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單車,你是否有路可走?

導讀:共用單車是2016年和2017年創投界最爆款的專案,很多朋友都對此很好奇和關心,並且共用單車已悄然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今天,就從城市道路規劃的視角,來審視共用單車在城市中是否有專線道路可以走?

(共用單車 畫像)

共用單車的背景(簡述):

目前,摩拜單車和ofo佔據共用單車80%左右的市場。

據權威資料顯示,共用單車的主要群體為80後、90後,簡單的說,這是一個基於年輕人的互聯網項目。

(群體 畫像)

目前,主要佈局於一二三線城市,

但其他線的城市也在引入。

共用單車的市場機會:

其一,解決了城市裡年輕人的短距離出行問題;0.5至1元/小時的付費使用,比打車便宜;

其二,解決了傳統自行車的兩個痛點:不方便(易丟,難維護),不便宜(炫酷的,基本價格區間在2500至10000多)

共用單車的市場規模:

據權威平臺資料測算,共用單車的產業鏈規模超千億。

(好多錢呀!)

共用單車的盈利模式(可預見的):

·租金

——以摩拜、ofo為例,0.5至1元/小時不等的租金

·押金

——以摩拜、ofo為例,目前摩拜為299元/人,ofo為99元/人。

·廣告收益

——隨處可見的產品宣傳

·流量變現

——會員累積,帶來的附加銷售。

·大資料變現

從目前來看,共用單車的盈利,表面上是租金,實質上是押金,本質上是一個移動的錢包(或說是一個互聯網金融項目)。

共用單車的硬傷或機遇:

——重資產模式的擴張

較之於,沒有一輛汽車的滴滴或UBER的輕資產模式而言,前行更為沉重、艱辛。然而反觀物流行業之順豐、京東,重資產模式下的共用單車亦有非常大的可能性。

共用單車的最大贏家:

——自行車生產企業及零配件生產企業

(笑了!呵呵呵)

共用單車,在落地設計的過程中,需考量的幾個現實因素:

其一,投放位址的選擇;

其二,共用單車的保潔及維護;

其三,城市道路是否有專行線或道路。

關於上述的前兩個問題,是共用單車的平臺企業在落地設計過程中考量過的,此處就不說了。重點討論的是第三個問題。

理想中的城市道路,應該是這樣子滴

(自行車:這是我的專用路線!!!)

現實中的城市道路,卻是這樣子滴

(咦!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的呢——我的路呢?)

城市道路作為先建設,共用單車則為後發展;在日益擁擠的城市中,擁有公車專線已屬不易,倘若再給自行車一條專線,那就得讓交管部門頭大了!就目前的城市道路,確是有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的劃分,可是自行車與電動車、燃油助力車等混行,也是一個極客觀的存在。共用單車,既回應了政策:節能減排,又切合了健身:運動健康,還有助於當地:緩解交通。從長遠計,確實需要地方政府將城市道路建設或改造提上日程,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

(自行車:這是我的專用路線!!!)

現實中的城市道路,卻是這樣子滴

(咦!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的呢——我的路呢?)

城市道路作為先建設,共用單車則為後發展;在日益擁擠的城市中,擁有公車專線已屬不易,倘若再給自行車一條專線,那就得讓交管部門頭大了!就目前的城市道路,確是有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的劃分,可是自行車與電動車、燃油助力車等混行,也是一個極客觀的存在。共用單車,既回應了政策:節能減排,又切合了健身:運動健康,還有助於當地:緩解交通。從長遠計,確實需要地方政府將城市道路建設或改造提上日程,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