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田間惡性雜草:雜草稻並非種子純度問題,其危害重於種子純度超標

雜草稻又稱野稻、雜稻、再生稻,其外形和水稻形態極為相似,雜草稻與栽培稻爭奪陽光、養分、水分和生長空間,不僅影響水稻產量、而且雜草稻混栽到栽培稻中會導致稻米品質下降。

近年來隨著直播稻興起,雜草稻在發生面積、為害程度呈現逐年加重趨勢,已經上升為水稻生產種主要雜草之一,嚴重威脅糧食生產安全。下面就雜草稻特性、危害及發生趨勢介紹分析,建議防治辦法。

一、雜草稻特性、危害及發生趨勢

1、特性

雜草稻是具有雜草特性的水稻,從苗期開始,雜草稻與栽培水稻一同拔節長葉,外形上極難區分。直到結穗之後,剝開稍有色素沉著的稻殼,

露出棕褐色的米粒,才能判斷,可為時已晚。雜草稻的休眠機制:水稻長,它也長;水稻不長,它不長;如果一塊地改種玉米,種子就在土壤中休眠;隔兩年後灌水種了水稻,雜草稻又會“復活”。據介紹,雜草稻的種子可以休眠10年之久。

此外,雜草稻落粒性很強。常規的栽培稻為了便於人類收割,稻穀成熟後仍掛在枝頭,不會落入土中。而雜草稻成熟後很快就落粒,有的甚至邊成熟邊落粒,

“潛”入土中。因此一畝地如果在第一年混入了5粒雜草稻種子,在第二年就可能生出3000粒雜草稻種子,第三年就有可能造成這一塊地絕收。

3、危害和發生趨勢

雜草稻目前已經是全球性草害,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雜草稻已經造成水稻減產10%~50%,在南美,受到雜草稻的影響的田塊已經不能繼續種植水稻,某些地區雜草稻已經成為比稗草和千金子危害更為嚴重的雜草;而我國廣東、湖南、江蘇、東北等水稻主產區,

雜草稻的發生也越來越普遍。遼寧、江蘇為重災區,發生量大,危害最重,有的田塊甚至顆粒無收,全國水稻播種面積中雜草稻實際發生面積占約20%,防化處理後發生的面積仍有10%,導致損失5%乃至絕收,平均損失率在10%左右。

二、防治辦法

目前針對雜草稻,並沒有什麼特效除草劑,因此只能採取以下幾種辦法:

1、人工拔除:針對雜草稻發生較輕的田塊,

5%以內,建議在雜草稻灌漿期間採取人工拔除處理。

2、養草滅雜草稻:針對雜草稻發生較重的田塊,5%以上,建議採取嚴養草滅雜草稻的方法,即秋收之後播種綠肥作物或休閒田塊,在次年提早上水促使雜草稻早萌發,然後用滅生性除草劑滅除後重新翻耕種植水稻。

3、輪換種植:針對雜草稻重發田塊,10%以上,建議次年改種旱地作物,如玉米,豆類等。

4、改變栽培方式: 針對重發田塊,

除了做好以草滅草措施,還可以採取機插秧方式,可明顯降低雜草稻比例。

雜草稻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