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起于水產,跨越於新能源,通威迎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

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誌社獨家報導:

發端于水產,成長于農牧,跨越於新能源,這是通威35年來發展的真實寫照。1983年發明管道金屬流水網箱養魚技術,1986年眉山縣漁用配合飼料廠開業,

1992年通威集團成立,1994年總部遷至成都,1995年開始佈局全國,2004年通威股份在上海交易所上市,2007年開始全球擴張,往後產業規模逐年躍升;一個個值得銘記的節點,造就了如今通威。

目前,通威在農業板塊已經形成集動物保健、飼料加工、食品加工、魚苗繁育、技術中心、智慧化養殖為一體的完善產業鏈。其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年飼料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噸,成為國內飼料巨頭之一。

■ 通威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儀式

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通威步入工業4.0時代

2017年9月20日,以“智慧製造新引擎,綠色發展中國夢” 為主題的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儀式暨通威35年慶隆重啟幕。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通威集團董事長管亞梅,通威集團總裁禚玉嬌,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通威股份總裁郭異忠,

以及通威集團、通威股份高管團隊悉數出席。來自全球及全國各地的重磅嘉賓、合作夥伴、客戶、媒體代表,以及通威員工共計4000餘人共同見證通威發展歷程中的又一重大時刻。

回顧這條工業4.0生產線的誕生歷程,從2016年6月30日,通威太陽能成都生產基地一期1000MW電池項目僅用時7個月便建成投產。今年2月18日,通威太陽能雙流二期2000MW電池項目開工,至9月20日項目正式投產,其產能規模和工程量都翻了一番,

所用時間也僅為7個月。

據悉,這座智慧化的“超級工廠”車間總面積超過28000平方米,預計每天能生產高效電池135萬片。專案採用了智慧線上式自動化生產設備,建設了國內首條全智慧無人生產線,不僅實現了生產全自動化,同時實現了資訊化與智慧化,在生產過程中同步收集各道工序的工藝參數,實現對整個生產過程的跟蹤,並利用線上檢測設備及時糾偏,

保證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該專案的正式投產,標誌著通威開始步入工業4.0時代。

■ 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

中國引領全球光伏行業,未來20年或形成100萬億人民幣的市場

在9月19日舉辦的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晶矽電池生產線投產暨通威35年慶媒體見面會上,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曾談及了中國和全球光伏產業目前及未來的發展情況,以及中國光伏業在世界中扮演的角色。

劉漢元認為,如今全球都在關注環境惡化問題,因此已開始了生產方式上的轉變,不可持續的能源消費方式已開始向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過渡。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在20年左右的時間將會形成超過100萬億人民幣的市場,全球會形成超過100萬億美元的市場,因此,發展清潔能源將是未來最大的新興產業,而中國在這一領域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據劉漢元介紹,2005~2006年左右,中國的多晶矽製造僅有10%左右,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經占到了50%以上。去年,中國製造的多晶矽已經占世界產量的50%以上,而今年則將占到55%以上。矽片、電池片元件等領域甚至超過了世界80%的佔有率,加上臺灣的產量會更高。

■ 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

通威多晶矽、電池片齊發力,產能逐年翻倍增長

通威自涉足光伏新能源產業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已經形成打造出了完整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

據悉,在產業鏈上游,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創造了全國前三、西南最大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高純晶矽迴圈經濟模式;在產業鏈中游,通威打造了全球產能規模、出貨量、盈利能力均居首位的太陽能高效電池生產基地,同時也在打造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基地;在產業鏈下游,通威成功將農業與綠色能源的高效融合,開創了“水下養魚,水上發電”的漁光一體創新模式。

禚玉嬌介紹,在上游的多晶矽環節中,目前通威的產能為2萬噸,今年永祥在四川樂山和內蒙古包頭分別規劃開工建設年產5萬噸的高純晶矽及配套項目,待其建成投產後,其產能規模將突破12萬噸。

“即使多晶矽產能規模擴大,我們仍然能實現45%的毛利率,通過技術創新、優化管理,我們做到了品質全國最優,生產成本最低,各項指標行業領先。”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說。

在中游的電池片環節中,通威同樣有所動作。據謝毅介紹,今年通威太陽能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的順利投產只是第一步,10GW高效電池項目將在2020年前全部建成,屆時通威太陽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從2014年9月滿產至今,通威太陽能實現了連續35個月開工率100%,且滿產滿銷持續盈利。

“到2017年末,通威太陽能電池片產能將達到6GW,電池片最高平均轉化效率超過21.5%;未來3年,通威太陽能電池片環節將規劃完成總計10000兆瓦的產能。”

■ 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晶矽電池生產線投產暨通威35年慶媒體見面會

繼續穩固水產板塊,推進“漁光一體”商業模式

在水產板塊,隨著市場的發展以及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環保型、功能性的飼料成為發展方向,為此,通威也在這一板塊做大量的技術儲備,並成功推廣運用到市場。“通威在水產板塊擁有10多個研究所以及大量專家博士,深入參與養殖實踐以及產品研發中,將技術成功運用的生產中,從而提升產品力以及性價比。”郭異忠說。

近年來,通威一直推進“漁光一體”商業模式,這有效結合的通威雙主業的優勢,將光伏發電和現代水產養殖高效融合,並且結合通威“365健康養殖模式”,實現“上可發電,下可養魚”。郭異忠認為,通過“漁光一體”模式,對於養殖戶、政府以及環保層面來說都是利好的,“養殖戶可以提高5~10倍的收益,而對於政府來說,每畝塘口的稅收則可以增加3000元左右。”

據悉,目前通威已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了商業或家庭式光伏發電及數十個“漁光一體”示範電站,優質而清潔的光伏電力正源源不斷地惠及千家萬戶。

在飼料板塊,接下來通威開始控制豬料的規模,而更加聚焦在水產料板塊上。在繼續穩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逐漸向東南亞以及非洲拓展。

從管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到發展成為全球大型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從一間地方小作坊,到發展為全球170餘家分、子公司,如今通威還將順應時代和世界的潮流,大力推進清潔能源領域,並逐漸擴大規模。通威集團,已迎來了第35個年頭,在劉漢元的高瞻遠矚下,通威又將開啟全新的征程,其未來值得行業甚至是世界的期待。

■ 媒體人員參觀通威展覽館

■ 通威單晶矽電池組件

■ 通威太陽能車間一角

1. 作者 | 龐濤

2. 來源 | 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誌社

3. 本文為當代水產-騰氏水產商務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

2005~2006年左右,中國的多晶矽製造僅有10%左右,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經占到了50%以上。去年,中國製造的多晶矽已經占世界產量的50%以上,而今年則將占到55%以上。矽片、電池片元件等領域甚至超過了世界80%的佔有率,加上臺灣的產量會更高。

■ 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

通威多晶矽、電池片齊發力,產能逐年翻倍增長

通威自涉足光伏新能源產業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已經形成打造出了完整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

據悉,在產業鏈上游,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創造了全國前三、西南最大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高純晶矽迴圈經濟模式;在產業鏈中游,通威打造了全球產能規模、出貨量、盈利能力均居首位的太陽能高效電池生產基地,同時也在打造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基地;在產業鏈下游,通威成功將農業與綠色能源的高效融合,開創了“水下養魚,水上發電”的漁光一體創新模式。

禚玉嬌介紹,在上游的多晶矽環節中,目前通威的產能為2萬噸,今年永祥在四川樂山和內蒙古包頭分別規劃開工建設年產5萬噸的高純晶矽及配套項目,待其建成投產後,其產能規模將突破12萬噸。

“即使多晶矽產能規模擴大,我們仍然能實現45%的毛利率,通過技術創新、優化管理,我們做到了品質全國最優,生產成本最低,各項指標行業領先。”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說。

在中游的電池片環節中,通威同樣有所動作。據謝毅介紹,今年通威太陽能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的順利投產只是第一步,10GW高效電池項目將在2020年前全部建成,屆時通威太陽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從2014年9月滿產至今,通威太陽能實現了連續35個月開工率100%,且滿產滿銷持續盈利。

“到2017年末,通威太陽能電池片產能將達到6GW,電池片最高平均轉化效率超過21.5%;未來3年,通威太陽能電池片環節將規劃完成總計10000兆瓦的產能。”

■ 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晶矽電池生產線投產暨通威35年慶媒體見面會

繼續穩固水產板塊,推進“漁光一體”商業模式

在水產板塊,隨著市場的發展以及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環保型、功能性的飼料成為發展方向,為此,通威也在這一板塊做大量的技術儲備,並成功推廣運用到市場。“通威在水產板塊擁有10多個研究所以及大量專家博士,深入參與養殖實踐以及產品研發中,將技術成功運用的生產中,從而提升產品力以及性價比。”郭異忠說。

近年來,通威一直推進“漁光一體”商業模式,這有效結合的通威雙主業的優勢,將光伏發電和現代水產養殖高效融合,並且結合通威“365健康養殖模式”,實現“上可發電,下可養魚”。郭異忠認為,通過“漁光一體”模式,對於養殖戶、政府以及環保層面來說都是利好的,“養殖戶可以提高5~10倍的收益,而對於政府來說,每畝塘口的稅收則可以增加3000元左右。”

據悉,目前通威已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了商業或家庭式光伏發電及數十個“漁光一體”示範電站,優質而清潔的光伏電力正源源不斷地惠及千家萬戶。

在飼料板塊,接下來通威開始控制豬料的規模,而更加聚焦在水產料板塊上。在繼續穩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逐漸向東南亞以及非洲拓展。

從管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到發展成為全球大型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從一間地方小作坊,到發展為全球170餘家分、子公司,如今通威還將順應時代和世界的潮流,大力推進清潔能源領域,並逐漸擴大規模。通威集團,已迎來了第35個年頭,在劉漢元的高瞻遠矚下,通威又將開啟全新的征程,其未來值得行業甚至是世界的期待。

■ 媒體人員參觀通威展覽館

■ 通威單晶矽電池組件

■ 通威太陽能車間一角

1. 作者 | 龐濤

2. 來源 | 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誌社

3. 本文為當代水產-騰氏水產商務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