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貴州」中國傳統村落—榕江縣栽麻鄉大利侗寨

貴州省榕江縣栽麻鄉大利侗寨約有600年歷史,大利侗寨位於縣城東北部,

距縣城25公里,距鄉政府8公里,是極具特色的侗族村寨,有柏油路直達寨子。共250多戶,1906人。

寨內5座花橋橫跨利洞溪上,分佈在大利寨頭、寨中和寨尾。始建於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是榕江縣境內歷史最為悠久而唯一有石雕的石板古道,古道有異常精美的石雕,長2公里,寬約2米,共480餘級,當地侗民習慣稱之為“三百磴”。這裡古楠木叢生,濃蔭掩蔽,植被保護完好,山青水秀,

是典型的侗族村寨,人稱“深山明珠”。2012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歷史淵源:傳說在元朝之後就已經有侗族先民逐步遷入大利居住。

文化特徵:大利民居建築均為木質結構,最具代表性的是侗族的四合樓院,舊時共有8幢,均建于清道光年間,

為侗族民間能工巧將所建,迄今已有150餘年歷史,現僅存的兩幢之一的楊氏宅院屹立於穿室而過的利洞溪畔,坐東南而朝向西北,全杉木結構,立地三樓,青瓦屋面,通面闊14米,通進深16.5米,通高14.7米,占地面積231平方米,建築面積585平方米。樓院從平面看,與北京四合院相仿,由前堂、兩廂、正屋組成,中有天井,是封閉型的四合院;從立面看,卻遠遠勝過北京四合院,宅有兩樓一底,大門闊綽,匾額高懸(大門額“棟宇維新”正屋門額“年進期頤”),
雕窗對立。最為壯觀的是三樓的三面回廊,俗稱“走馬轉閣樓”,人可沿著回廊,從左至前至右,居高臨下,觀賞三面侗室風光,樓屋層疊,花橋處處,溪流回環,田疇綠野,茂林修竹,盡收眼底。炎炎夏日,竹椅一把,廊中品茶,臨風賞景,聽鳴蟬葉間小唱,看孩童溪中裸泳,盡在畫圖之中。

大利是“侗族傳歌”之鄉,古歌、敘事歌、大歌、情歌在木樓裡、花橋上、鼓樓下代代相傳;節日裡演侗戲、祭薩等民俗活動十分濃郁;木雕技藝精美絕倫。

民間文化代表性傳承人:侗寨木雕技藝傳承人有楊開勝、楊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