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最低調的經濟特區城市

它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它是全國著名的僑鄉,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

它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

這座城市就是汕頭。汕頭潮汕文化歷史悠久,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無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潮汕文化有中外文化相容的特點。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

汕頭之所以成為經濟特區,“主要是從地理條件考慮的,汕頭是因為東南亞國家潮州人多”(《鄧小平文選》)。

“汕頭為什麼定為特區,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有大批散居在海外的華僑。”(1994年江澤民在北京接見汕頭市領導人的講話)。

作為經濟特區,汕頭是很低調的了。最先成立的4個經濟特區城市中,深圳已經的國家一線城市,

廈門也是新一線城市,珠海和汕頭都是二線城市。然而提到汕頭,好多人都不知道它曾經是最早的經濟特區。

汕頭市現在已成立和已獲審批的個功能區有3個,轄6個市轄區、1個縣,共37個街道、32個鎮,591村委會503居委會,全市面積2064.4平方千米,人口約為553萬。

汕頭自唐代就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

它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335萬人,歸僑、僑眷和港澳臺同胞家屬200多萬人,遍佈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汕頭八景

汕頭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著名的汕頭八景,分別是“礐石山光”、“海灣虹影”、“龍灘逸韻”、“桑浦清暉”、“黌院惠風”、“蓮峰浩氣”、“瀛南翠色”、“月苑鶯聲”。

“升騰”雕塑

汕頭地標“騰飛”。該建築物亦稱“升”雕塑,位於汕頭經濟特區發祥地龍湖區的政府廣場中央。是汕頭經濟特區的標誌性雕塑。占地面積352平方米,座北向南。

海關鐘樓

海關鐘樓位於汕頭市外馬路2號,1919年開工建設,1921年建成,由英國人興建,是汕頭開埠以來最早的建築之一。汕頭海關的前身潮海關解放前一直在此樓辦公,解放後至1988年,海關鐘樓也一直是汕頭海關總部機關的辦公所在地。

位於汕頭經濟特區發祥地龍湖區的政府廣場中央。是汕頭經濟特區的標誌性雕塑。占地面積352平方米,座北向南。

海關鐘樓

海關鐘樓位於汕頭市外馬路2號,1919年開工建設,1921年建成,由英國人興建,是汕頭開埠以來最早的建築之一。汕頭海關的前身潮海關解放前一直在此樓辦公,解放後至1988年,海關鐘樓也一直是汕頭海關總部機關的辦公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