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按書尋覓撥烏雲,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請聽經廣台全媒體記者張雷、雪嬌采寫的《揭開一段塵封70年的歷史》系列報導第三篇

吉林市經廣893 都市110清明節獨家新聞策劃《揭開一段塵封70年的歷史》

經廣台全媒體記者張雷、雪嬌報導

系列報導第三篇《按書尋覓撥烏雲,柳暗花明又一村》

北山上的劉德馨同

正當尋找北山墓主劉德馨的所有線索一一中斷時,在長春的舊書攤上,記者淘到了兩本名為《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的舊圖書。正是這兩本書,讓尋找劉德馨再次有了方向,而且也為“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在江城存續的歷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書中記載,

東北軍政大學的前身是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抗戰勝利後“抗大”遷到東北,改稱為“東北軍政大學”。而且書中多次提到“吉林分校”在吉林市的時間為1946年和1948年,校址就在巴虎門外,也就是現在的大東門原食品廠附近。上將趙南起,吉林永吉人,曾任中央軍委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他就有過曾在“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工作過的經歷,也是我們吉林籍的高級軍事將領。
同時,書中大量照片和回憶錄都提及了當年“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的吉林籍校友,研究會成員以及作者、編委的名字。記者精心整理出了一份近百名相關人員的名單。這讓記者喜出望外。

記者分別來到了船營公安分局北京路派出所和大東派出所求助查詢。大東派出所戶籍科裴警官積極配合,一一查找。

【揭秘1】

記者:“劉鐵錚,鐵骨錚錚的錚”

警官:“劉...鐵...錚.....男的”

記者:“24年--26年之間”

警官:“24年啊?1924年,,這有一個,劉鐵錚,長春的。”

記者:“我把它記下來”

警官:“你記吧……不用記了,註銷了。”

記者:“那太遺憾了。”

警官:“李眾,那這兒也登出了,不行”

記者:“這個也註銷了”

警官:“趙慶隆”

記者:“這有趙慶隆,是哪兒的呢?”

警官:“是離休幹部,黑龍江省商業廳的,現在住長春。”

記者:“有他聯繫方式嗎?”

警官:“不行也註銷了。”

記者:“也註銷了?!”

警官:“這歲數都太大了。”

由於年代久遠,知情人大多是85歲以上高齡,

查詢結果不斷顯示已登出、已登出、……當一張張照片展現在戶籍電腦螢幕上時,總不禁帶給記者一次次欣喜,可緊隨而至的“登出”,又一次次給記者帶來失望。

最終近百人名單中只有兩人在世。除一名在世的吉林市人,目前已重病在床不能接受任何採訪外,另一名在世的就是長春人——原“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研究會副會長郎建哲老人,今年已經91歲高齡。時間緊迫,

記者決定再次趕往長春。記者首先找到了郎建哲登記所在的長春市東朝陽路建設街牡丹社區,在社區工作了十八年的社區主任告訴記者,牡丹社區80歲以上的老人中沒有郎建哲這個人。記者又來到了長春東朝陽派出所。派出所以保護居民個人資訊隱私為由,建議記者到長春市朝陽公安分局開具介紹信。記者隨即又來到了長春市朝陽公安分局。朝陽公安分局給出的答覆是到“長春市朝陽政務服務中心”查詢居民資訊。在“長春市朝陽政務服務中心”一名王警官開始不同意查詢,後瞭解到記者採訪目的後,説明查到了兩個手機號碼。

【揭秘2】05年辦身份證時候留,就跟你說的是一個位址,再沒有別的線索。剛才播她兒子的留的號就是空號,這個就是一直不接電話。關鍵是她現在身體狀況是什麼樣咱們都不知道,畢竟年歲在這呢,頭腦是不是清晰,有一些問題能不能回答你,這都是未知。我們能聯繫上的話儘量給你聯繫,我要是電話要是打通了,讓他跟你聯繫。 25秒

暫時聯繫不上郎建哲的家人,記者決定到老人工作過的省二建的上級部門吉林省建設廳尋找,就在去往省建設廳的路上,記者接到了王警官的電話,說聯繫到了郎建哲老人的姑爺,記者二話不說撥通了電話。

【揭秘3】電話聲…… 我是經廣台記者

姑爺:她在大連,小腦萎縮了,自己家人都不認識了。

由於郎建哲老人年事已高,臥病在床,連自己的兒女都已經不認識了。至此記者手中線索全部中斷。正所謂:按書尋覓撥烏雲,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我們尋找劉德馨的同時,一名68歲的老新聞工作者也一直與我們同行。這時,他提供了又一重要線索,“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

第一冊書作者——姚作起,今年81歲,曾是原延邊州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也是目前我們能夠找到的唯一一個瞭解那段歷史的人。

明天同一時間,歡迎繼續收聽“經廣台清明節獨家新聞策劃”:《揭開一段塵封70年的歷史》第四篇

在“長春市朝陽政務服務中心”一名王警官開始不同意查詢,後瞭解到記者採訪目的後,説明查到了兩個手機號碼。

【揭秘2】05年辦身份證時候留,就跟你說的是一個位址,再沒有別的線索。剛才播她兒子的留的號就是空號,這個就是一直不接電話。關鍵是她現在身體狀況是什麼樣咱們都不知道,畢竟年歲在這呢,頭腦是不是清晰,有一些問題能不能回答你,這都是未知。我們能聯繫上的話儘量給你聯繫,我要是電話要是打通了,讓他跟你聯繫。 25秒

暫時聯繫不上郎建哲的家人,記者決定到老人工作過的省二建的上級部門吉林省建設廳尋找,就在去往省建設廳的路上,記者接到了王警官的電話,說聯繫到了郎建哲老人的姑爺,記者二話不說撥通了電話。

【揭秘3】電話聲…… 我是經廣台記者

姑爺:她在大連,小腦萎縮了,自己家人都不認識了。

由於郎建哲老人年事已高,臥病在床,連自己的兒女都已經不認識了。至此記者手中線索全部中斷。正所謂:按書尋覓撥烏雲,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我們尋找劉德馨的同時,一名68歲的老新聞工作者也一直與我們同行。這時,他提供了又一重要線索,“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

第一冊書作者——姚作起,今年81歲,曾是原延邊州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也是目前我們能夠找到的唯一一個瞭解那段歷史的人。

明天同一時間,歡迎繼續收聽“經廣台清明節獨家新聞策劃”:《揭開一段塵封70年的歷史》第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