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夏目漱石:詩究竟在哪裡?丨每日讀第105期

想做個每日精選一篇書摘的小欄目

從譯文社的書中,摘一些有趣或無趣的內容

今天了第一百零五篇

也歡迎看到您發來的個人建議

告訴我想讀哪位元作家的作品

- 105-

“人世難居。愈是難居,愈想遷移到安然的地方。當覺悟到無論走到何處都是同樣難居時,便產生詩,產生畫。”

文|夏目漱石

自己也不知道,詩究竟在哪裡

文|夏目漱石 譯|陳德文

摘自|《草枕》第一章

- 聲明:如需轉載先請私信聯繫 -

一邊在山路攀登,一邊這樣思忖。

發揮才智,

則鋒芒畢露;憑藉感情,則流於世俗;堅持己見,則多方掣肘。總之,人世難居。

愈是難居,愈想遷移到安然的地方。當覺悟到無論走到何處都是同樣難居時,便產生詩,產生畫。

創造人世的,既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左鄰右舍的芸芸眾生。這些凡人創造的人世尚且難居,還有什麼可以搬遷的去處?要有也只能是非人之國,而非人之國比起人世來恐怕更難久居吧。

人世難居而又不可遷離,

那就只好于此難居之處儘量求得寬舒,以便使短暫的生命在短暫的時光裡過得順暢些。於是,詩人的天職產生了,畫家的使命降臨了。一切藝術之士之所以尊貴,正因為他們能使人世變得嫺靜,能使人心變得豐富。

從難居的人世剔除難居的煩惱,將可愛的大千世界如實抒寫下來,就是詩,就是畫,或者是音樂,是雕刻。詳細地說,不寫也可以。只要親眼所見,就能產生詩,

就會湧出歌。想像即使不落於紙墨,胸膛裡自會響起璆鏘之音;丹青縱然不向畫架塗抹,心目中自然映出絢爛之五彩。我觀我所居之世,將其所得納於靈台方寸的鏡頭中,將澆季溷濁之俗界映照得清淳一些,也就滿足了。故無聲之詩人可以無一句之詩;無色之畫家可以無尺幅之畫,亦能如此觀察人世,如此解脫煩惱,如此出入于清淨之界,亦能如此建立獨一無二之乾坤,
掃蕩一切私利私欲之羈絆。——正是在這些方面,他們要比千金之子、萬乘之君,比所有的俗界的寵兒都要幸福。

居於此世凡二十年,乃知此世自有可居之處,過了二十五年,方覺悟到明暗一如表裡,立於太陽之下,便肯定出現影子。至於三十年後的今天,我這樣想——歡樂愈多則憂愁愈深;幸福愈大則痛苦愈劇。舍此則無法存身,舍此世界就不能成立。金錢是寶貴的,寶貴的金錢積攢多了,

睡也睡不安穩。愛情是歡樂的,歡樂的愛情積聚起來,反而使人覺得沒有愛情的往昔更可懷念。閣僚的肩膀支撐著幾百萬人的足跟,背負著整個天下的重任。吃不到美味的食物會覺得遺憾,吃得少了不感到饜足,吃得多了其後也不會愉快……

我的思緒漂流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右腳突然踏在一塊很不牢靠的石頭尖上,為了保持平衡,左腳猛地向前跨出了一步。雖然避免了跌跤,但我的屁股就勢坐到了三尺寬的岩石之上,肩上的畫具從腋下彈了出來,幸好沒有出什麼事。

站起身來向下一望,道路的左前方聳立著一座山峰,像倒扣著的鐵桶。不知是杉樹還是檜柏,從山腳一直生長到峰頂,鬱鬱蒼蒼的景色中點綴著淡紅的山櫻。山間煙霧沆蕩,依稀難辨。前面有一座禿山,峭拔淩厲,直逼眉梢。光禿的山脊,像巨人用斧頭劈開來一般,銳利的斷面一直插進穀底。天邊可以看到一棵樹,那大概是紅松。就連枝間的空隙也看得一清二楚。向前走還有二百米的路程,看到高處飄動著紅毛毯子,再登上去,就會到達那裡吧。道路頗為艱難。

單是開闢泥路,不須花費很多工夫,土中有大石塊,泥土容易平整,但石塊卻不容易平整。石頭雖然打碎了,但岩石卻沒辦法收拾,悠然地聳峙在開闢出的道路上,毫無為我等讓路的意思。既然對方無動於衷,要想過去就得翻越岩石,或者繞道而行。沒有岩石的地方也不好走。兩邊高起,中間凹陷,簡直就像把六尺寬的地面劈成三角形大溝,其頂點正好貫穿在大溝的中央。與其說是走路,不如說橫渡河底更為適當。本來就不急於趕路,我腳步散漫地走上彎彎曲曲的羊腸小徑。

忽然,腳下傳來雲雀的叫聲。向山谷望去,無影無蹤,不知雲雀在哪裡鳴叫,只是聲音非常清脆,聽起來一聲連一聲,非常急促。方圓數裡以內的空氣,宛如被跳蚤叮咬一般令人難以忍受。那鳥的鳴叫聲沒有瞬間的餘裕。它在春日裡鳴叫,叫來了黎明,叫來了黃昏。看來,它非用鳴聲送走這優雅的春色不肯甘休。它一個勁兒飛升,無窮盡地飛升,雲雀一定會死在雲端裡。飛升到至高點時,也許在隨著流雲飄浮的時候,形體消失了,只把聲音留在空中。

繞過陡峭的岩石,向右拐過一個險要的地形——要是盲人,肯定會從這裡倒栽蔥掉下去——側身向下一望,一片油菜花。我想,雲雀大概落到那裡去了吧。不,它是從那金黃的原野裡飛來的。接著我又想,也許降落的雲雀和飛升的雲雀作十字形交叉而過的吧。最後我這樣想,無論是在降落的時候,還是飛升的時候,或者交叉而過的時候,它們都在不住地高聲鳴叫吧。

春,睡了。貓忘記了捕鼠。人忘掉了借債的事,有時會變得魂不守舍,忘其所在。只有遠遠望見菜花的時候,眼睛才蘇醒過來。只有聽到雲雀鳴叫的時候,靈魂才分明有了著落。雲雀鳴叫不是靠嘴,而是用整個靈魂鳴叫。靈魂的活動通過聲音表達出來,當數雲雀的鳴叫顯得更有力量。啊,真愉快!這樣思想,這樣愉快,正是詩。

驀然想起了雪萊的《致雲雀》,便在嘴裡吟誦著。只記住兩三句。這兩三句是這樣的:

We look before and after,

And pine for what is not:

Our sincerest laughter

With some pain is fraught;

Our sweetest songs are those that tell of saddest thought.

“瞻前而顧後,人欲不知足:至誠之笑聲,中有苦痛絡,至甘之歌詞,是部愁思史。”

是啊,詩人不管如何幸福,他總不能像那雲雀一樣忘卻周圍的現狀,執著地、專心地去歌唱自我的喜悅。西方的詩自不待言,就連中國的詩也時常有“萬斛愁”之類的字眼。因為是詩人,愁有萬斛之多,如果是一般人,也許只有一合吧。這樣看來,詩人抑或比常人更加勞苦,他們的神經要比凡夫俗子銳敏一倍。他們既有超俗的喜悅,又有無量的悲愁。若是這樣,作為一個詩人,倒是值得考慮的事。

山路暫時平坦些。右面是雜木叢生的山巒,左面仍然是一望無際的菜花。腳下時時踩著蒲公英,鋸齒狀的葉片毫無顧忌地向四方伸展開去,簇擁著中央一顆金黃的圓球兒。我被菜花吸引了,每當踩著蒲公英,便產生愛憐之情。回頭一看,金黃的圓球兒依然安臥在鋸齒狀的葉片中間,多麼優遊自在。我又在繼續思考著。

詩人也許常有憂愁纏繞心頭,然而聽到雲雀的叫聲,則不會感到有絲毫的痛苦。即使看著菜花,胸中也只是高興地撲撲跳動。蒲公英也是一樣,櫻花——櫻花不知不覺看不到了。這回來到山裡,接觸了自然景物,所見所聞都很有趣。只因為有趣,便不會產生別樣的痛苦。即便有,也只是腿腳疲乏、吃不到美味的食物罷了。

那麼為何不感到痛苦呢?因為我只把這景色當成一幅畫來看,當作一卷詩來讀。既然是畫,是詩,便不會泛起如下的念頭:開拓出一片地皮,架起一道橋樑,賺一筆錢財。正是這樣的景色——這種既不能飽腹又不能補足月薪的景色,它能使我心境快樂,沒有勞苦,也沒有憂慮。自然力的可貴正在於此。于頃刻之間陶冶吾人的性情,使之醉意朦朧地進入清醇的詩境,這就是自然。

戀愛是美的,孝行是美的,忠君愛國也是好的。然而,如果自己是當事者,也會捲入利害的旋風之中,被這些美的事物和好的事物弄得眼花繚亂。自己也不知道,詩究竟在哪裡。

為了瞭解這一點,只能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這樣才有可能弄個明白。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看戲有意思,讀小說也有意思。看戲讀小說覺得有興趣的人,都把自己的利害束之高閣了。在這一看一讀之間,便成為詩人。

不過,普通的戲劇和小說也是難免有人情的。苦惱,憤怒,喧鬧,號哭。觀眾和讀者也會隨著一同苦惱,憤怒,喧鬧,號哭。其可取之處,抑或在於不帶有什麼私欲。正因為沒有私欲,其他的情緒就顯得非常活躍。這倒是可厭的。

苦惱,憤怒,喧鬧,號哭,這些都是人世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在世上生活了三十年,飽嘗了這一切。既已膩煩,再從戲劇和小說裡反復感受同樣的刺激,實在受不了。我所希望的詩不是鼓舞那種世俗人情的東西,而是放棄俗念、使心情脫離塵界的詩,哪怕是暫時的也好。不管多麼偉大的戲劇著作,都無法脫離人情。是非不清的小說也是絕少的。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永遠不能脫離世界。尤其是西洋詩,吟詠人情世故是它的根本,因此,即使詩歌裡的精華之作也無法從此種境遇中解脫出來。到處都是同情啦、愛啦、正義啦、自由啦,世上全是這些流行貨色在起作用。即使那些堪稱為詩的東西,也只能在地面上往來奔走,而無法忘卻金錢上的交易。難怪雪萊聽到雲雀的叫聲也只能歎息一番。

可喜的是,有的東方詩歌倒擺脫了這一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單從這兩句詩裡,就有完全忘卻人世痛苦的意思。這裡既沒有鄰家姑娘隔牆窺探,也沒有親戚朋友在南山供職。這是拋卻一切利害得失,超然出世的心情。“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僅僅二十個字,就建立起別一個優雅的乾坤。這個乾坤的功德,並非《不如歸》和《金色夜叉》那樣的功德,而是對輪船、火車、權利、義務、道德、禮義感到膩煩以後,忘掉一切,沉睡未醒的功德。

如果說睡眠是二十世紀所需要的,那麼這種含有出世意味的詩作,對於二十世紀來說也是寶貴的。遺憾的是,如今寫詩和讀詩的人,全都受到西洋人的影響,沒有人願意駕起扁舟,悠悠然去追溯桃花源的所在了。我本來不想以詩人為職業,所以無意將王維、陶淵明所追求的境界在當今的世界上推而廣之。只是覺得對於自己來說,此種感受比起參加一次遊藝會或舞會更加有用,比看一場《浮士德》或《哈姆雷特》更值得珍視。獨自一人背負著畫具和三腳架,盤桓於春天的山路上,正是為了這個目的。我想直接從大自然中吸收陶淵明、王維的詩的意境,須臾間逍遙於非人情的天地之間。這是一種令人沉醉的雅興。

誠然,作為人世上的一分子,儘管十分喜愛,也不會長久置身於非人情的環境之中。陶淵明不可能一年到頭都盯著南山瞧個沒完,王維也不願意在竹林中連蚊帳都不掛一直睡下去。我想,他們會把多餘的菊花賣給花店,把新生的竹筍送到菜市場去。我當然也是如此。不管對雲雀和菜花如何中意,但我也不能野居山間,幹出那種不合人情的事來。在這樣的地方也能遇見人。有把衣服曳在腰間、用毛巾裹著頭的老爺子;有穿著紅圍裙的大姐;有時還碰到面孔比人長得多的馬。儘管受到千萬棵檜樹的包圍,儘管呼吸著海拔幾百米高的空氣,仍然能夠感受到人的氣息。豈但如此,跨過山梁,前方就是今日寄宿的那古井溫泉場了。

(完)

相關圖書推薦

《草枕》

[日] 夏目漱石|著

陳德文|譯

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說寫“我”——一個青年畫家為了躲避俗世的憂煩,尋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山村,以及在那裡的所見所思所聞。作品著重描寫了山村中的人和景物,其間穿插著大量"我"關於藝術論和美學觀的獨白,並比較了東西方藝術的差異。

戳以下標題可跳轉至

完整每日讀目錄請戳文末閱讀原文

每日讀第100期

《呀,那個老傢伙幹得還真不錯!》

作者:納博科夫

每日讀第101期

《在美國,精英到底是些什麼人?》

作者:克里斯多夫·海耶斯

每日讀第102期

《沒有麻煩,就沒有生意》

作者:雷蒙德·錢德勒

每日讀第103期

《在詩人那轟鳴的夢中》

作者:勞倫斯·費林蓋蒂

每日讀第104期

《他們是受操控的媒介,也是復仇和懲罰的實施者》

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上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但我的屁股就勢坐到了三尺寬的岩石之上,肩上的畫具從腋下彈了出來,幸好沒有出什麼事。

站起身來向下一望,道路的左前方聳立著一座山峰,像倒扣著的鐵桶。不知是杉樹還是檜柏,從山腳一直生長到峰頂,鬱鬱蒼蒼的景色中點綴著淡紅的山櫻。山間煙霧沆蕩,依稀難辨。前面有一座禿山,峭拔淩厲,直逼眉梢。光禿的山脊,像巨人用斧頭劈開來一般,銳利的斷面一直插進穀底。天邊可以看到一棵樹,那大概是紅松。就連枝間的空隙也看得一清二楚。向前走還有二百米的路程,看到高處飄動著紅毛毯子,再登上去,就會到達那裡吧。道路頗為艱難。

單是開闢泥路,不須花費很多工夫,土中有大石塊,泥土容易平整,但石塊卻不容易平整。石頭雖然打碎了,但岩石卻沒辦法收拾,悠然地聳峙在開闢出的道路上,毫無為我等讓路的意思。既然對方無動於衷,要想過去就得翻越岩石,或者繞道而行。沒有岩石的地方也不好走。兩邊高起,中間凹陷,簡直就像把六尺寬的地面劈成三角形大溝,其頂點正好貫穿在大溝的中央。與其說是走路,不如說橫渡河底更為適當。本來就不急於趕路,我腳步散漫地走上彎彎曲曲的羊腸小徑。

忽然,腳下傳來雲雀的叫聲。向山谷望去,無影無蹤,不知雲雀在哪裡鳴叫,只是聲音非常清脆,聽起來一聲連一聲,非常急促。方圓數裡以內的空氣,宛如被跳蚤叮咬一般令人難以忍受。那鳥的鳴叫聲沒有瞬間的餘裕。它在春日裡鳴叫,叫來了黎明,叫來了黃昏。看來,它非用鳴聲送走這優雅的春色不肯甘休。它一個勁兒飛升,無窮盡地飛升,雲雀一定會死在雲端裡。飛升到至高點時,也許在隨著流雲飄浮的時候,形體消失了,只把聲音留在空中。

繞過陡峭的岩石,向右拐過一個險要的地形——要是盲人,肯定會從這裡倒栽蔥掉下去——側身向下一望,一片油菜花。我想,雲雀大概落到那裡去了吧。不,它是從那金黃的原野裡飛來的。接著我又想,也許降落的雲雀和飛升的雲雀作十字形交叉而過的吧。最後我這樣想,無論是在降落的時候,還是飛升的時候,或者交叉而過的時候,它們都在不住地高聲鳴叫吧。

春,睡了。貓忘記了捕鼠。人忘掉了借債的事,有時會變得魂不守舍,忘其所在。只有遠遠望見菜花的時候,眼睛才蘇醒過來。只有聽到雲雀鳴叫的時候,靈魂才分明有了著落。雲雀鳴叫不是靠嘴,而是用整個靈魂鳴叫。靈魂的活動通過聲音表達出來,當數雲雀的鳴叫顯得更有力量。啊,真愉快!這樣思想,這樣愉快,正是詩。

驀然想起了雪萊的《致雲雀》,便在嘴裡吟誦著。只記住兩三句。這兩三句是這樣的:

We look before and after,

And pine for what is not:

Our sincerest laughter

With some pain is fraught;

Our sweetest songs are those that tell of saddest thought.

“瞻前而顧後,人欲不知足:至誠之笑聲,中有苦痛絡,至甘之歌詞,是部愁思史。”

是啊,詩人不管如何幸福,他總不能像那雲雀一樣忘卻周圍的現狀,執著地、專心地去歌唱自我的喜悅。西方的詩自不待言,就連中國的詩也時常有“萬斛愁”之類的字眼。因為是詩人,愁有萬斛之多,如果是一般人,也許只有一合吧。這樣看來,詩人抑或比常人更加勞苦,他們的神經要比凡夫俗子銳敏一倍。他們既有超俗的喜悅,又有無量的悲愁。若是這樣,作為一個詩人,倒是值得考慮的事。

山路暫時平坦些。右面是雜木叢生的山巒,左面仍然是一望無際的菜花。腳下時時踩著蒲公英,鋸齒狀的葉片毫無顧忌地向四方伸展開去,簇擁著中央一顆金黃的圓球兒。我被菜花吸引了,每當踩著蒲公英,便產生愛憐之情。回頭一看,金黃的圓球兒依然安臥在鋸齒狀的葉片中間,多麼優遊自在。我又在繼續思考著。

詩人也許常有憂愁纏繞心頭,然而聽到雲雀的叫聲,則不會感到有絲毫的痛苦。即使看著菜花,胸中也只是高興地撲撲跳動。蒲公英也是一樣,櫻花——櫻花不知不覺看不到了。這回來到山裡,接觸了自然景物,所見所聞都很有趣。只因為有趣,便不會產生別樣的痛苦。即便有,也只是腿腳疲乏、吃不到美味的食物罷了。

那麼為何不感到痛苦呢?因為我只把這景色當成一幅畫來看,當作一卷詩來讀。既然是畫,是詩,便不會泛起如下的念頭:開拓出一片地皮,架起一道橋樑,賺一筆錢財。正是這樣的景色——這種既不能飽腹又不能補足月薪的景色,它能使我心境快樂,沒有勞苦,也沒有憂慮。自然力的可貴正在於此。于頃刻之間陶冶吾人的性情,使之醉意朦朧地進入清醇的詩境,這就是自然。

戀愛是美的,孝行是美的,忠君愛國也是好的。然而,如果自己是當事者,也會捲入利害的旋風之中,被這些美的事物和好的事物弄得眼花繚亂。自己也不知道,詩究竟在哪裡。

為了瞭解這一點,只能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這樣才有可能弄個明白。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看戲有意思,讀小說也有意思。看戲讀小說覺得有興趣的人,都把自己的利害束之高閣了。在這一看一讀之間,便成為詩人。

不過,普通的戲劇和小說也是難免有人情的。苦惱,憤怒,喧鬧,號哭。觀眾和讀者也會隨著一同苦惱,憤怒,喧鬧,號哭。其可取之處,抑或在於不帶有什麼私欲。正因為沒有私欲,其他的情緒就顯得非常活躍。這倒是可厭的。

苦惱,憤怒,喧鬧,號哭,這些都是人世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在世上生活了三十年,飽嘗了這一切。既已膩煩,再從戲劇和小說裡反復感受同樣的刺激,實在受不了。我所希望的詩不是鼓舞那種世俗人情的東西,而是放棄俗念、使心情脫離塵界的詩,哪怕是暫時的也好。不管多麼偉大的戲劇著作,都無法脫離人情。是非不清的小說也是絕少的。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永遠不能脫離世界。尤其是西洋詩,吟詠人情世故是它的根本,因此,即使詩歌裡的精華之作也無法從此種境遇中解脫出來。到處都是同情啦、愛啦、正義啦、自由啦,世上全是這些流行貨色在起作用。即使那些堪稱為詩的東西,也只能在地面上往來奔走,而無法忘卻金錢上的交易。難怪雪萊聽到雲雀的叫聲也只能歎息一番。

可喜的是,有的東方詩歌倒擺脫了這一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單從這兩句詩裡,就有完全忘卻人世痛苦的意思。這裡既沒有鄰家姑娘隔牆窺探,也沒有親戚朋友在南山供職。這是拋卻一切利害得失,超然出世的心情。“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僅僅二十個字,就建立起別一個優雅的乾坤。這個乾坤的功德,並非《不如歸》和《金色夜叉》那樣的功德,而是對輪船、火車、權利、義務、道德、禮義感到膩煩以後,忘掉一切,沉睡未醒的功德。

如果說睡眠是二十世紀所需要的,那麼這種含有出世意味的詩作,對於二十世紀來說也是寶貴的。遺憾的是,如今寫詩和讀詩的人,全都受到西洋人的影響,沒有人願意駕起扁舟,悠悠然去追溯桃花源的所在了。我本來不想以詩人為職業,所以無意將王維、陶淵明所追求的境界在當今的世界上推而廣之。只是覺得對於自己來說,此種感受比起參加一次遊藝會或舞會更加有用,比看一場《浮士德》或《哈姆雷特》更值得珍視。獨自一人背負著畫具和三腳架,盤桓於春天的山路上,正是為了這個目的。我想直接從大自然中吸收陶淵明、王維的詩的意境,須臾間逍遙於非人情的天地之間。這是一種令人沉醉的雅興。

誠然,作為人世上的一分子,儘管十分喜愛,也不會長久置身於非人情的環境之中。陶淵明不可能一年到頭都盯著南山瞧個沒完,王維也不願意在竹林中連蚊帳都不掛一直睡下去。我想,他們會把多餘的菊花賣給花店,把新生的竹筍送到菜市場去。我當然也是如此。不管對雲雀和菜花如何中意,但我也不能野居山間,幹出那種不合人情的事來。在這樣的地方也能遇見人。有把衣服曳在腰間、用毛巾裹著頭的老爺子;有穿著紅圍裙的大姐;有時還碰到面孔比人長得多的馬。儘管受到千萬棵檜樹的包圍,儘管呼吸著海拔幾百米高的空氣,仍然能夠感受到人的氣息。豈但如此,跨過山梁,前方就是今日寄宿的那古井溫泉場了。

(完)

相關圖書推薦

《草枕》

[日] 夏目漱石|著

陳德文|譯

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說寫“我”——一個青年畫家為了躲避俗世的憂煩,尋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山村,以及在那裡的所見所思所聞。作品著重描寫了山村中的人和景物,其間穿插著大量"我"關於藝術論和美學觀的獨白,並比較了東西方藝術的差異。

戳以下標題可跳轉至

完整每日讀目錄請戳文末閱讀原文

每日讀第100期

《呀,那個老傢伙幹得還真不錯!》

作者:納博科夫

每日讀第101期

《在美國,精英到底是些什麼人?》

作者:克里斯多夫·海耶斯

每日讀第102期

《沒有麻煩,就沒有生意》

作者:雷蒙德·錢德勒

每日讀第103期

《在詩人那轟鳴的夢中》

作者:勞倫斯·費林蓋蒂

每日讀第104期

《他們是受操控的媒介,也是復仇和懲罰的實施者》

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上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