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唐第一才女:有一種孤獨叫“我很汙”

她少時成名,詩意恣肆,被譽為“女中詩豪”。

18歲上美豔無比,人人都道她稱得上“大唐豔女”。

她的身邊男人真多啊,來來往往,從平民到皇帝,每一個男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

她熱鬧地活著,

不高興就開個黃色玩笑,從來就沒有哪個女人能像她這樣“汙”,這樣開放。

如果這就是她的整個人生,該有多好啊。

——可是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她具體的出生年份已經沒有人記得了。有人說713年,也有人說739年。歷史總是掌握在男人手中,誰去記一個姑娘的生年。

她有記載的人生是從一個花園裡開始的。她出生于浙江吳興,名冶,豔麗的意思,字季蘭,父親是湖州吳興人。

那時候她才6歲,詩已經寫得像模像樣,曲子彈得委婉動聽,湖州名士的聚會,父親總是抱著她專門朝人多的地方去,然後指著花花草草讓她做一首詩,接著對別人炫耀:“這是我閨女!”眾人讚歎不已,她爹眉開眼笑。

那天是家裡的聚會,就在那個花園裡。薔薇開得真美,

像一場夢。湖州的名士都來了,父親將她抱到中庭,說:“來,閨女,做一首詩。”她看了看正在搭花架的傭人,脫口而出:“經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花架還沒搭好,薔薇的枝葉卻已經肆意縱橫了。滿庭的客人拍手稱讚,父親卻皺起了眉頭。“架卻”,“嫁卻”!這哪裡是在寫薔薇,分明是一個懷春的少女盼望出嫁啊,可是她的女兒才6歲!

生女若如李清照,當爹應是喜得跳。從才氣言,李季蘭當是唐版李清照,

而李老爹卻很不高興生了才女。神童吟詩,何等佳話!李老爹卻是憂從中來,罵了李季蘭一頓:“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長大了不是美女作家,就是緋聞女友。這兩句詩成了最終的導火索,父親以修身養性為名,在她未成年的時候就將她送去了浙江湖州的玉真觀中,當了一名女道士。

李季蘭長大了,既是美女作家,更是緋聞女友。

她此後一生的大喜大悲,都拜這個男人所賜。李冶很想知道,名聲對一個父親真的那麼重要嗎?孤燈佛卷,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天性?

初戀給了一個和尚

作為唐朝的國教,道教十分繁榮,不願意受世俗約束的公主和貴族女子很多自願入道。

女道士除了衣食無憂之外,還可以與男子自由交往而不受禮法約束。

這是世俗“有主”的女子所做不到的。

這樣的背景,註定了李父禁錮女兒天性的希望會破滅。

李冶所在的玉真觀地處偏僻,除了每天按照師傅的要求讀書習女則外,生活上幾乎沒有約束。

父親的嫌棄沒有讓李冶從此沮喪徘徊,她還是潑辣辣野火火漂漂亮亮地像郊外最美的野花一樣長開了,正如白居易詩裡寫的:

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

姑山半峰雪,瑤水一枝蓮。

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

回眸雖欲語,阿母在傍邊。

——16歲的小女冠,美得跟天仙一樣好看。看到美貌的少年,總是想去搭訕,可是回頭看看,阿母還在旁邊。

《唐才子傳》形容年輕的李冶“美姿容,神情蕭散”,意思是李冶姿容美麗纖秀,氣質瀟灑淡遠。能讓辛文房評價“美姿容”的女子,全書僅有李冶一人,由此可見李冶當年有多美。

20歲上下,美麗的李冶遇到了和尚皎然大叔。

皎然,浙江吳興人,俗家姓謝,是謝靈運的十世孫。25歲出家,安史之亂爆發前,他回到老家躲避戰爭,所棲身的寺廟就在李冶所在道觀的附近。

李冶見到皎然的時候,他素衣袈裟,乾淨性☆禁☆感,出口成章,這讓李冶欽佩極了——這種欽佩裡帶有無上的崇拜,就好像村裡最美的姑娘見到了榮歸的公子,這個公子不僅多金多才,還俊俏無比。

熱情的李冶開啟了“誘僧”之路:凡是皎然在的地方,她一定出席;凡是皎然的書,她一定買;凡是買的書一定找機會要皎然簽字。只一本《詩式》,她都有幾十個簽名了。

那麼,如果兩人好上了,能怎麼樣?畢竟一個道姑一個和尚啊。

李冶沒有想過,她熱情樂觀的天性裡還沒有顧慮這個詞,她的生命裡只有未來,還顧不上憂慮過去。漸漸地,兩人就成了好朋友,再漸漸地,李冶就對皎然表白了: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結素魚貽友人》

——信紙雪白雪白,我把它疊成雙鯉的形狀,你想不想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打開雙魚,我的心事都在他腹中的書信裡。

裡面的書信就是表白的內容,因為沒有流傳下來我們至今不知道它的具體內容。

我們只知道,李冶收到了一首拒絕詩,題目叫《答李季蘭》,作者是皎然: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皎然一定是想了很久,才寫下這首詩的,否則孤燈清火,他怎麼能耐得住一個“小天仙”的誘惑?而此後還對她多加照佛。

李冶的詩裡並沒有反應出失戀的痛苦。熱情的生命沒有時間體會哀傷,她忙著作詩喝酒,會朋友,旅遊,就像從來沒有被拒絕過。

你儂我儂的兩個男人

隨著安史之亂全面爆發,越來越多的文人,從北方來到平靜的江南,浙江形成一個詩人圈,“大曆詩人”此時已露端倪,佳作頻頻出現。已經成年的李冶逐漸擴大了自己的交際圈,開始在江浙一帶遊歷,也認識了更多人,比如她一輩子的好閨蜜陸羽。

再比如,她深愛的閻伯均和朱放。

閻伯均,名閻士和,廣平人,伯父閻伯嶼曾任刑部侍郎,他在整個家族排行二十六,因此又被稱為閻二十六。

兩人的相遇應該頗有意境。

潤州招隱寺的夕陽真美,一個絕色女道士和一個瀟灑帥氣的和尚邊走邊談,書生打扮的帥哥突然從門口走了進來。

皎然快步走過去打招呼:“閻兄,閻兄……”閻伯均直接無視他,迎著夕陽走向了李冶。

李冶說:“今天的天氣不錯。”閻伯均說:“我還說今天為什麼彩霞滿天,卻原來我的緣分到了。”

皎然看看天,哪有彩霞啊,真是不誠實!

此處是江蘇潤州,李冶跟著皎然和陸羽出來散心。

閻伯均時任江州判官,去上任前拐到招隱寺看老朋友皎然,在此地遇到了李冶。

兩人的感情發展很快,閻伯均離開招隱寺去江州的時候,李冶已經稱自己是“妾”了: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複西。

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妾夢經吳苑,君行到剡溪。

歸來重相訪,莫學阮郎迷。

《送閻二十六赴剡縣》

熱戀中的女人都差不多啊。迷戀,夜不成寐,來回亂轉,患得患失。

——“莫學阮郎迷”,說的是東漢一個叫阮肇的人到山裡采藥,遇到了仙女,於是拋棄凡間一切,留到了仙境。

有才如李冶,美豔如李冶也被相思折磨得無法自持,在詩裡哀求閻伯均,閻郎,閻郎,你不要學那軟阮肇,被外面的花花草草迷了眼,早點來接我啊。

這段感情,只持續了大概兩年,在閻伯均離開江蘇之後,就結束了,終其一生,閻士和再沒有去過湖州,再沒有找過李冶。通過皎然留下來的詩我們知道,閻伯均四處留情,最終娶了高門大戶之女為妻。

閻伯均如此,他之後的朱放也是如此。

朱放是襄州人,安史之亂時曾經避居江蘇丹陽,雖然他淡泊明智,拒官隱居,卻也沒有成全李冶。離開丹陽之後同樣另娶大戶女子為妻。李冶曾經在詩裡記載過這一段熾熱的感情: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相思怨》

這應該是最優美的相思詩之一,可惜李冶錯付他人。

“士人重官婚”在唐朝非常盛行,讀點書的男子都想娶有門第的女子為妻,平民女子婚配士人的通道基本被關閉,就算做妾,也免不了被拋棄的命運。與其如此,何必苦戀!

各種拒絕讓李冶學會了順從,在順從中尋找樂趣。

她那些大名鼎鼎的汙友

還好,她身邊還有一群“汙友”。

陸羽、劉長卿、房明府、韓揆之、蕭叔子和崔渙等等,每一個拿出來,都赫赫有名,這些人卻成了李冶的鐵哥們,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唐才子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又嘗會諸賢于烏程開元寺,知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誚曰:“山氣日夕佳”,劉應聲曰:“眾鳥欣有托。”舉座大笑,論者兩美之。

——據說劉長卿有氙氣,這是一種男科疾病,包括小腹墜痛,牽引睾丸或者睾丸偏大,呵呵。

李冶公然用陶淵明的詩開起劉長卿的黃色玩笑,問他的疝氣(同音“山氣”)好了沒有。

妙的是,劉長卿非但沒有難堪,反而面不改色同樣用陶淵明的詩應對:(重)鳥還是有緩解的法子滴,在坐諸人都會心大笑。

這樣的黃色玩笑,除了李冶,再也沒有其女人說過。

然而這樣與男人交往,是被當時人所不齒的。

他們說,“女冠”與娼妓無差,又說,女道士就是披著道袍的娼妓。所以終其一生,李冶既沒有一個女性朋友,還時時被女性指罵。有時候我也想,她會孤獨嗎?會怨恨嗎?

她的優美的詩句寫過相思,寫過情懷,寫過友誼,卻沒有寫過怨恨。就像她沒有怨恨過父親,沒有怨恨過皎然,沒有怨恨過閻士和和朱放一樣,她也沒有怨恨過所有看她不起的人。

李冶留下詩16首,有名有姓的占了8首,她熱情地歌頌友誼,歌頌雪中送炭一般的溫暖。比如: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湖上臥病喜陸羽至》

陸羽貌醜口吃,卻與李冶之間有著非同一般的真誠的友誼。兩人見面就是做詩飲酒,置閒言碎語於不顧,實在灑脫。

《八至》詩出

命運絕不會眷戀那個時代的女子,再熱鬧的過往都無法阻止悲劇的到來。

在經歷過一系列情感的波折之後,李冶在40歲之後寫出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紅樓夢》裡,林黛玉教香菱寫詩,說起詩歌的好處,香菱說:“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

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我感覺說的就是這首詩——我說不出來它的好處,曹公可以說啊。

明人鐘惺《名媛詩歸》評價這首詩;“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

清人黃周星《唐詩快》:“六字出自男子之口,則為薄幸無情;出自婦人之口,則為防微慮患。大抵從老成歷練中來,可為惕然戒懼。”

最近的就是最遠的,最深的就是最淺的,最高的就是最明的,最親的就是最疏的。細細想來,何嘗不是如此。將夫妻關係理解這樣透徹,是經歷過多少情傷才能寫出來呢?

“八至”一出,所向披靡,大唐朝每個女子都在細細琢磨,是不是這回事。

李冶的詩名同她的美麗一樣不脛而走,唐德宗(注:很多人說是唐玄宗,考證為虛)下旨召見——按照唐德宗的想法,這應該是個美麗多情的少女,沒想到見面之後,發現李冶美則美矣,年齡卻大了一點,想來想去,忍痛放她出了宮。後來他還對人稱李冶是個“俊媼”——一個美麗的老太太。

從宮中出來,李冶並沒有返回湖州,而是暫留長安。沒想到由此遭遇大禍。

被皇帝撲殺

783年5月,即將開赴河南前線的涇原軍經過長安時因為對糧草不滿,嘩變,擁立賦閑的河北舊將朱泚稱帝,唐德宗倉皇逃出長安。李冶因為詩名顯著,被朱泚抓到,要她寫詩稱讚,李冶被迫作詩呈獻。

784年,朱泚敗亡後,德宗還朝,受任朱泚偽職的官員皆被誅殺,李季蘭也未能倖免,唐德宗說:“你作詩就做詩,怎麼不學學別人好歹還留戀著舊日?就一味奉承一個亂臣賊子。”

完全不記得自己曾經說過,這個“美麗的老太太”,下令將她丟入大牢。

牢獄漆黑,李冶一夜白頭。

她曾經以為她是獨立的,不管倫常,不講四德,像個男人一樣抛頭露面,像個男人一樣談論天下,像個男人一樣講黃色笑話,好像她真的跟他們是平等的。

可是此時此刻她明白了,這終究是一個男人的時代,她的一切都掌控在男人手裡。

她被父親拋棄,被初戀拋棄,被深愛的兩個男人拋棄,最後,又被這個世界拋棄。

所有的熱鬧都是別人的,她真的什麼都沒有。

她的一飯一黍,一衣一食,一書一畫,歸根結底,都來自男人的施捨,離開了男人,她什麼都不是。

她是不是早就知道,所以用“汙”來驅趕孤獨?

西元784年8月,李冶被德宗撲殺。

歷史上第一個因為黃段子著名的美麗姑娘,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但是她的才名和美麗永遠不會消失,前無古人的《八至》詩記載著這姑娘的才氣: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李冶。

瑤水一枝蓮。

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

回眸雖欲語,阿母在傍邊。

——16歲的小女冠,美得跟天仙一樣好看。看到美貌的少年,總是想去搭訕,可是回頭看看,阿母還在旁邊。

《唐才子傳》形容年輕的李冶“美姿容,神情蕭散”,意思是李冶姿容美麗纖秀,氣質瀟灑淡遠。能讓辛文房評價“美姿容”的女子,全書僅有李冶一人,由此可見李冶當年有多美。

20歲上下,美麗的李冶遇到了和尚皎然大叔。

皎然,浙江吳興人,俗家姓謝,是謝靈運的十世孫。25歲出家,安史之亂爆發前,他回到老家躲避戰爭,所棲身的寺廟就在李冶所在道觀的附近。

李冶見到皎然的時候,他素衣袈裟,乾淨性☆禁☆感,出口成章,這讓李冶欽佩極了——這種欽佩裡帶有無上的崇拜,就好像村裡最美的姑娘見到了榮歸的公子,這個公子不僅多金多才,還俊俏無比。

熱情的李冶開啟了“誘僧”之路:凡是皎然在的地方,她一定出席;凡是皎然的書,她一定買;凡是買的書一定找機會要皎然簽字。只一本《詩式》,她都有幾十個簽名了。

那麼,如果兩人好上了,能怎麼樣?畢竟一個道姑一個和尚啊。

李冶沒有想過,她熱情樂觀的天性裡還沒有顧慮這個詞,她的生命裡只有未來,還顧不上憂慮過去。漸漸地,兩人就成了好朋友,再漸漸地,李冶就對皎然表白了: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結素魚貽友人》

——信紙雪白雪白,我把它疊成雙鯉的形狀,你想不想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打開雙魚,我的心事都在他腹中的書信裡。

裡面的書信就是表白的內容,因為沒有流傳下來我們至今不知道它的具體內容。

我們只知道,李冶收到了一首拒絕詩,題目叫《答李季蘭》,作者是皎然: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皎然一定是想了很久,才寫下這首詩的,否則孤燈清火,他怎麼能耐得住一個“小天仙”的誘惑?而此後還對她多加照佛。

李冶的詩裡並沒有反應出失戀的痛苦。熱情的生命沒有時間體會哀傷,她忙著作詩喝酒,會朋友,旅遊,就像從來沒有被拒絕過。

你儂我儂的兩個男人

隨著安史之亂全面爆發,越來越多的文人,從北方來到平靜的江南,浙江形成一個詩人圈,“大曆詩人”此時已露端倪,佳作頻頻出現。已經成年的李冶逐漸擴大了自己的交際圈,開始在江浙一帶遊歷,也認識了更多人,比如她一輩子的好閨蜜陸羽。

再比如,她深愛的閻伯均和朱放。

閻伯均,名閻士和,廣平人,伯父閻伯嶼曾任刑部侍郎,他在整個家族排行二十六,因此又被稱為閻二十六。

兩人的相遇應該頗有意境。

潤州招隱寺的夕陽真美,一個絕色女道士和一個瀟灑帥氣的和尚邊走邊談,書生打扮的帥哥突然從門口走了進來。

皎然快步走過去打招呼:“閻兄,閻兄……”閻伯均直接無視他,迎著夕陽走向了李冶。

李冶說:“今天的天氣不錯。”閻伯均說:“我還說今天為什麼彩霞滿天,卻原來我的緣分到了。”

皎然看看天,哪有彩霞啊,真是不誠實!

此處是江蘇潤州,李冶跟著皎然和陸羽出來散心。

閻伯均時任江州判官,去上任前拐到招隱寺看老朋友皎然,在此地遇到了李冶。

兩人的感情發展很快,閻伯均離開招隱寺去江州的時候,李冶已經稱自己是“妾”了: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複西。

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妾夢經吳苑,君行到剡溪。

歸來重相訪,莫學阮郎迷。

《送閻二十六赴剡縣》

熱戀中的女人都差不多啊。迷戀,夜不成寐,來回亂轉,患得患失。

——“莫學阮郎迷”,說的是東漢一個叫阮肇的人到山裡采藥,遇到了仙女,於是拋棄凡間一切,留到了仙境。

有才如李冶,美豔如李冶也被相思折磨得無法自持,在詩裡哀求閻伯均,閻郎,閻郎,你不要學那軟阮肇,被外面的花花草草迷了眼,早點來接我啊。

這段感情,只持續了大概兩年,在閻伯均離開江蘇之後,就結束了,終其一生,閻士和再沒有去過湖州,再沒有找過李冶。通過皎然留下來的詩我們知道,閻伯均四處留情,最終娶了高門大戶之女為妻。

閻伯均如此,他之後的朱放也是如此。

朱放是襄州人,安史之亂時曾經避居江蘇丹陽,雖然他淡泊明智,拒官隱居,卻也沒有成全李冶。離開丹陽之後同樣另娶大戶女子為妻。李冶曾經在詩裡記載過這一段熾熱的感情: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相思怨》

這應該是最優美的相思詩之一,可惜李冶錯付他人。

“士人重官婚”在唐朝非常盛行,讀點書的男子都想娶有門第的女子為妻,平民女子婚配士人的通道基本被關閉,就算做妾,也免不了被拋棄的命運。與其如此,何必苦戀!

各種拒絕讓李冶學會了順從,在順從中尋找樂趣。

她那些大名鼎鼎的汙友

還好,她身邊還有一群“汙友”。

陸羽、劉長卿、房明府、韓揆之、蕭叔子和崔渙等等,每一個拿出來,都赫赫有名,這些人卻成了李冶的鐵哥們,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唐才子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又嘗會諸賢于烏程開元寺,知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誚曰:“山氣日夕佳”,劉應聲曰:“眾鳥欣有托。”舉座大笑,論者兩美之。

——據說劉長卿有氙氣,這是一種男科疾病,包括小腹墜痛,牽引睾丸或者睾丸偏大,呵呵。

李冶公然用陶淵明的詩開起劉長卿的黃色玩笑,問他的疝氣(同音“山氣”)好了沒有。

妙的是,劉長卿非但沒有難堪,反而面不改色同樣用陶淵明的詩應對:(重)鳥還是有緩解的法子滴,在坐諸人都會心大笑。

這樣的黃色玩笑,除了李冶,再也沒有其女人說過。

然而這樣與男人交往,是被當時人所不齒的。

他們說,“女冠”與娼妓無差,又說,女道士就是披著道袍的娼妓。所以終其一生,李冶既沒有一個女性朋友,還時時被女性指罵。有時候我也想,她會孤獨嗎?會怨恨嗎?

她的優美的詩句寫過相思,寫過情懷,寫過友誼,卻沒有寫過怨恨。就像她沒有怨恨過父親,沒有怨恨過皎然,沒有怨恨過閻士和和朱放一樣,她也沒有怨恨過所有看她不起的人。

李冶留下詩16首,有名有姓的占了8首,她熱情地歌頌友誼,歌頌雪中送炭一般的溫暖。比如: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湖上臥病喜陸羽至》

陸羽貌醜口吃,卻與李冶之間有著非同一般的真誠的友誼。兩人見面就是做詩飲酒,置閒言碎語於不顧,實在灑脫。

《八至》詩出

命運絕不會眷戀那個時代的女子,再熱鬧的過往都無法阻止悲劇的到來。

在經歷過一系列情感的波折之後,李冶在40歲之後寫出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紅樓夢》裡,林黛玉教香菱寫詩,說起詩歌的好處,香菱說:“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

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我感覺說的就是這首詩——我說不出來它的好處,曹公可以說啊。

明人鐘惺《名媛詩歸》評價這首詩;“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

清人黃周星《唐詩快》:“六字出自男子之口,則為薄幸無情;出自婦人之口,則為防微慮患。大抵從老成歷練中來,可為惕然戒懼。”

最近的就是最遠的,最深的就是最淺的,最高的就是最明的,最親的就是最疏的。細細想來,何嘗不是如此。將夫妻關係理解這樣透徹,是經歷過多少情傷才能寫出來呢?

“八至”一出,所向披靡,大唐朝每個女子都在細細琢磨,是不是這回事。

李冶的詩名同她的美麗一樣不脛而走,唐德宗(注:很多人說是唐玄宗,考證為虛)下旨召見——按照唐德宗的想法,這應該是個美麗多情的少女,沒想到見面之後,發現李冶美則美矣,年齡卻大了一點,想來想去,忍痛放她出了宮。後來他還對人稱李冶是個“俊媼”——一個美麗的老太太。

從宮中出來,李冶並沒有返回湖州,而是暫留長安。沒想到由此遭遇大禍。

被皇帝撲殺

783年5月,即將開赴河南前線的涇原軍經過長安時因為對糧草不滿,嘩變,擁立賦閑的河北舊將朱泚稱帝,唐德宗倉皇逃出長安。李冶因為詩名顯著,被朱泚抓到,要她寫詩稱讚,李冶被迫作詩呈獻。

784年,朱泚敗亡後,德宗還朝,受任朱泚偽職的官員皆被誅殺,李季蘭也未能倖免,唐德宗說:“你作詩就做詩,怎麼不學學別人好歹還留戀著舊日?就一味奉承一個亂臣賊子。”

完全不記得自己曾經說過,這個“美麗的老太太”,下令將她丟入大牢。

牢獄漆黑,李冶一夜白頭。

她曾經以為她是獨立的,不管倫常,不講四德,像個男人一樣抛頭露面,像個男人一樣談論天下,像個男人一樣講黃色笑話,好像她真的跟他們是平等的。

可是此時此刻她明白了,這終究是一個男人的時代,她的一切都掌控在男人手裡。

她被父親拋棄,被初戀拋棄,被深愛的兩個男人拋棄,最後,又被這個世界拋棄。

所有的熱鬧都是別人的,她真的什麼都沒有。

她的一飯一黍,一衣一食,一書一畫,歸根結底,都來自男人的施捨,離開了男人,她什麼都不是。

她是不是早就知道,所以用“汙”來驅趕孤獨?

西元784年8月,李冶被德宗撲殺。

歷史上第一個因為黃段子著名的美麗姑娘,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但是她的才名和美麗永遠不會消失,前無古人的《八至》詩記載著這姑娘的才氣: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李冶。