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禁“乘飛機玩手機”是管制理念的進步

□閱盡

乘飛機用手機的禁令終於要解除了!這兩天,許多人都關注到了這一新聞。根據中國民航局最新修訂並將於10月實施的《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

旅客乘機能否使用手機等便攜電子設備,法規將不再統一禁止,而交由航空公司評估並制定管理政策。對此,輿論普遍理解為“乘機玩手機”即將成為現實。有業內人士樂觀估計,明年上半年此願就有望實現。但昨天也有媒體報稱,由於涉及諸多因素,乘機用手機短期不會完全放開。

或許,“乘機玩手機”從法規解禁到真正變為現實還有一段路程要走,個中或存理念博弈,航企在技術保障飛行安全方面的跟進亦不可少。

但無論如何,從民航局的明令嚴禁及處罰,到把裁量權交由航空公司掌握,“開口子”的彈性與開放姿態顯而易見。

乘飛機嚴禁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規定已實施多年。據稱出發點是為了飛行安全。但出國旅行的人們發現,在國外乘飛機時,有些航空公司並不禁止使用移動電子設備。這使得人們對國內乘機的類似規定產生懷疑和抵觸,

為此,近年也屢現乘客與機組人員間的矛盾衝突。而現實中,有些航企對航行時移動電子設備的使用也漸漸開始鬆口子,如飛機起降時提示關機,但高空續航時,卻並不徹底禁止,這也令“乘機嚴禁用手機”的規定失去嚴肅性。

正因為此,近年有關乘機開放手機使用的呼籲一直未停止過。此事之所以備受關注,很大程度在於手機運用的普及和廣泛,它已成許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枯燥的旅途中,用手機聽音樂、閱讀、看視頻等可説明人們打發時間,同時,有些商旅人士亦有辦公需求,要隨時掌握市場及各種商務資訊等。而更深層的意義還在於,手機的使用與否,已成為網路資訊社會人們的一項基本權利。即便是短時間的剝奪,亦需有理有據更要有法律授權。

航空企業出於飛行安全考慮,對旅客的行為做出某種限制,

人們可以理解。如飛機上抽煙明顯威脅和影響飛行安全等,即屬此列。至於乘機對手機的使用限制,當現實技術和理念對使用手機造成的飛行安全隱患不能完全排除時,人們亦能予以寬諒。然而,經過多年實踐,連民航通訊專家也承認,全球並未發生一起因使用手機造成的飛機通訊、導航等干擾案例,也無明確實驗可證明其干擾危害時,對相關法規的修訂就理所當然了。

作為行業法規,民航局這次頒發的相關規定,將乘機能否使用手機的裁量權交由航企評估,再由航企向民航局申報,這固然表明主管部門所秉持的審慎態度,但對航企提高服務水準其實也是一種鞭策。法規一律禁止固然易行,但也壓抑了企業提高服務保障的積極性。將決策權交由企業,事實上也將企業推向提高優質服務的競爭之中。資訊社會,提供旅途手機使用便利,顯然也是航企競爭力的實在體現。

其實,飛機上能否用手機的背後也牽出一個嚴肅話題,那就是為了某種崇高的目的(譬如安全),是否就可以輕易剝奪公民的權利。這一點,在某些壟斷行業或部門,表現得尤為突出,為了自身管理或運營的方便,往往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動輒限制或褫奪民眾權利。其實,真正的法治社會,對公共安全固需謹慎,公眾權利同樣亦不可輕視,二者不可偏廢。逐步放開乘機使用移動電子設備的限制,既是理性的回歸,也是一種法治觀念的進步。

(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

顯然也是航企競爭力的實在體現。

其實,飛機上能否用手機的背後也牽出一個嚴肅話題,那就是為了某種崇高的目的(譬如安全),是否就可以輕易剝奪公民的權利。這一點,在某些壟斷行業或部門,表現得尤為突出,為了自身管理或運營的方便,往往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動輒限制或褫奪民眾權利。其實,真正的法治社會,對公共安全固需謹慎,公眾權利同樣亦不可輕視,二者不可偏廢。逐步放開乘機使用移動電子設備的限制,既是理性的回歸,也是一種法治觀念的進步。

(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