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吉思汗能征服半個地球,為何不敢征服近在咫尺的印度

蒙古騎兵被西方人稱為“閃電之鞭”,成吉思汗在位時曾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僅僅以20多萬軍隊就建立了一個西達黑海海濱,東邊囊括了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但有一點令人疑惑,蒙古鐵騎征戰到了歐洲,唯獨沒有侵佔離自己較近的印度國,這是為何呢?胸懷大志的成吉思汗怎麼可能放棄征伐一個離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國呢?

成吉思汗的大軍第一次接觸印度為了追擊紮蘭丁,

當時成吉思汗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當然成吉思汗的主力部隊當時並沒有進入印度,而是由八剌率領的兩萬蒙古軍進入了印度境內,經過幾個月的盤查,始終未找到紮蘭丁的蹤跡。其實成吉思汗的真實目的不但要繼續追擊紮蘭丁,還想乘機攻下印度這塊陸地。於是成吉思汗更加堅決地下令渡河南行平定印度,儘快完成他的帝國大業,但強大的蒙古騎兵卻未能踏入印度境內,
很快便撤軍了。

至於撤軍的原因,通常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遭遇神獸說,當年決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隊在攻到印度河時,將士們口乾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好似沸騰一樣,根本不能入口。這使得將士怨聲不斷,當耶律楚材正想進諫時,

河裡突然出現一怪獸。成吉思汗遂命令將士準備射殺,忽然聽到怪獸發出類似“汝主早還”的人聲。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怪獸名叫甪端,是上天派來警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民命儘早班師的。成吉思汗於是順應天意,沒有繼續行進,與八剌會師後,成吉思汗立即率軍返回了蒙古國。

蒙古騎兵雖強,但也有弱點。蒙古人的強處是飲食習慣決定了他們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適應,只要有供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給。同時蒙古人好騎射,這不僅有利於他們在平地上作戰,而且也可以彌補糧草的不足。在戰爭中,即使缺乏馬乳和羊肉,他們還可以狩獵作為補給,

這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在行軍作戰的過程中,糧草往往是一個軍隊的咽喉,然而敵人卻很難遏制蒙古兵的咽喉,這也就決定了他們比別人少一個致命的弱點。

蒙古騎兵也有弱點。一是善於騎射、策馬急襲的蒙古騎兵在江河湖泊面前顯得無能為力,為了克服這一弱點,1220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軍。有史料記載,在西征時,蒙古軍就曾在一個月內造船百艘、載蒙古騎兵渡過漠蘭河。但是另一個弱點卻是蒙古騎兵永遠無法克服的,這是他們先天存在的問題,生活在蒙古高原的蒙古人怕濕熱,不耐高溫。這一點在攻佔南亞、東南亞時就已顯露無疑。

據記載,蒙古軍隊進入印度時正值盛夏,軍隊只行進了數裡路,就覺得氣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還因中暑不能繼續作戰。酷熱的氣候讓剽悍的蒙古兵頓時喪失了鬥志,而印度兵卻對這種氣候習以為常。迫於環境的限制,蒙古兵在這裡完全失去了優勢,他們在印度這塊土地上再也沒有了在高原草地上縱橫馳騁的氣勢和戰鬥力,所以有人推測,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師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騎兵適應不了印度的氣候以及地理環境。

還有一點就是印度戰象的可怕。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裡大象不僅可以用來勞作,而且人們還將大象組織成軍隊以協助戰爭,在戰場上,大象往往憑藉它們的身高、體積和力量優勢佔領戰場的主動權,1398年9月,成吉思汗的後代帖木兒為完成先祖的大業,排除眾議發兵印度,帖木兒特意選擇了當年紮蘭丁過河的同一地點渡過印度河,一路上所向無敵,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當時印度軍派出了120頭戰象,每頭象的背上背負一個戰樓,樓內有戰士12~14人不等,他們以箭為武器,處在幾米高的戰象上向腳下和遠方的敵人發箭。印度軍的這種作戰方法蒙古人從未見過,蒙古戰馬見到這等龐然大物,任憑怎麼鞭打也不上前。頓時軍中一片混亂,象背戰樓裡的箭如雨飛,蒙古騎兵死傷不少,不得不撤退。帖木兒見識到了戰象的威力,他的進軍計畫也被打亂了。儘管之後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來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戰鬥在蒙古騎兵中已留下了陰影。所以說如果當初成吉思汗的騎兵強行攻進印度也勢必會遭遇象戰,那對於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騎兵是不是致命一擊就不知道了。

那麼成吉思汗怎會因為一頭大象而放棄自己的霸業呢?成吉思汗為何不征服印度,沒有人知道蒙古騎兵就算是強行攻進了印度,歷史又將怎樣續寫,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後成吉思汗決定從印度撤軍,保住了蒙古軍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終得以屹立在東方才是真正的史實!

為了克服這一弱點,1220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軍。有史料記載,在西征時,蒙古軍就曾在一個月內造船百艘、載蒙古騎兵渡過漠蘭河。但是另一個弱點卻是蒙古騎兵永遠無法克服的,這是他們先天存在的問題,生活在蒙古高原的蒙古人怕濕熱,不耐高溫。這一點在攻佔南亞、東南亞時就已顯露無疑。

據記載,蒙古軍隊進入印度時正值盛夏,軍隊只行進了數裡路,就覺得氣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還因中暑不能繼續作戰。酷熱的氣候讓剽悍的蒙古兵頓時喪失了鬥志,而印度兵卻對這種氣候習以為常。迫於環境的限制,蒙古兵在這裡完全失去了優勢,他們在印度這塊土地上再也沒有了在高原草地上縱橫馳騁的氣勢和戰鬥力,所以有人推測,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師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騎兵適應不了印度的氣候以及地理環境。

還有一點就是印度戰象的可怕。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裡大象不僅可以用來勞作,而且人們還將大象組織成軍隊以協助戰爭,在戰場上,大象往往憑藉它們的身高、體積和力量優勢佔領戰場的主動權,1398年9月,成吉思汗的後代帖木兒為完成先祖的大業,排除眾議發兵印度,帖木兒特意選擇了當年紮蘭丁過河的同一地點渡過印度河,一路上所向無敵,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當時印度軍派出了120頭戰象,每頭象的背上背負一個戰樓,樓內有戰士12~14人不等,他們以箭為武器,處在幾米高的戰象上向腳下和遠方的敵人發箭。印度軍的這種作戰方法蒙古人從未見過,蒙古戰馬見到這等龐然大物,任憑怎麼鞭打也不上前。頓時軍中一片混亂,象背戰樓裡的箭如雨飛,蒙古騎兵死傷不少,不得不撤退。帖木兒見識到了戰象的威力,他的進軍計畫也被打亂了。儘管之後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來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戰鬥在蒙古騎兵中已留下了陰影。所以說如果當初成吉思汗的騎兵強行攻進印度也勢必會遭遇象戰,那對於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騎兵是不是致命一擊就不知道了。

那麼成吉思汗怎會因為一頭大象而放棄自己的霸業呢?成吉思汗為何不征服印度,沒有人知道蒙古騎兵就算是強行攻進了印度,歷史又將怎樣續寫,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後成吉思汗決定從印度撤軍,保住了蒙古軍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終得以屹立在東方才是真正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