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想到!44年前的1200元鉅款,現在竟然值這麼多錢?

一張44年前的銀行老存單,

穿越了漫長時光,

來到2017年,

還能取出錢嗎?

讓事實告訴你真相!

這張存單金額有1200元

存入日期是1973年

(咳咳咳 新妹還沒出生)

先來看一下老存單真容!

福建廈門陳女士,她有一張存了

44年的1200元老存單,

取款時似乎遇到了“歷史難題”。

↓↓↓

我是講事情的分割線

整理衛生

發現44年前老存單

年近六旬的陳女士是緬甸歸僑,6歲便隨父親兄姊歸國,隨後定居廈門。

幾年前,其父母相繼離世。“我父親去世前交給我一張銀行存單,

說是他在泰國的親弟弟,也就是我叔叔贈與他的。”陳女士說,父親把存單作為遺產給了她。

“父親的意思是讓我繼承這筆錢。因為金額不大,我就一直沒在意,壓在箱底。前幾天我整理衛生時無意間翻出來,才想起這事,覺得還是儘早把它變現吧。”

這張泛黃的老存單保存完好,抬頭寫著“中國人民銀行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單”,存入日期是1973年3月20日,金額1200元,定存期限一年,月息2厘7毫,

存單右下角蓋著“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支行灌口營業所”的藍色公章。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

中國人民銀行於上世紀80年代改制,

普通銀行的儲蓄業務早已剝離。

這筆錢,如何找到相對應的憑證,

錢又在哪裡?

人行廈門市中心支行對陳女士的存單高度重視,經核實確認,人民銀行改制後,其儲蓄業務先後由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承接。也就是說,這張存單的底單被分流到了這兩家中的一家。

在人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的組織協調下,工行廈門分行和農行廈門分行發動全系統力量,在可能的網點展開全力查找,他們還就此諮詢了早已退休的老前輩。功夫不負有心人,底單在農業銀行找到了!

話說在上世紀70年代,

1200元可是一筆大數目。

畢竟也存了這麼多年,

利滾利、錢滾錢,

應該變成更多的money才對!

所以,44年過去了,

這張1200元的存單究竟能支取多少錢?

人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筆存單的利息計算要涉及1972年、1980年、1993年的多次儲蓄管理制度變革、至少16次的利率調整,還要考慮到利息個人所得稅的多次變化。

經過多方計算確認,

在支取日這筆存單本息合計為2684.04元,

其中利息1484.04元。

順利支取出現金後,陳女士開心地表示:

“總算把錢取出來了,雖然不多,

但也要對銀行工作人員的敬業和辛勞

表示衷心的感謝。”

平日裡熱情好客的陳女士透露,親戚朋友看到報導後都很關心,她要拿這筆錢好好款待一下廈門的親戚朋友。

沒錯,

過了40多年的銀行存款能夠順利取出來,

已經挺不容易了,

可是不少網友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

“44年前1200元鉅款,

如今2684.04元只夠吃頓飯。”

不少人替陳女士感到遺憾……

@angwish:原來1200都夠娶媳婦的。

@小寶Bowie1:還不如那張單子值錢。

@北京1188:24年前,買銀行股票,就不是這樣的結果。

還有人認為它是歷史的見證,留著更值錢......

@有故事的人:換做是我,這1200元不要了,也不會去取出來!它是歷史的見證,值得收藏!就怕以後拿出來,1200元的存單就值500了…兌也不是 、不兌也不是……

有人借此回憶起了歷史……

@養老人田國永Asia:這44年前1200元是一筆鉅款,可以蓋2台樓房,只可惜存入銀行了,終敵不過經濟的GDP增長,44年後取出2684元,你不理財等於坐等價值縮水。

@作家郭延:1200元在1973年差不多是城市裡普通職工兩到三年的工資。1973年,城市普通職工月均工資30~40元錢,(憑票供應)養活一家四口基本上沒問題。現在生活水準極大提高了,但是,(對於辛辛苦苦一分一毫存起微薄積蓄的老百姓)通脹猛於虎!一聲歎息!

看來大家還是感慨萬千啊,

那麼,新妹和大家一起來看看,

44年前1200元能買什麼?

上世紀70年代是計劃經濟,

普通職工工資每月20多元錢。

當年,好一點的大米約1角3分錢1斤,

豬肉7角錢1斤。

如果當年家裡有12口人,

一天只需要1元錢左右的伙食費。

也就是說,

這1200元,在當年堪稱一筆“鉅款”。

新妹也不禁腦洞大開,

要是當年把這筆錢投入到咱們杭州造房子,

那現在也算是包租婆一個啦!

哈哈,言歸正傳!

1、按工資算:相當於現在的30.355萬

報導稱,上世紀70年代是計劃經濟,普通職工工資每月20多元錢。

1200元相當於5年的工資。

如果按照2016年杭州市區年平均工資60710元,5年工資則達到30.355萬元。

2、按房價算,至少相當於現在的30萬

70年代時中國處於計劃經濟分配住房,還沒有“房價”這一概念。所以,買房還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從官方統計的資料來看,1987年才有全國性的房價統計。而有準確房價資料記載的是在1981年,當年浙江溫州里安商品房熱賣,68.85元/平方米。

意味著1973年將1200元放8年不動,然後去買溫州房子,可以買17.4平米。

而目前里安市房價為17112元/平米,意味著當時1200元至少值目前的30萬元。

3、按豬肉價格算,相當於現在的3.4萬元

當年,豬肉7角錢1斤。

1200元可以買1714.3斤豬肉。

如今豬肉算20元一斤,1714.3斤豬肉需要3.4萬元。

......

其實要和當年比物價,

還真是今非昔比!

只可惜,

44年的利息終究敵不過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

對此,你有什麼話要說?

可是不少網友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

“44年前1200元鉅款,

如今2684.04元只夠吃頓飯。”

不少人替陳女士感到遺憾……

@angwish:原來1200都夠娶媳婦的。

@小寶Bowie1:還不如那張單子值錢。

@北京1188:24年前,買銀行股票,就不是這樣的結果。

還有人認為它是歷史的見證,留著更值錢......

@有故事的人:換做是我,這1200元不要了,也不會去取出來!它是歷史的見證,值得收藏!就怕以後拿出來,1200元的存單就值500了…兌也不是 、不兌也不是……

有人借此回憶起了歷史……

@養老人田國永Asia:這44年前1200元是一筆鉅款,可以蓋2台樓房,只可惜存入銀行了,終敵不過經濟的GDP增長,44年後取出2684元,你不理財等於坐等價值縮水。

@作家郭延:1200元在1973年差不多是城市裡普通職工兩到三年的工資。1973年,城市普通職工月均工資30~40元錢,(憑票供應)養活一家四口基本上沒問題。現在生活水準極大提高了,但是,(對於辛辛苦苦一分一毫存起微薄積蓄的老百姓)通脹猛於虎!一聲歎息!

看來大家還是感慨萬千啊,

那麼,新妹和大家一起來看看,

44年前1200元能買什麼?

上世紀70年代是計劃經濟,

普通職工工資每月20多元錢。

當年,好一點的大米約1角3分錢1斤,

豬肉7角錢1斤。

如果當年家裡有12口人,

一天只需要1元錢左右的伙食費。

也就是說,

這1200元,在當年堪稱一筆“鉅款”。

新妹也不禁腦洞大開,

要是當年把這筆錢投入到咱們杭州造房子,

那現在也算是包租婆一個啦!

哈哈,言歸正傳!

1、按工資算:相當於現在的30.355萬

報導稱,上世紀70年代是計劃經濟,普通職工工資每月20多元錢。

1200元相當於5年的工資。

如果按照2016年杭州市區年平均工資60710元,5年工資則達到30.355萬元。

2、按房價算,至少相當於現在的30萬

70年代時中國處於計劃經濟分配住房,還沒有“房價”這一概念。所以,買房還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從官方統計的資料來看,1987年才有全國性的房價統計。而有準確房價資料記載的是在1981年,當年浙江溫州里安商品房熱賣,68.85元/平方米。

意味著1973年將1200元放8年不動,然後去買溫州房子,可以買17.4平米。

而目前里安市房價為17112元/平米,意味著當時1200元至少值目前的30萬元。

3、按豬肉價格算,相當於現在的3.4萬元

當年,豬肉7角錢1斤。

1200元可以買1714.3斤豬肉。

如今豬肉算20元一斤,1714.3斤豬肉需要3.4萬元。

......

其實要和當年比物價,

還真是今非昔比!

只可惜,

44年的利息終究敵不過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

對此,你有什麼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