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六西格瑪重點知識點——董賽供應商管理

第一章 六西格瑪管理概論

1、品質管制發展的三個階段;

2、品質大師的貢獻:休哈特、戴明、朱蘭、石川馨、田口玄一

3、戴明14點

4、朱蘭品質管制三部曲

5、田口方法四大技術、設計三階段、

6、六西格瑪起源、推廣

7、SWOT分析;平衡記分卡的四個維度

8、宣導者、資深黑帶、黑帶、綠帶、業務負責人的職責

9、推進四階段、三阻力

10、DMAIC各階段的任務

11、六西格瑪方法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12、喬杜裡的DFSS流程

第二章 六西格瑪與過程管理

1、過程的輸入與輸出

2、過程相關方

3、價值鏈、過程類別

4、專案管理的作用

5、內、外部顧客的區分

6、卡諾品質模型:三種品質 會區分、會判斷

7、常用顧客調查方法 書面郵件 電話調查 專人訪問 焦點小組--優缺點

8、親和圖法的實施步驟

9、關鍵顧客要求轉化工具--QFD

10、資料類型--離散、連續

11、會計算DPU、DPMO

12、FTY、RTY會計算---注意與DPMO的聯繫

RTY=e-DPU

13、水準方法的應用範圍和步驟

14、會計算六西格瑪專案的財務收益--重點降低成本、不合格率

15、會計算內部收益率IRR、投資回報率ROI

16、傳統品質成本與現代品質成本、不良品質成本的概念及構成

17、不良品質成本科目=不增值的預防、鑒定成本+故障成本

18、會分辨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第三章 六西格瑪專案管理

1、專案選擇原則

2、平衡記分卡的四個維度及包含內容-會判斷

3、項目PPI計算,優選PPI大的專案

4、SMART原則

5、專案選擇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6、立項表要素

7、專案規劃工具--甘特圖、網路計畫

8、達克曼專案團隊發展四個階段

9、團隊工具-4個:頭腦風暴、名義組、多重投票、立場分析

10、風險管理的三個步驟

11、新7種工具--重點網路圖-關鍵路徑

第四章 界定

1、過程的SIPOC圖

2、利益相關方包括哪些?

3、界定階段常用的工具

4、專案目標度量的三種類型及度量指標

5、立項表問題陳述注意點

第五章 測量

1、流程圖

2、因果圖與因果矩陣

3、PFMEA

4、理解並熟練掌握離散分佈:0-1分佈、二項分佈、泊松分佈(具有可加性,均值=方差)、超幾何分佈的均值、方差、標準差計算;連續分佈:正態、均勻、指數分佈(不具可加性。

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均值=標準差)、對數正態分佈

5、中心極限定理;標準變換

6、常見的統計量

7、抽樣分佈

8、描述性統計方法 中心位置-均值、中位數;波動-極差、方差、標準差、變異係數

9、箱線圖中的五個統計量

10、偏倚、線性、線性度、波動、分辨力、資料組數、

11、重複性EV、再現性AV、測量物件間波動PV、總波動TV

測量系統能力判別準則3條,

兩個公式

R&R=[EV2+AV2]1/2=5.15σms

12、破壞性試驗MSA:

系統波動σms-極差圖(批次極差的均值)

批次間波動σp-單值移動極差圖(均值的極差的均值)

13、屬性值資料MSA

一致性、有效性、漏判率、誤判率

14、檢定、校準、量值溯源

15、過程能力指數、過程績效指數、與缺陷率的關係、西格瑪水準

第六章 分析

本章是重點

48個要點:

1、指數加權移動平均控制圖(EWMA)適用於哪些場合?

2、會根據給出的Cp、Cpk、Ppk值,制定措施

3、偏態分佈平均值與中位數的關係

4、離散型MSA的Kappa係數的意義

5、重複性、再現性的理解,不同情況下對測量系統的改進方案

6、描述行統計量的意義及應用。如:樣本中位數、樣本極差、標準差等

7、據Cp、Cpk、Ppk判斷過程能力

8、MSA中準確性、精確性、穩定性的理解

9、會根據莖葉圖確定中位數

10、因果矩陣重要度計算及排位元

11、會根據描述行統計綜合圖,判定過程度能力充分與否

12、符號檢驗、單樣本WILCOXON符號檢驗、MANN-WHITNEY檢驗的應用場合

13、計算樣本容量的方法――單樣本比率檢驗

14、各種假設檢驗的適用條件

15、會分析描述行統計圖並得出結論

16、雙樣本T檢驗的MTB結果分析

17、多元回歸中因數的選擇(根據軟體結果)

18、會計算回歸方程中的S、R-sq(調整)

19、會根據ANOVA資訊表,計算F值或MS值

20、會按給出的條件確定抽樣方案

21、列聯表要掌握

22、回歸方程的係數問題

23、假設檢驗中會確定原假設和備擇假設

24、會根據樣本觀測值確定樣本中某個值的秩

25、會確定DOE的試驗點

26、根據給出的DOE方案確定試驗類型

27、會選擇生成元

28、會分析RSM的結果

29、會判定分辨度

30、會分析中心複合DOE的MTB結果,把握R2(adj)與R2的關係

31、會判斷CCC、CCI、CCF、BB設計的應用情況

32、對於編碼設計要會計算實際值

33、會分析全模型的MTB結果

34、會確定主效應

35、會正確選用控制圖

36、掌握各種控制圖選擇樣本數量的基本原則

37、當控制圖中取樣數量變化時,一、二類風險的變化

38、控制圖的判異與判穩

39、會計算節拍時間

40、掌握SMED、看板、防錯、標準工作的內容及應用

41、會計算設備的時間開動率

42、掌握望目特徵、望小特徵、望大特徵的損失函數的意義

43、掌握TRIZ的40項原則

44、田口三次設計

45、掌握OEE、DFM、並行工程的概念

46、掌握DOE中模型診斷地內容

47、掌握QFD、FMEA的作用及相關計算

48、掌握DFSS的流程

本章是重點

48個要點:

1、指數加權移動平均控制圖(EWMA)適用於哪些場合?

2、會根據給出的Cp、Cpk、Ppk值,制定措施

3、偏態分佈平均值與中位數的關係

4、離散型MSA的Kappa係數的意義

5、重複性、再現性的理解,不同情況下對測量系統的改進方案

6、描述行統計量的意義及應用。如:樣本中位數、樣本極差、標準差等

7、據Cp、Cpk、Ppk判斷過程能力

8、MSA中準確性、精確性、穩定性的理解

9、會根據莖葉圖確定中位數

10、因果矩陣重要度計算及排位元

11、會根據描述行統計綜合圖,判定過程度能力充分與否

12、符號檢驗、單樣本WILCOXON符號檢驗、MANN-WHITNEY檢驗的應用場合

13、計算樣本容量的方法――單樣本比率檢驗

14、各種假設檢驗的適用條件

15、會分析描述行統計圖並得出結論

16、雙樣本T檢驗的MTB結果分析

17、多元回歸中因數的選擇(根據軟體結果)

18、會計算回歸方程中的S、R-sq(調整)

19、會根據ANOVA資訊表,計算F值或MS值

20、會按給出的條件確定抽樣方案

21、列聯表要掌握

22、回歸方程的係數問題

23、假設檢驗中會確定原假設和備擇假設

24、會根據樣本觀測值確定樣本中某個值的秩

25、會確定DOE的試驗點

26、根據給出的DOE方案確定試驗類型

27、會選擇生成元

28、會分析RSM的結果

29、會判定分辨度

30、會分析中心複合DOE的MTB結果,把握R2(adj)與R2的關係

31、會判斷CCC、CCI、CCF、BB設計的應用情況

32、對於編碼設計要會計算實際值

33、會分析全模型的MTB結果

34、會確定主效應

35、會正確選用控制圖

36、掌握各種控制圖選擇樣本數量的基本原則

37、當控制圖中取樣數量變化時,一、二類風險的變化

38、控制圖的判異與判穩

39、會計算節拍時間

40、掌握SMED、看板、防錯、標準工作的內容及應用

41、會計算設備的時間開動率

42、掌握望目特徵、望小特徵、望大特徵的損失函數的意義

43、掌握TRIZ的40項原則

44、田口三次設計

45、掌握OEE、DFM、並行工程的概念

46、掌握DOE中模型診斷地內容

47、掌握QFD、FMEA的作用及相關計算

48、掌握DFSS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