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春秋戰國到現代,歷數南京19種叫法,你最喜歡哪一個?

南京最早作為“城”這個稱呼而存在,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從吳王夫差下令建立“冶城”開始的。

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繼承王位以後,為爭霸天下,非常重視金屬冶煉和兵器鑄造,

而當時南京西南銅井一帶有豐富的銅礦、錫礦、鋁礦,正是鑄造青銅兵器不可缺少的好原料,南京由此才得以初露頭角。為了充分利用南京豐富的天然資源,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南京城西的一個小土山上築起一座土城——冶城,在這裡建起了較大規模的冶鑄作坊,冶煉銅鐵,鑄造兵器。城起于上的小土山,也就世稱冶山了。

冶城的遺址

後來發生了大家都知道的“臥薪嚐膽”,越國滅了吳國,冶城也就更名換姓,成為了越城。再後來,西元前333年,楚國滅了越國,楚威王設置金陵邑,並在今清涼山上築城。(金陵的稱呼由此而來)

秦始皇二十四年(西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接著秦滅之後,南京又有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石頭城。

它的由來,也不簡單。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出使東吳,與孫權共商破曹大計。據說,諸葛亮途經秣陵縣時,特地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形勢。他看到以鐘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般蜿蜒蟠伏于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濱,於是發出了“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讚歎,並向孫權建議遷都秣陵。

秦淮河

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遷移到秣陵(今南京),並改稱秣陵為建業。第二年就在清涼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當時長江就從清涼山下流過,因而石頭城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孫吳也一直將此處作為最主要的水軍基地。此後數百年間,

這裡成為戰守的軍事重鎮,南北戰爭,往往以奪取石頭城決定勝負。

三家歸晉以後,晉太康元年(280年),武帝司馬炎又改建業為秣陵,並將其西南部劃分為臨江縣。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鄴”之名由此開始。鄴者,鄴城,河南古地名,系司馬氏發跡地,以建鄴為名,寓不忘故土之意。

六朝時,南京還有秦淮、建康的別稱。

秦淮風光

至南朝時,南京城作為保衛都城的軍事要塞的地位依舊未變。 古代長江繞清涼山麓東去,巨浪時時拍擊山壁,將山崖沖刷成峭壁。隋文帝滅陳、平毀建康城後,稱南京城為蔣州,唐代初年在南京城設揚州大都督府,南京城在隋朝和初唐時是南京地區的中心。不過,在唐代,州、縣名稱變化頻繁。

南京地區先後屬揚州、蔣州、潤州、江寧郡、升州。

後來明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把原來的“集慶”改成了赫赫有名的“應天”,朱元璋也順應天意,做了中華的皇帝。

明故宮

最後一個“天京”——太平天國時期的首都。1853年(清咸豐三年)3月29日,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在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並宣佈定都江寧,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

歷數南京歷史上的19種叫法:冶城、越城、石頭城、秣陵、金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升州、蔣州、上元、白下、集慶、應天、江寧、天京。哪一個你最中意呢?

天京

t

後來明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把原來的“集慶”改成了赫赫有名的“應天”,朱元璋也順應天意,做了中華的皇帝。

明故宮

最後一個“天京”——太平天國時期的首都。1853年(清咸豐三年)3月29日,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在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並宣佈定都江寧,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

歷數南京歷史上的19種叫法:冶城、越城、石頭城、秣陵、金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升州、蔣州、上元、白下、集慶、應天、江寧、天京。哪一個你最中意呢?

天京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