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黃霑還在,他一定依然會癡癡笑笑耍人間

他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他與倪匡、蔡瀾一同被稱為“香港三大名嘴”,

他見證了香港樂壇的崛起、輝煌與沒落,他仍被公認為香港流行音樂的“詞壇教父”,

是香港的一個時代標籤。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

鬼才黃霑,如此自評。

編者:要是黃霑還活著,他就應該76歲了。

黃霑曾說,從少年時,他就有夢,要當作曲人,讓大家都唱他的歌。可少年夢,有多少可以成真呢?他的第一首歌寫給初戀女友,可臨摹味兒太重,

沒有發表。機緣巧合之中開始寫詞,並一發不可收拾。

他一生創作了近2000首流行曲,像我們熟悉的《滄海一聲笑》、《倩女幽魂》、《世間始終對你好》都是他作詞作曲,這些歌曲到現在也依然影響著兩岸三地。本以為他會滿意自己的音樂生涯,可他卻說:

我回顧三十年的歌樂生涯,只覺得人人事事,其實經過歲月沖洗,一切都會變得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我曾努力過。而且,完成了一些作品。

曾經努力過,而在努力的過程中,似有所得,已經仿佛此生不枉。此刻,回想起少年夢,不禁會心而笑。在某一程度上,我的少年夢成真了:大家都在唱我的歌。雖然,到今天,令我完全滿意的歌,依舊還沒有出現。我還會努力下去。

不想再多說什麼,只想用舊時的回憶,在今天向這個音樂人致敬。

在香港,霑叔是粵語填詞界承前啟後的人物。黃霑在兩岸三地的影響力,可以從他填詞的三首歌曲中看出:《我的中國心》《楚留香》《獅子山下》。

當歌手張明敏在1984年的春晚演唱了《我的中國心》之後,這歌曲就瞬即“秒殺”了十幾億愛國的電視觀眾。與紅歌不同,霑叔巧妙地運用“長江、長城、黃山、黃河”,把國傢俱象化。這樣,無論聽眾的政治取向如何,都能產生共鳴,

感受到海外遊子眷戀祖國之情。

內地是通過《我的中國心》認識霑叔的;而在臺灣,霑叔是從《楚留香》開始為人熟悉。《楚留香》是粵語歌,但在臺灣有多紅呢?《楚留香》是1979年無線拍的電視劇,由鄭少秋飾楚留香,趙雅芝飾蘇蓉蓉,而鄭少秋自己主唱的同名主題曲,

正是由黃霑作詞。在這一年,也就是1982年,《楚留香》引進到臺灣,首播便讓當地觀眾為之瘋狂,連帶著也讓主題曲走進了臺灣的千家萬戶,甚至成為臺灣喪葬儀式時必奏的挽曲。歌中的兩句歌詞“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恰好與逝者想對親朋好友說的遺言吻合。

說過了黃霑對內地與臺灣的影響,那麼他在香港又有什麼膾炙人口的歌曲呢?答案是:太多太多了。當中,最能感動香港人的應該是霑叔作詞、顧嘉輝作曲、羅文演唱的《獅子山下》。這首歌,是由香港電臺電視部製作、於1975年首播的電視劇《獅子山下》的主題曲,曲中表達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香港這個蕞爾小島,放下成見、同舟共濟的精神。

《獅子山下》這部電視劇斷斷續續播了30多年,而《獅子山下》這首歌,也漸漸地成為市民心目中的香港市歌。香港人還把詞中那種奮發向上、逆境求存的香港精神稱為“獅子山下精神”。在2002年香港經濟衰退的時候(一說是香港當時經歷了全球最長的經濟衰退期),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也就是後來娶了中國“跳水皇后”伏明霞的那位)就曾在香港立法會宣讀財政預算案時,引用了《獅子山下》的歌詞,勉勵港人。前總理朱鎔基也曾經吟誦過這歌詞,鼓勵香港人要自強不息。

雖然《獅子山下》對香港影響至大,但香港人對霑叔的作品各有所好。我偏愛他在1977年電視劇《家變》主題曲當中的兩句歌詞:“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這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觀。而據說霑叔自己最喜歡電視劇《強人》主題曲裡面的“莫記此中得失,不記恨愛相纏,只記共你當年,曾經相識過”這四句歌詞,因為這正是他博士論文中所寫的結語。

一九九〇年,黃霑自己現身在《滄海一聲笑》中放聲一嘯(黃霑詞曲兼唱,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粗嘎難聽,卻令人一震。這時黃霑的形象,已經不僅是幕後作者,而是一個灑脫縱情放浪江湖的中國民間浪人形象。

83版的《射雕英雄傳》無疑是許多內地人認識金庸的開始,《世間始終你好》和劇集一起成為時代標籤級的記憶,顧家輝氣勢逼人的旋律,配上黃霑至情至性的歌詞,將群鹿爭雄、勢如破竹的英氣和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纏綿兩種完全不同的風味奇妙地共冶一爐,呈現出一種剛柔並濟的別致面貌。

人生路,美夢似路長,路裡風霜,風霜撲面幹,紅塵裡,美夢有幾多方向,找癡癡夢幻中心愛,路隨人茫茫......

《倩女幽魂》“人生夢如路長,夢裡依稀有淚光”的淒美和哀婉,宛然古代詞境的複現,裡面有人生如夢的中國生死觀,還有戲夢紅塵的文人處世態度;

情與義一直是黃霑創作的歌曲中的一個主旋律,為《英雄本色》創作的主題歌《當年情》,則沒有走那種生猛剛勁的路,而是用一種內斂的筆調反映出江湖人物心中的無奈與唏噓。

隨著一陣略顯蒼涼的口琴聲飄過,張國榮傾訴一般的歌聲堅定地緩緩飄出,讓人體會到一份溫暖與感動交織的內心交集,黃霑用他的詞告訴我們,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許就是看來很渺小的個人情感。字裡行間對往日的懷念和對親情的渴望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對這部影片多了一層深層的人性思索。

在黃霑最突出的幾個代表作中:《上海灘》主題曲“浪奔浪流”,“淘盡了世間事,亦未平復人間爭鬥”的態度,正是蘇東坡在《赤壁懷古》、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態度;《倩女幽魂》“人生夢如路長,夢裡依稀有淚光”的淒美和哀婉,宛然古代詞境的複現,裡面有人生如夢的中國生死觀,還有戲夢紅塵的文人處世態度;而《黃飛鴻》直接套用了中國的古曲《將軍令》,《滄海一聲笑》直接取材於廣東音樂;而黃霑最深的底蘊,一是癡,一是笑;癡是悲,是淒涼,是中國人對塵世的眷戀;笑是喜,是灑脫,是中國人對人世的放達。

黃霑就像金庸筆下的幾個老俠士,他有老頑童周伯通的天真任性,黃藥師的傲視世俗,又兼備洪七公的濟世情懷,還有一燈大師的悲憫氣象。

痛後,終能放下。

黃霑在生命的最後時段,仍然不改開朗豁達的性格。

想睡就睡,想吃就吃,完全不忌口。

甚至在去世那年親自繪畫了達摩像,自題:

“達摩面如馬克思,倒是個有創意的想像。”

此間話語機鋒,有誰能識?

“世界是無常的,變幻才是永恆,一定要活得開心。”

活得開心,也許,正是霑叔一生的寫照。

江山笑,煙雨遙,吟盡滄桑世事之後,一笑絕塵,告別人世。

黃霑,

終究還是以才子始,以才子終,不涉廟堂,只問江湖,坦蕩活自己。

說過了黃霑對內地與臺灣的影響,那麼他在香港又有什麼膾炙人口的歌曲呢?答案是:太多太多了。當中,最能感動香港人的應該是霑叔作詞、顧嘉輝作曲、羅文演唱的《獅子山下》。這首歌,是由香港電臺電視部製作、於1975年首播的電視劇《獅子山下》的主題曲,曲中表達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香港這個蕞爾小島,放下成見、同舟共濟的精神。

《獅子山下》這部電視劇斷斷續續播了30多年,而《獅子山下》這首歌,也漸漸地成為市民心目中的香港市歌。香港人還把詞中那種奮發向上、逆境求存的香港精神稱為“獅子山下精神”。在2002年香港經濟衰退的時候(一說是香港當時經歷了全球最長的經濟衰退期),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也就是後來娶了中國“跳水皇后”伏明霞的那位)就曾在香港立法會宣讀財政預算案時,引用了《獅子山下》的歌詞,勉勵港人。前總理朱鎔基也曾經吟誦過這歌詞,鼓勵香港人要自強不息。

雖然《獅子山下》對香港影響至大,但香港人對霑叔的作品各有所好。我偏愛他在1977年電視劇《家變》主題曲當中的兩句歌詞:“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這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觀。而據說霑叔自己最喜歡電視劇《強人》主題曲裡面的“莫記此中得失,不記恨愛相纏,只記共你當年,曾經相識過”這四句歌詞,因為這正是他博士論文中所寫的結語。

一九九〇年,黃霑自己現身在《滄海一聲笑》中放聲一嘯(黃霑詞曲兼唱,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粗嘎難聽,卻令人一震。這時黃霑的形象,已經不僅是幕後作者,而是一個灑脫縱情放浪江湖的中國民間浪人形象。

83版的《射雕英雄傳》無疑是許多內地人認識金庸的開始,《世間始終你好》和劇集一起成為時代標籤級的記憶,顧家輝氣勢逼人的旋律,配上黃霑至情至性的歌詞,將群鹿爭雄、勢如破竹的英氣和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纏綿兩種完全不同的風味奇妙地共冶一爐,呈現出一種剛柔並濟的別致面貌。

人生路,美夢似路長,路裡風霜,風霜撲面幹,紅塵裡,美夢有幾多方向,找癡癡夢幻中心愛,路隨人茫茫......

《倩女幽魂》“人生夢如路長,夢裡依稀有淚光”的淒美和哀婉,宛然古代詞境的複現,裡面有人生如夢的中國生死觀,還有戲夢紅塵的文人處世態度;

情與義一直是黃霑創作的歌曲中的一個主旋律,為《英雄本色》創作的主題歌《當年情》,則沒有走那種生猛剛勁的路,而是用一種內斂的筆調反映出江湖人物心中的無奈與唏噓。

隨著一陣略顯蒼涼的口琴聲飄過,張國榮傾訴一般的歌聲堅定地緩緩飄出,讓人體會到一份溫暖與感動交織的內心交集,黃霑用他的詞告訴我們,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許就是看來很渺小的個人情感。字裡行間對往日的懷念和對親情的渴望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對這部影片多了一層深層的人性思索。

在黃霑最突出的幾個代表作中:《上海灘》主題曲“浪奔浪流”,“淘盡了世間事,亦未平復人間爭鬥”的態度,正是蘇東坡在《赤壁懷古》、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態度;《倩女幽魂》“人生夢如路長,夢裡依稀有淚光”的淒美和哀婉,宛然古代詞境的複現,裡面有人生如夢的中國生死觀,還有戲夢紅塵的文人處世態度;而《黃飛鴻》直接套用了中國的古曲《將軍令》,《滄海一聲笑》直接取材於廣東音樂;而黃霑最深的底蘊,一是癡,一是笑;癡是悲,是淒涼,是中國人對塵世的眷戀;笑是喜,是灑脫,是中國人對人世的放達。

黃霑就像金庸筆下的幾個老俠士,他有老頑童周伯通的天真任性,黃藥師的傲視世俗,又兼備洪七公的濟世情懷,還有一燈大師的悲憫氣象。

痛後,終能放下。

黃霑在生命的最後時段,仍然不改開朗豁達的性格。

想睡就睡,想吃就吃,完全不忌口。

甚至在去世那年親自繪畫了達摩像,自題:

“達摩面如馬克思,倒是個有創意的想像。”

此間話語機鋒,有誰能識?

“世界是無常的,變幻才是永恆,一定要活得開心。”

活得開心,也許,正是霑叔一生的寫照。

江山笑,煙雨遙,吟盡滄桑世事之後,一笑絕塵,告別人世。

黃霑,

終究還是以才子始,以才子終,不涉廟堂,只問江湖,坦蕩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