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近代中國最傑出的書畫家,非他莫屬!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

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穀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關於吳昌碩的書法,吳東邁所著《吳昌碩》一書記述頗詳細。他的楷書,

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參以兩周金文及秦代諸刻石的體勢筆意,寫得凝練遒勁,貌拙氣酣,迥異於人。

沙孟海曾把吳昌碩篆書和趙之謙篆書加以比較,說:“趙之謙作篆,不主故常,隨時有新意出來;吳先生作篆,也不主故常,

也隨時有新意出來。可是趙之謙的新意,專以側媚取勢,所以無當大雅;吳先生極力避免這種‘捧心齲齒’的狀態,把三代鐘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糅其間,所以比趙之謙高明得多了。”

吳昌碩又以篆隸筆法作狂草,筆勢賓士,蒼勁雄厚。他的行書初學王鐸,後冶歐陽詢、米芾為一爐,剛健秀拔,自創一格。

吳昌碩的書法有金石味,他的篆刻卻追求“使刀如筆任曲屈”的筆意,融浙、皖諸家,取法秦漢印文。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他的印章對今日印學影響很大。

他在繪畫上以篆、隸、行、草筆法為之,他有一首題畫詩說:“臨撫石鼓琅邪筆,

戲為幽蘭一寫真。”就是講他如何以篆書筆意寫蘭的。

他的書法、篆刻不僅譽滿神州,而且名播海外,日本篆刻家丹山大遷、桑名鐵城、浜村藏六、河井荃廬等曾來華向他學習篆刻,人室弟子陳師曾、王個簃、沙孟海,書面造詣甚高,卓然名家。

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等書畫大家均受吳昌碩教誨。近代金石書畫家齊白石曾作詩說:“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把吳昌碩和徐渭、朱耷並稱,足見對其敬仰。

吳昌碩詩書畫印四絕,引領中國近代藝壇百年,其藝術水準超越時代、門室弟子成就斐然。草書大家于右任曾評價吳昌碩:“元明清以來及於民國,風流占斷百名家。”果不虛言。

聲明:

本圖文系書法屋出品

公眾號轉載需經作者本人同意

往期熱點頭條:

您的點贊與轉發是小編進步的動力!

其藝術水準超越時代、門室弟子成就斐然。草書大家于右任曾評價吳昌碩:“元明清以來及於民國,風流占斷百名家。”果不虛言。

聲明:

本圖文系書法屋出品

公眾號轉載需經作者本人同意

往期熱點頭條:

您的點贊與轉發是小編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