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代“限娛令”禁演了哪些“不健康”曲目

1

古代社會的娛樂活動遠遠沒有現在豐富,那時候,人們沒有電影,沒有電視,更沒有網路,受眾最大、影響最廣的娛樂節目大概要算戲曲。

清朝時期,戲曲業非常繁榮。當時的達官貴人、富豪鄉紳每逢喜事,

都要請個戲班子前來搭台唱戲。如果不請戲班子,酒宴就無法開席,慶典活動也顯不出排場。

由於戲曲娛樂活動深受歡迎,戲曲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在一些戲班子比較多的城市,還建立了一些戲曲行業協會——梨園公會。

2

乾隆皇帝就是個出了名的大戲迷。他曾經命令有文采的大臣們編寫戲劇,並主導創立了一系列宮廷演戲的制度。

但作為資深戲迷,

乾隆在發展戲曲業的同時,還親自制定了一系列“限娛令”,對戲曲活動加以限制。

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指出,戲文《喜逢春傳奇》裡面有違禁字眼,下令地方官員沒收所有的關於此戲的相關戲文劇本,禁止此劇上演,此舉拉開了乾隆禁戲、限戲的序幕。

3

乾隆皇帝的“限娛令”,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抓戲曲,一是禁,二是改,三是創。乾隆皇帝要求各地官員嚴格審查民間劇本。

乾隆特別交代地方官員,對應該加以修改的戲曲,必須認真加以斟酌,改好了之後交給有關部門審核。

當過內閣中書的徐時棟還提出了一整套戲曲創作修改意見。他在意見中指出,所有的演出劇碼,內容要“以忠孝節義為主”,通俗點說,就是要以道德感化為主,要以正面引導為主。

4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11月11日,皇帝在上諭說,“因思演戲曲本內,亦未必無違礙之處,如明季國初之事,有關涉本朝字句,自當一體飭查。”意思是,所有的戲曲劇本,如果有關於本朝的字句,都要加以整頓核查。

11月28日,乾隆再次下發“禁戲令”,要求各地方官員:“再查昆腔之外,有石牌腔、秦腔、弋陽腔、楚腔等項,江、廣、閩、浙、四川、雲貴等省皆所盛行,請敕各督撫查辦。”將“限娛令”的實施劇種和實施範圍明確下來。

據統計,乾隆統治清朝的60餘年,大概禁演了三百多出戲,是清朝皇帝禁演戲曲最多的皇帝。

5

除了乾隆皇帝,清朝歷代統治者都對戲曲做出了一定限制。嘉慶皇帝在位期間就繼承了乾隆皇帝的禁戲傳統。

嘉慶十一年(1806年)十月,時任禦史和順上奏嘉慶皇帝,奏摺中說京城某些地方,有很多旗人在戲園子裡和戲子們一起登臺演戲,很不像話,請求皇上加以禁止。

嘉慶皇帝認為八旗子弟沉溺於戲曲,會自甘墮落,不務正業,於是就將那些唱戲的八旗子弟和戲子們一起交給衙門查辦。

6

同治年間,時任江蘇巡撫的丁日昌還主持了一場嚴厲的禁戲行動,將當時江南流行的灘簧、花鼓、彈詞等劇種都查了一個遍,查繳了數百種被定為“淫詞唱本”的戲目、曲目。

戲曲活動,本來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消遣,老百姓看戲,主要就是圖一樂子。清朝統治者為什麼要防範如同防敵呢?這主要是統治者認為,戲曲中有些內容會涉及暴力、造反等內容,老百姓有樣學樣,會影響大清的統治。

因此,清朝時期,一切關於水滸、起義等歷史題材的戲曲都嚴禁上演。至於那些與造反暴力無關的愛情戲目,如《牡丹亭》《西廂記》《長生殿》等,統治者認為這些戲是“誨淫之最甚者”,老百姓特別是年輕人觀看了這些劇碼之後,就會暗動春心,做出有違封建倫理綱常的事情。

7

清朝時期,統治者不僅發佈“限娛令”對戲曲活動進行限制,而且還把戲曲業當成“賤業”來看待,戲曲從業人員的地位非常低。

據說,慈禧太后也是個大戲迷,她看戲時,常常喜怒無常,根據自己的喜好賞罰藝人。有一次,慈禧手下的太監“小德張”點了一出叫做《雙釘記》的戲,戲曲中飾演包拯的演員有一句唱詞是說“最毒不過婦人心”。

慈禧聽了之後不勝憤怒,立即呵斥停演這齣戲,將演員杖責80大板,立即逐出宮外。將太監“小德張”杖責40大板,理由是選人不當。

8

有清一朝,統治者通過實行“限娛令”,對戲曲業加以禁止,但卻無法扼殺戲曲發展的蓬勃生命力。

清朝是京劇與眾多地方戲成熟、昌盛的年代,其根本力量取決於時代的需求和戲曲自身的生命力,這種需求和生命力是不會因統治者的限制而停止生長的。

清朝統治者為什麼要防範如同防敵呢?這主要是統治者認為,戲曲中有些內容會涉及暴力、造反等內容,老百姓有樣學樣,會影響大清的統治。

因此,清朝時期,一切關於水滸、起義等歷史題材的戲曲都嚴禁上演。至於那些與造反暴力無關的愛情戲目,如《牡丹亭》《西廂記》《長生殿》等,統治者認為這些戲是“誨淫之最甚者”,老百姓特別是年輕人觀看了這些劇碼之後,就會暗動春心,做出有違封建倫理綱常的事情。

7

清朝時期,統治者不僅發佈“限娛令”對戲曲活動進行限制,而且還把戲曲業當成“賤業”來看待,戲曲從業人員的地位非常低。

據說,慈禧太后也是個大戲迷,她看戲時,常常喜怒無常,根據自己的喜好賞罰藝人。有一次,慈禧手下的太監“小德張”點了一出叫做《雙釘記》的戲,戲曲中飾演包拯的演員有一句唱詞是說“最毒不過婦人心”。

慈禧聽了之後不勝憤怒,立即呵斥停演這齣戲,將演員杖責80大板,立即逐出宮外。將太監“小德張”杖責40大板,理由是選人不當。

8

有清一朝,統治者通過實行“限娛令”,對戲曲業加以禁止,但卻無法扼殺戲曲發展的蓬勃生命力。

清朝是京劇與眾多地方戲成熟、昌盛的年代,其根本力量取決於時代的需求和戲曲自身的生命力,這種需求和生命力是不會因統治者的限制而停止生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