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簡帛文化展》策展人談“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圖為策展人員打開盛放竹簡文物的盒子。 曾潔 攝

中新網濟南9月23日電 (曾潔)“如何通過展覽拉近文物與公眾的距離,對我們來說是嶄新的課題”。正在濟南緊張籌備《中國簡帛文化展》的策展人劉紹剛2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距離《中國簡帛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幕還有3天,策展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古文獻研究室主任劉紹剛與同行的工作進入最為莊重的環節:將從全國20家博物館、考古所、高校運送來的,凝結了中華民族1700多年歷史的850余件簡牘、絲帛文物放進展櫃。

記者跟隨劉紹剛瞭解了展覽背後的故事。

圖為策展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解簡牘文物的保存方式。 曾潔 攝

考古工作人員將數十個方形盒子逐一打開,輕輕掀開覆蓋在盒子裡的白紙,一條條“安睡”在密封試管裡的簡牘展露在人們面前。

帛書也用方形盒子盛放,不同的是,它們以中國傳統的裝裱形式保存,頗有藝術氣息。工作人員帶著手套、穿著工作服,小心翼翼地把一根根竹簡、一幅幅帛書放進展櫃。26日,它們將與山東觀眾見面。

此次展覽共分為總序、簡帛時代、吏治與法制、精彩的物質生活、豐富的精神世界、古典重現、齊地兵書甲天下、絲路邊關、書法藝術等9個單元,涉及簡帛時代的各個方面,

力圖通過珍貴的簡帛材料,對當時社會進行全景展示。

圖為策展工作人員打開保存帛書的外殼。 曾潔 攝

劉紹剛指著展櫃上方的文物簡介說,中國的簡帛文化雖然成果斐然,但一直沒能走進尋常百姓家,讓普通大眾認識和瞭解它,

《中國簡帛文化展》在立意之初就確定了“讓普通觀眾看得懂、感興趣”的策展原則,期望能在簡帛和公眾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展陳設計、內容選取儘量做到深入淺出。

圖為策展人員將帛書放進展櫃。 曾潔 攝

劉紹剛說,這些簡牘、帛書上的內容涉及中國古代政治、外交、軍事、醫學、交通等多方面知識,

參與展覽籌備的專家學者在進行展覽的文本修訂工作時,不僅要保證知識的系統化和準確性,還要通過簡明易懂的語言、生動的插圖、新鮮的多媒體類比體驗等手段讓觀眾看懂展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如何通過展覽拉近文物與公眾的距離,讓文物活起來,對於長期做學術研究的專家學者來說還是個嶄新的課題,需要繼續做深入探索、積累經驗,劉紹剛對記者說。(完)

需要繼續做深入探索、積累經驗,劉紹剛對記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