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梁啟超的子女都那麼牛,他在培養孩子方面發人深省!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

還是一名改革家,他最著名的文章就是我們中學時要求背誦的《少年中國說》。但是,他不僅僅是這些家,他在教育孩子方面還很有一套。

梁啟超的三個兒子,建築專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專家梁思禮。梁啟超的繼室王桂荃與外孫閒話家常時,曾妙語評:“你們二舅思成學建築,要造房子;四舅思禮學軍事,免不了要毀房子;房子毀了,埋進地下,三舅思永又要去挖地底的房子。

他們一造,一毀,一挖,三人出自一家,看多有意思。”

梁啟超一生給子女寫了400多封家書,總計百余萬字,占他著作總量的十分之一,堪與《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並稱家教典範。

梁啟超被譽為“中國家教第一人”,他在教子育女方面上盡心盡力全面投入,其所育九個子女滿門俊秀,他的每封家書娓娓道出親子之情,其家教理念與實踐的結合甚稱完美,足以說明梁啟超無愧於這一稱號。

長女思順,詩詞研究專家、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

長子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科院院士;

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國成立後任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思忠,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思達,著名經濟學家;

三女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

四女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參加革命;

五子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科院院士。

梁啟超是怎樣培養孩子的?

在教育子女這個重大問題上,梁啟超的觀點發人深省:“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公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餒,盡自己的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

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梁啟超像蘇格拉底一樣,訓練年輕人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他們能力傑出或成為“成功者”,而是啟發他們的尊崇和節制、學習和創造,同時又不乏生之樂趣。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無論在何種境遇下,都能夠獲得內在的快樂。“你自己越有本事,你對別人的感情便越純粹”,或許,梁啟超之所以對子女的教育能如此豁達,乃是因為他自己足夠成功,

不需要望子成龍,無需通過子女的“出人頭地”來獲得滿足感。

儘管不強求成績,不干涉興趣,但梁啟超也有一件最看重的事情:品行。他曾說:“你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 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不看重成功,但是,看重“成人”。

確切地說,梁啟超並不是在子女教育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他是為子女提供了最好的成長條件。這個成長條件,就是梁啟超自己的精神趣味。自己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至高的精神趣味,並以此薰陶子女,才是一個父親能提供給孩子的最好的“生活條件”,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人生之旅曆途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萬不可因此著急失望,招精神之萎葸。” ——梁啟超

就是梁啟超自己的精神趣味。自己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至高的精神趣味,並以此薰陶子女,才是一個父親能提供給孩子的最好的“生活條件”,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人生之旅曆途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萬不可因此著急失望,招精神之萎葸。” ——梁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