傳統的醫院提供的服務相對單一。醫療市場需要多元化發展,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國外,很多國家的Medical Mall已經開展得非常成熟,社會接受度很高,社會反響也很好,醫療品質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患者最看重的是醫務人員的技術、服務,當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也更加關注就醫環境、醫生口碑,今後,在Medical Mall裡,患者可以體驗到更舒適的醫療環境,就診的私密性和服務也能得到提升。

不是所有診療服務都能開展

以二級以下的日間手術為主

當然,Medical Mall開展的醫療服務專案和大型醫院不一樣。像危重症病人的搶救、大型手術等,都不會開展,比如在外科方面,就以部分二級以下的日間手術先作為重點,如口腔科、整形美容科、耳鼻喉科等。

凡注有"浙江線上"或電頭為"浙江線上"的稿件,均為浙江線上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線上",並保留"浙江線上"的電頭。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我省向來走在全國前列,包括多點執業的實施,作為醫院的管理者,只要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我願意為我的員工提供更好的執業平臺;3.“醫療商場”的幾個發起者雖然都來自不同的領域,但我們都是自身領域內的佼佼者,很靠譜,我們有能力也有實力做好這件事。4.“共用醫療”的出現一定是多方受益的結果,對醫療機構而言,他們可以“輕資產”上陣,從而更好地做好醫療服務;對政府部門而言,可以讓醫療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空間成本;對患者而言,可以得到更加安全、優質、舒適的就醫體驗。

“共用醫療”不僅是醫療硬體共用

還應該包括醫生的共用

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我本來就是血管外科的醫生,很瞭解醫生、患者的需求,早在2012年我就提出了“共用醫療”的概念,而這也是我們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我概念中的“共用醫療”不僅僅是醫療硬體(如手術室、影像中心、檢驗室、藥房等)的共用,還包括醫生的共用。

硬體的共用方面,像我們這樣的外科醫療機構,至少可以節省1/3-2/3的成本,這對創業者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情,只有成本低了,我們才能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醫療技術方面;軟體的共用方面,主要體現在名醫的流動,只有讓名醫走出“三甲醫院”的圍牆,才能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醫生的價值才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地實現。

在加入“醫療商場”之前,我也去美國、新加坡考察過,和他們相比,我覺得我們的這個還處於1.0版本,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一定是趨勢。等到10年後,我們再回頭看今天的模式,我相信很多人會認為,這就是醫療本身應該有的模式。

開診所的成本至少降低三分之一

仁樹耳鼻喉科聯合創始人、副總裁丁萍:我以前是做醫療相關產業的,加入“醫療商場”是一拍即合的舉動。在醫療領域,杭州有很多先行先試的勇氣,非常有魄力。要成立一家像我們這樣的醫療機構,涉及手術、消毒供應、影像檢查的,一定需要重資產投入,而這筆費用至少要占到我們成本的30%,如果再加上後期設備維護、人員等,成本還要高,當這些資產變成共用式的,那麼,我們的成本無疑會大大降低。

當檢驗、影像資料共用時,對患者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這樣他們就不用重複做相同的檢查了,這不僅可以為他們降低診療費,還可以減少各項檢查對身體的影響。

目前,“醫療商場”帶給我們的效益已超出了預期,我們今年6月開始試運營,患者除了本地的還有周邊的,甚至省外的,他們有通過商場集體宣傳知道的,也有通過朋友圈、微信公眾號,朋友介紹來的。同時,我們已經和隔壁的小夥伴開始聯合會診、客戶資源分享了,這讓我感覺到所謂的“共用醫療”,在杭州大廈501得到了實現。

浙江為什麼要開展醫療設施共用試點?

不是蹭“共用”熱點

而是順勢而為創新探索

浙江省衛計委醫政處處長俞新樂說,開展醫療設施共用試點,並不是為了蹭“共用”的熱度,而是經過多年發展,省內上萬家社會辦醫療機構、萬餘名多點執業醫生已然形成醫療行業創業創新氣候和氛圍,需要有新的體制機制適應新業態。

從全國來看,對於醫生多點執業,浙江、廣東兩省的政策最為寬鬆,衛生行政部門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不斷出臺政策為醫生“鬆綁”,簡化程式和各類制約因素,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根據浙江省衛計委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有社會辦醫療機構14345家,其中醫院693家,床位62766張,占24.17%,全面門急診服務人次9884.36萬,占17.74%,出院91.19萬,占10.49%,執業醫師有3.89萬人,占23.11%。

“醫療環境在改變,醫療行業的運營模式也面臨著轉型。身處在這樣大環境中,管理部門理應在守住醫療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為醫療行業的創業創新提供更寬鬆的環境。”

俞新樂處長說,開展醫療設施共用試點是一次創新的嘗試和探索,作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者”,希望通過探索,為醫療新業態的發展積累經驗。

醫療設施可以“共用”,關鍵要把好“安全關”

在省衛計委的批復檔中,明確提到“醫療設施共用”: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等醫技科室及藥房、手術室等統統可以採取共用模式,無需重金投入。也就是說,這些入駐的診所可以“拎包入住”。

有不少人提出疑問,醫療是非常專業而嚴謹的科學,醫療設施共用到底行不行得通?

“醫療的核心資源是醫務人員,安全的關鍵要素是管理。只要管理到位、流程合理,安全能得到保障,重資產投入不應該成為醫生自由執業的必備條件。”

俞新樂處長說,從醫療行業特性來說,醫療設施是可以共用的。就拿公立醫院來說,再大型的公立醫院,也是由一個個科室單元組成,只不過是實行全院統一管理。

滿足患者多元化醫療需求

就診的私密性和服務也能得到提升

對患者來說,醫療設施共用試點意味著什麼?

俞新樂處長說,從患者的需求來說,傳統的醫院提供的服務相對單一。醫療市場需要多元化發展,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國外,很多國家的Medical Mall已經開展得非常成熟,社會接受度很高,社會反響也很好,醫療品質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患者最看重的是醫務人員的技術、服務,當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也更加關注就醫環境、醫生口碑,今後,在Medical Mall裡,患者可以體驗到更舒適的醫療環境,就診的私密性和服務也能得到提升。

不是所有診療服務都能開展

以二級以下的日間手術為主

當然,Medical Mall開展的醫療服務專案和大型醫院不一樣。像危重症病人的搶救、大型手術等,都不會開展,比如在外科方面,就以部分二級以下的日間手術先作為重點,如口腔科、整形美容科、耳鼻喉科等。

凡注有"浙江線上"或電頭為"浙江線上"的稿件,均為浙江線上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線上",並保留"浙江線上"的電頭。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