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臨沂軍嫂齊炳輝:要與丈夫並肩翱翔

齊炳輝與丈夫趙峰。

她是一名軍人的妻子,心系遠在他鄉保家衛國的丈夫,

她用自己的堅守和奉獻撐起了家的天空。她的身上散發著沂蒙人民特有的勤勞樸實和善良賢德,她用柔弱的肩膀擔起了軍嫂莊嚴而神聖的使命,用無私大愛、自強不息詮釋了一名軍嫂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她就是臨沂市人民防空辦公室綜合科科長齊炳輝。

成不了軍人,那就成為一名軍嫂

齊炳輝從小就對軍人有著深厚的感情。她的爺爺曾是地方武裝部長,

姥爺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並多次榮立戰功。受長輩的影響,她對綠色軍營充滿了嚮往,一直夢想著有一天也能穿上軍裝成為一名軍人,但命運沒有讓她的願望得以實現。

齊炳輝和趙峰是中學同學。趙峰大學畢業後考入邊防部隊。最初的接觸也許僅僅是同學之間的朦朧好感,但隨著時間的深入,齊炳輝逐漸被趙峰的誠實善良、積極進取和軍人特有的氣質深深吸引。

她想,成不了軍人,成為軍嫂也是對夢想的一種彌補。

當沉浸在熱戀中的齊炳輝告訴父母,自己的男友是一名軍人時,她沒想到,父母不同意她和趙峰繼續交往。齊炳輝是獨生女,父母希望她找一個能經常在身邊照顧她的人,而趙峰無法滿足這個條件。身邊的同事親戚也都勸阻,“你是公務員,在本地一定能找到更好的,他在外地當兵,嫁給他你們得過兩地分居的生活,

家裡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你一個人承擔,何苦呢?”雖然明白親友愛護自己的苦心,但他們的反對,絲毫沒有改變齊炳輝嫁給趙峰的想法。

齊炳輝的執著,慢慢改變了父母的想法。2010年,伴著攜手一生的承諾,齊炳輝與工作在邊防某支隊的趙峰步入了幸福甜蜜的婚姻殿堂。軍嫂的不易,齊炳輝在結婚前也聽說了不少,但她還是打定主意,用自己的支援為丈夫的事業和剛剛成立的小家保駕護航。

軍婚艱苦,軍人這個職業讓他們一直聚少離多,但齊炳輝沒有一句怨言。結婚8年來,她沒有收到過丈夫送的玫瑰花,但她的相冊裡一直珍藏著丈夫受獎戴紅花的照片;她沒有過浪漫的情人節,但她有過無數次丈夫許下諾言沒有履行的期待;她不能像其他妻子那樣可以隨時給丈夫打通電話,但她有丈夫發來的一條條暖心的信息。

“我嫁給了他,他卻嫁給了部隊”

“軍嫂”意味著犧牲,意味著付出。成為軍人的妻子後,齊炳輝用柔弱的身軀支撐起家庭的重擔,扶老攜幼,無怨無悔,完美詮釋了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女的多重形象,用實際行動為丈夫築起堅實的後盾。

“找軍人不是找靠山,而是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座山,讓全家人都有依靠”,這是齊炳輝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2008年底,齊炳輝的母親身患骨癌,已到了晚期。趙峰當時正在內蒙古邊防指揮學校接受長達半年的封閉式培訓,通話限制,不能回家。為了不影響男友培訓,她把所有的悲痛都留在心裡,很少打電話訴苦,承受不住就把悲傷、思念都寫進日記。

2012年,齊炳輝懷孕期間,丈夫遠在青島邊防,忙著部隊工作,齊炳輝每天上下班來回奔波,獨自一個人拖著笨重的身體買菜、做飯、洗衣服,一個人作孕檢,一個人購置分娩及嬰兒所需物品,克服了妊娠反應嚴重、騎車上下班勞累等困難,堅持到臨產前兩天才請了產假。孩子上幼稚園後,有一次吵著非要讓爸爸接送,因為其他小朋友都說沒見過他的爸爸、問他爸爸在哪兒,齊炳輝驕傲地對孩子說,“爸爸在保衛國家,沒有辦法經常接送你,但你要記住,你的爸爸是軍人,你是軍人的孩子,要懂事。”

2017年3月,齊炳輝的父親查出肝癌晚期。又是至親罹患絕症,齊炳輝悲痛得不能自已。痛哭過後,齊炳輝選擇了暫時隱瞞不說,讓丈夫安心工作。直到趙峰出差回來,才得知岳父得病的消息。但因為部隊紀律嚴格,趙峰不能經常回家陪護岳父。帶著父親找醫生、做檢查、辦住院直到父親去世,全是齊炳輝自己忙前忙後。

平常日子裡,為了不讓丈夫分心,齊炳輝總是報喜不報憂,她經常對他說,“有國才有家,你安心工作,我會照顧好家裡和孩子的。”因為她知道,不是趙峰不顧家,而是因為他有一個更大的家;不是趙峰不想家,而是他在保家衛國。告訴他有困難只能讓他擔心。

她深知,從結婚的那天起就註定了奉獻和犧牲,生活中的這些瑣事、老人孩子的照顧必須由她一肩挑,這個“小”家就是她的全部。

為家擋風雨在外做表率

齊炳輝始終認為,作為一名軍嫂,要與丈夫並肩翱翔,既要為家庭擋風遮雨,又要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多年來,家庭的重擔讓32歲的齊炳輝看上去有些滄桑,人也顯得比實際年齡老一些,這讓在外服役的趙峰感到非常歉疚,好多次都流露出想轉業回家照顧家庭的想法。得知丈夫的心理變化,齊炳輝嚴肅認真地對丈夫說,“我知道你覺得我不容易,但這麼多年都過來了,我能把家維持好,我更希望你能繼續在部隊工作,咱倆應該共同奮進、相互加油。”

除了照顧好家庭,齊炳輝也有屬於自己的事業。自立自強是她永遠不變的追求。多年的磨練讓她始終在工作中堅持腳踏實地,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每逢單位有重大任務下達,她總是義不容辭、兢兢業業,帶領全科人員迅速有品質地完成,由於工作業績出色,她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肯定和認可。在與同事們共同奮鬥的過程中,她始終堅持“以心換心”的為人處世原則,與領導、同事們融洽相處,尤其是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她總是伸出援助之手。

工作以來,齊炳輝多次被評為臨沂市人防辦先進工作者,2013年被臨沂市政府授予嘉獎,2017年被山東省國動委、省人社廳、省人防辦表彰為“全省人民防空先進個人”。今年6月29日,臨沂市人防辦組織開展了向齊炳輝同志學習活動,教育引導幹部職工以齊炳輝同志為榜樣,學習她愛崗敬業、幹就幹好的進取精神,吃苦耐勞、忘我工作的精神境界和團結同事、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在她的激勵下,丈夫趙峰在工作上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軍9年,參加重大搶險救災任務30餘次,調查處理各類案件100餘件,連續多年受到嘉獎表彰,多次被各級表彰為“優秀警官”,並被選入山東邊防總隊執法人才庫。

記者付茜 通訊員劉永亮

已到了晚期。趙峰當時正在內蒙古邊防指揮學校接受長達半年的封閉式培訓,通話限制,不能回家。為了不影響男友培訓,她把所有的悲痛都留在心裡,很少打電話訴苦,承受不住就把悲傷、思念都寫進日記。

2012年,齊炳輝懷孕期間,丈夫遠在青島邊防,忙著部隊工作,齊炳輝每天上下班來回奔波,獨自一個人拖著笨重的身體買菜、做飯、洗衣服,一個人作孕檢,一個人購置分娩及嬰兒所需物品,克服了妊娠反應嚴重、騎車上下班勞累等困難,堅持到臨產前兩天才請了產假。孩子上幼稚園後,有一次吵著非要讓爸爸接送,因為其他小朋友都說沒見過他的爸爸、問他爸爸在哪兒,齊炳輝驕傲地對孩子說,“爸爸在保衛國家,沒有辦法經常接送你,但你要記住,你的爸爸是軍人,你是軍人的孩子,要懂事。”

2017年3月,齊炳輝的父親查出肝癌晚期。又是至親罹患絕症,齊炳輝悲痛得不能自已。痛哭過後,齊炳輝選擇了暫時隱瞞不說,讓丈夫安心工作。直到趙峰出差回來,才得知岳父得病的消息。但因為部隊紀律嚴格,趙峰不能經常回家陪護岳父。帶著父親找醫生、做檢查、辦住院直到父親去世,全是齊炳輝自己忙前忙後。

平常日子裡,為了不讓丈夫分心,齊炳輝總是報喜不報憂,她經常對他說,“有國才有家,你安心工作,我會照顧好家裡和孩子的。”因為她知道,不是趙峰不顧家,而是因為他有一個更大的家;不是趙峰不想家,而是他在保家衛國。告訴他有困難只能讓他擔心。

她深知,從結婚的那天起就註定了奉獻和犧牲,生活中的這些瑣事、老人孩子的照顧必須由她一肩挑,這個“小”家就是她的全部。

為家擋風雨在外做表率

齊炳輝始終認為,作為一名軍嫂,要與丈夫並肩翱翔,既要為家庭擋風遮雨,又要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多年來,家庭的重擔讓32歲的齊炳輝看上去有些滄桑,人也顯得比實際年齡老一些,這讓在外服役的趙峰感到非常歉疚,好多次都流露出想轉業回家照顧家庭的想法。得知丈夫的心理變化,齊炳輝嚴肅認真地對丈夫說,“我知道你覺得我不容易,但這麼多年都過來了,我能把家維持好,我更希望你能繼續在部隊工作,咱倆應該共同奮進、相互加油。”

除了照顧好家庭,齊炳輝也有屬於自己的事業。自立自強是她永遠不變的追求。多年的磨練讓她始終在工作中堅持腳踏實地,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每逢單位有重大任務下達,她總是義不容辭、兢兢業業,帶領全科人員迅速有品質地完成,由於工作業績出色,她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肯定和認可。在與同事們共同奮鬥的過程中,她始終堅持“以心換心”的為人處世原則,與領導、同事們融洽相處,尤其是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她總是伸出援助之手。

工作以來,齊炳輝多次被評為臨沂市人防辦先進工作者,2013年被臨沂市政府授予嘉獎,2017年被山東省國動委、省人社廳、省人防辦表彰為“全省人民防空先進個人”。今年6月29日,臨沂市人防辦組織開展了向齊炳輝同志學習活動,教育引導幹部職工以齊炳輝同志為榜樣,學習她愛崗敬業、幹就幹好的進取精神,吃苦耐勞、忘我工作的精神境界和團結同事、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在她的激勵下,丈夫趙峰在工作上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軍9年,參加重大搶險救災任務30餘次,調查處理各類案件100餘件,連續多年受到嘉獎表彰,多次被各級表彰為“優秀警官”,並被選入山東邊防總隊執法人才庫。

記者付茜 通訊員劉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