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北工業大學舉辦“中德風能研究中心”成立大會

經過近一年的精心策劃及籌備,西北工業大學聯合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德國柏林技術大學、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德國慕尼克工業大學、德國弗朗霍夫風能研究所、德國西門子以及中國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陽風電集團公司共同成立“中德風能研究中心”。

來自國內外20余所知名高校、研究院所、企業的100余位代表出席成立大會。國家外國專家局、陝西省外國專家局等部門領導、國內外風電行業專家共同見證“中德風能研究中心”的正式成立。

張衛紅副校長代表學校致歡迎詞,簡要介紹了我校中德聯合團隊在風能研究及人才培養領域開展的工作,指出國內乃至世界風電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他表示,“中德風能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我校風能工程學科邁向“世界一流”的開端。

學校將大力支持“中德風能研究中心”的建設和發展。

中德風能研究中心主任、我校動力與能源學院廖明夫教授詳細介紹了中心的合作發展歷程及遠景目標,中德雙方專家團隊以及各類獎學金的設置情況。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表示,近十年,金風科技參與了所有的“中德風電人才培養”活動,共計200多人次,他們都成為了金風科技的技術骨幹。通過“中德風能研究中心”這一平臺,有助於我國獲取風電行業急需的關鍵技術,解決暴露的突出問題。金風公司將深入瞭解德國文化,

加深與德方成員間的合作。

明陽風電集團公司執行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張啟應介紹了明陽風電集團公司概況,對“中德風能研究中心”未來的發展躊躇滿志,希望中心所有團隊成員齊心協力,攻克難關,取得突出研究成果,推動中德兩國乃至全球風電行業的發展。

德國西門子紐倫堡風電部主任Joeckel表示,多年來在中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開展的非常順利。他認為風電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先進的系統與理論知識,希望中德雙方成員能共同努力、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同時,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陽風電集團及德國西門子公司將向研究中心的中德學生提供實習和科研試驗條件,並設立獎學金專案,以調動學生學習風電知識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為風電事業的長期發展培養接班人。

德國風電領域專家、2014年陝西省“三秦友誼獎”獲得者Twele教授表示,當前風電研究中依然存在需要探索的新領域,“中德風能研究中心”任重而道遠,相信中德雙方的合作會促進兩國風電行業的發展。

陝西省外國專家局局長蘭壯麗在致辭中強調,今天“中德風能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一個連接“一帶一路”兩個端點的“國際橋樑和合作平臺”的誕生,這也是陝西引智工作和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必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新“亮點”。

最後,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周長奎做了總結發言。他指出,我國能源生產及消費總體上呈現“富煤、缺油、少氣”結構特徵,以風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成為調整和改進能源的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性能源,我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風電產業已成為重要產業之一,中德技術專家共同合作才能保證項目成功和可持續發展。

據悉,“中德風能研究中心”將大力開展風電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旨在為全球風電行業發展做出新貢獻。

大會由動力與能源學院院長王占學主持,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活動。

版權所有

攝影:盧迪

視覺:管抗洪

責編:劉瀟

並設立獎學金專案,以調動學生學習風電知識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為風電事業的長期發展培養接班人。

德國風電領域專家、2014年陝西省“三秦友誼獎”獲得者Twele教授表示,當前風電研究中依然存在需要探索的新領域,“中德風能研究中心”任重而道遠,相信中德雙方的合作會促進兩國風電行業的發展。

陝西省外國專家局局長蘭壯麗在致辭中強調,今天“中德風能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一個連接“一帶一路”兩個端點的“國際橋樑和合作平臺”的誕生,這也是陝西引智工作和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必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新“亮點”。

最後,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周長奎做了總結發言。他指出,我國能源生產及消費總體上呈現“富煤、缺油、少氣”結構特徵,以風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成為調整和改進能源的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性能源,我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風電產業已成為重要產業之一,中德技術專家共同合作才能保證項目成功和可持續發展。

據悉,“中德風能研究中心”將大力開展風電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旨在為全球風電行業發展做出新貢獻。

大會由動力與能源學院院長王占學主持,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活動。

版權所有

攝影:盧迪

視覺:管抗洪

責編:劉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