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外媒體聚焦甘肅代表團開放日 王三運林鐸等代表回答記者提問

原標題:中外媒體聚焦甘肅代表團開放日 王三運林鐸等代表回答記者提問

3月12日下午,甘肅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媒體開放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60餘家中外媒體100多名記者聚焦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記者 張鐵梁

記者現場提問。

甘肅日報3月12日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媒體開放日”。

下午,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路透社、俄羅斯金磚電視臺阿爾法電視臺、日本共同社等60多家中外媒體100多名記者早早趕到代表團駐地,聚焦甘肅經濟社會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林鐸等代表,就精准扶貧、去產能、首屆敦煌文博會、旅遊業發展等問題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

“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全面小康上絕不拖全國後腿”

“甘肅將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深入實施雙聯行動和脫貧攻堅行動,讓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越到後面難度越大。請問甘肅脫貧攻堅取得了哪些成就,還存在哪些困難,下一步將如何下好‘精准’這盤棋?”人民日報記者首先提問。

王三運代表回答說,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是甘肅省情的基本特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視察甘肅時作出的“連片特困地區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要放在扶貧開發上,把扶貧開發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要指示,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戰略思想,依託聯村聯戶行動、扶貧攻堅行動和精准脫貧行動,打出了一套扶貧脫貧的“組合拳”,推動全省貧困人口明顯減少、貧困發生率明顯下降、群眾收入明顯增加、基本條件明顯改善,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這些成效的取得,歸功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戰略思想的光輝指引,有賴於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談及我省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和下一步的工作,王三運代表說,

甘肅貧困複合型特徵非常明顯,扶貧脫貧難在基礎設施上、難在產業發展上、難在觀念轉變上、難在成果鞏固上。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戰略思想,瞄準“兩不愁三保障”這一現行標準,緊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堅持“繡花”式扶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保持扶貧工作隊伍穩定,更加精准地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一是著力解決好脫貧全面性問題,防止和克服簡單以收入為脫貧標準、忽視“兩不愁三保障”等內容的現象,在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上下功夫。二是著力解決好脫貧可持續問題,防止和克服重“輸血”、輕“造血”的現象,在培育可持續發展產業上下功夫。三是著力解決好內生動力問題,防止和克服扶貧“養懶漢”的現象,在培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動力和能力上下功夫。四是著力解決好脫貧真實可靠問題,防止和克服層層加碼、數字脫貧等形式主義現象,在脫真貧、真脫貧上下功夫。五是著力解決好強基固本問題,防止和克服村級組織軟弱渙散現象,在更好發揮脫貧致富戰鬥堡壘作用上下功夫,進一步把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工作做深做實,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面小康上絕不拖全國後腿。

“採取巨大的決心、堅決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切切實實推進全省經濟結構的調整”

中央電視臺記者問,去年甘肅提前三個月時間,並且超額完成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甘肅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林鐸代表說,甘肅是全國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重化特徵非常明顯,礦業開發、煤炭生產在全省經濟結構所占比重也比較大。黨中央確定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調整結構的主線,這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實踐創新。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完成“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既是黨中央給予我們的一項政治任務和要求,也是全省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的重大機遇和現實需要。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站在全域和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高度,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主動出擊調結構,全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工作。去年我省按照國家要求,結合省情實際,及時制定了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意見和系列配套措施,採取巨大的決心、堅決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切切實實推進全省經濟結構的調整,取得了明顯效果,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去年8月份就完成了壓減生鐵產能160萬噸、粗鋼產能144萬噸的任務,壓減煤炭產能427萬噸,比國家下達的任務多出30萬噸。

林鐸代表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今年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要求,繼續把“三去一降一補”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一項一項抓落實,堅定不移繼續把“三去一降一補”的工作抓實抓好。

“首屆文博會圓滿成功、取得了豐碩成果”

俄羅斯金磚電視臺阿爾法電視臺記者問,首屆絲綢之路

防止和克服簡單以收入為脫貧標準、忽視“兩不愁三保障”等內容的現象,在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上下功夫。二是著力解決好脫貧可持續問題,防止和克服重“輸血”、輕“造血”的現象,在培育可持續發展產業上下功夫。三是著力解決好內生動力問題,防止和克服扶貧“養懶漢”的現象,在培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動力和能力上下功夫。四是著力解決好脫貧真實可靠問題,防止和克服層層加碼、數字脫貧等形式主義現象,在脫真貧、真脫貧上下功夫。五是著力解決好強基固本問題,防止和克服村級組織軟弱渙散現象,在更好發揮脫貧致富戰鬥堡壘作用上下功夫,進一步把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工作做深做實,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面小康上絕不拖全國後腿。

“採取巨大的決心、堅決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切切實實推進全省經濟結構的調整”

中央電視臺記者問,去年甘肅提前三個月時間,並且超額完成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甘肅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林鐸代表說,甘肅是全國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重化特徵非常明顯,礦業開發、煤炭生產在全省經濟結構所占比重也比較大。黨中央確定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調整結構的主線,這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實踐創新。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完成“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既是黨中央給予我們的一項政治任務和要求,也是全省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的重大機遇和現實需要。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站在全域和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高度,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主動出擊調結構,全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工作。去年我省按照國家要求,結合省情實際,及時制定了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意見和系列配套措施,採取巨大的決心、堅決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切切實實推進全省經濟結構的調整,取得了明顯效果,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去年8月份就完成了壓減生鐵產能160萬噸、粗鋼產能144萬噸的任務,壓減煤炭產能427萬噸,比國家下達的任務多出30萬噸。

林鐸代表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今年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要求,繼續把“三去一降一補”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一項一項抓落實,堅定不移繼續把“三去一降一補”的工作抓實抓好。

“首屆文博會圓滿成功、取得了豐碩成果”

俄羅斯金磚電視臺阿爾法電視臺記者問,首屆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